先从扎马步的例子开始思考。
我们知道古代练武,会有扎马步着一种说法。刚开始扎马步,马步扎的不稳,且扎的时间很短。但经过练习,扎马步的时间可以更久,扎的也更加标准。
根据扎马步的例子思考下面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假如刚开始扎马步只能扎十分钟。以后练习的时候到了十分钟,或者不到十分钟,就喊累,就停止扎马步。
第二种情况,假如刚开始只能扎十分钟马步,但以后每一次,都超越自己的极限,也就是每一次都比前一次扎马步的站时间更久。(第一次十分钟,第二次十一分半,以此类推。)
结果分析:
第一种情况,锻炼的时间再久,他扎马步的时间,都不可能达到二十分钟。因为,他从未超过十分钟,必然不可能锻炼出,能扎超越十分钟一倍时常的马步。
第二种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只要人不老,那么迟早会培养出扎马步能扎20分种的情况。
为什么,第一种情况的人,无法扎马步达到20分钟?因为,一到十分钟或不到十分钟,他就喊累,就不坚持了。那这个是不是,我们日常培养习惯的时候,一遇到精神上感觉不舒服,就停止习惯的坚持呢?比如,具体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每次要自己学习的时候,都感觉学习不好玩,所以不主动自觉的去学习,时间久了,还是遇到需要自己学习的时候,自己就会感觉学习不好玩,所以不去学习。这样时间再久,我们都不可能培养出自觉的学习习惯。
但是,如果,需要我们自觉学习的时候,我们都能克服,心理障碍,去坚持学习,直到,自己真的学习不下去了为止,那么时间长了,会不会就培养出了自觉学习的习惯呢?(就像扎马步的第二种情况)
学习习惯,就是能自觉的,在一段时间范围内自我学习。
扎马步,如果成功锻炼出能扎20分钟的马步,那这个人第一次扎马步只能扎十分钟。等他能扎20分钟的时候,再扎十分钟的马步,肯定不会像第一次扎马步那样,感觉苦难,扎不下去。
那么以此类推,学习习惯,必然也是如此。如果能坚持学习,时间长了,就不会有,学习的时候,精神很不愉快的想法了。因为,凡是有学习习惯的人,绝对不会觉得学习时很痛苦。因为他如果感觉学习痛苦,肯定不会坚持长时间学习。就像扎马步,如果十分钟之后,不论怎么锻炼扎马步,都会让自己身心疲惫,不痛快,那么十分钟之后的每一秒都是煎熬,大部分人都不可能坚持长久的让自己在痛苦中度过的。成功培养出能扎20分钟马步的人,在扎马步到十分钟的时候,必然不会像第一次扎马步那样,有各种不舒服,虽然不会感觉快乐,但至少不会很痛苦。
本来只能扎十分钟马步的人,锻炼出能扎二十分钟马步。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坚持,靠的是把精神和肉体的痛苦置之度外的精神。只有这样时间长了。才能扎出时间久的马步。
那么习惯也应该是如此。要养成习惯,首先是克服,锻炼习惯的时候遇到的困难。以学习习惯为例:
该学习的时候,不要因为讨厌学习,就不学习。而是该学习的时候,克服心理障碍,努力去学习。当克服的心理障碍多了,以后就没有那么多心理障碍了。学习的时候,就不会感觉到难受,不感觉到难受,习惯自然而然的就养成了。
那么习惯的养成,和意识又有和关系呢?下面以学习习惯为例分析。
我认为,学习时候感觉到困难,是精神感受。面对这个感受,意识,如果顺着自己的感觉走,那学习习惯永远也培养不起来。但如果,不顺着精神感觉走,那么时间长了,本来觉得学习是困难的,就不会有这种感觉了。
用意识克服心理上的困难,遇到困难,不退缩,迎难而上。时间久了,看到学习,心理上,不再有困难。习惯才可能培养成功。
当然,有些人,对学习天生不感觉到有难受的感觉,这类人天生具备学习的习惯。
任何的习惯,都是不讨厌做该类事情。如果讨厌,就用意识克服,时间长了意识克服的困难多了,不喜欢干的事情,也会变得不像最初那样讨厌了,不讨厌了,就能坚持做下去了。能坚持做下去,习惯就培养成功了。
克服培养习惯时遇到的困难的解决方式,可以借助外力,也可以通过意识克服。
外力,就是他人的监督。但靠外力的本质还是靠自己的意识。只不过是,该学习了,自己还在玩,这个时候,别人提醒你了,监督你了,你就自觉地去学习。而不是,别人监督了,自己还不去学习,或者很委屈的被迫地去学习。而靠意识,也不是不断的在哪里和困难的思想作斗争,而是转移思想,比如,不想学习,感觉学习很无聊。这个时候,不听从大脑的命令。用意识,控制自己转移思想。把对学习的困难,转移成这道题怎么解答,或者是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让自己的思路跟着老师的讲解走。这样时间长了,学习习惯就培养出来了。
其他,习惯也是如此培养的。
当然,如果遇到克服不了的困难,那最好不要继续坚持。也就是,不要再去培养这方面的习惯了。
我们知道古代练武,会有扎马步着一种说法。刚开始扎马步,马步扎的不稳,且扎的时间很短。但经过练习,扎马步的时间可以更久,扎的也更加标准。
根据扎马步的例子思考下面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假如刚开始扎马步只能扎十分钟。以后练习的时候到了十分钟,或者不到十分钟,就喊累,就停止扎马步。
第二种情况,假如刚开始只能扎十分钟马步,但以后每一次,都超越自己的极限,也就是每一次都比前一次扎马步的站时间更久。(第一次十分钟,第二次十一分半,以此类推。)
结果分析:
第一种情况,锻炼的时间再久,他扎马步的时间,都不可能达到二十分钟。因为,他从未超过十分钟,必然不可能锻炼出,能扎超越十分钟一倍时常的马步。
第二种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只要人不老,那么迟早会培养出扎马步能扎20分种的情况。
为什么,第一种情况的人,无法扎马步达到20分钟?因为,一到十分钟或不到十分钟,他就喊累,就不坚持了。那这个是不是,我们日常培养习惯的时候,一遇到精神上感觉不舒服,就停止习惯的坚持呢?比如,具体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每次要自己学习的时候,都感觉学习不好玩,所以不主动自觉的去学习,时间久了,还是遇到需要自己学习的时候,自己就会感觉学习不好玩,所以不去学习。这样时间再久,我们都不可能培养出自觉的学习习惯。
但是,如果,需要我们自觉学习的时候,我们都能克服,心理障碍,去坚持学习,直到,自己真的学习不下去了为止,那么时间长了,会不会就培养出了自觉学习的习惯呢?(就像扎马步的第二种情况)
学习习惯,就是能自觉的,在一段时间范围内自我学习。
扎马步,如果成功锻炼出能扎20分钟的马步,那这个人第一次扎马步只能扎十分钟。等他能扎20分钟的时候,再扎十分钟的马步,肯定不会像第一次扎马步那样,感觉苦难,扎不下去。
那么以此类推,学习习惯,必然也是如此。如果能坚持学习,时间长了,就不会有,学习的时候,精神很不愉快的想法了。因为,凡是有学习习惯的人,绝对不会觉得学习时很痛苦。因为他如果感觉学习痛苦,肯定不会坚持长时间学习。就像扎马步,如果十分钟之后,不论怎么锻炼扎马步,都会让自己身心疲惫,不痛快,那么十分钟之后的每一秒都是煎熬,大部分人都不可能坚持长久的让自己在痛苦中度过的。成功培养出能扎20分钟马步的人,在扎马步到十分钟的时候,必然不会像第一次扎马步那样,有各种不舒服,虽然不会感觉快乐,但至少不会很痛苦。
本来只能扎十分钟马步的人,锻炼出能扎二十分钟马步。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坚持,靠的是把精神和肉体的痛苦置之度外的精神。只有这样时间长了。才能扎出时间久的马步。
那么习惯也应该是如此。要养成习惯,首先是克服,锻炼习惯的时候遇到的困难。以学习习惯为例:
该学习的时候,不要因为讨厌学习,就不学习。而是该学习的时候,克服心理障碍,努力去学习。当克服的心理障碍多了,以后就没有那么多心理障碍了。学习的时候,就不会感觉到难受,不感觉到难受,习惯自然而然的就养成了。
那么习惯的养成,和意识又有和关系呢?下面以学习习惯为例分析。
我认为,学习时候感觉到困难,是精神感受。面对这个感受,意识,如果顺着自己的感觉走,那学习习惯永远也培养不起来。但如果,不顺着精神感觉走,那么时间长了,本来觉得学习是困难的,就不会有这种感觉了。
用意识克服心理上的困难,遇到困难,不退缩,迎难而上。时间久了,看到学习,心理上,不再有困难。习惯才可能培养成功。
当然,有些人,对学习天生不感觉到有难受的感觉,这类人天生具备学习的习惯。
任何的习惯,都是不讨厌做该类事情。如果讨厌,就用意识克服,时间长了意识克服的困难多了,不喜欢干的事情,也会变得不像最初那样讨厌了,不讨厌了,就能坚持做下去了。能坚持做下去,习惯就培养成功了。
克服培养习惯时遇到的困难的解决方式,可以借助外力,也可以通过意识克服。
外力,就是他人的监督。但靠外力的本质还是靠自己的意识。只不过是,该学习了,自己还在玩,这个时候,别人提醒你了,监督你了,你就自觉地去学习。而不是,别人监督了,自己还不去学习,或者很委屈的被迫地去学习。而靠意识,也不是不断的在哪里和困难的思想作斗争,而是转移思想,比如,不想学习,感觉学习很无聊。这个时候,不听从大脑的命令。用意识,控制自己转移思想。把对学习的困难,转移成这道题怎么解答,或者是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让自己的思路跟着老师的讲解走。这样时间长了,学习习惯就培养出来了。
其他,习惯也是如此培养的。
当然,如果遇到克服不了的困难,那最好不要继续坚持。也就是,不要再去培养这方面的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