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介绍一下传统弓配箭的基础知识:
箭杆材质:
市场上箭杆有竹、木、铝、混碳、纯碳、3k碳箭、碳包铝等等,品类繁多。如何选择合适的箭,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是一个比较模糊的问题,本文旨在普及一些箭的参数方面的问题,让大家对箭有一个更为清晰的了解。
#1
竹木箭
木纹、竹纹碳箭,既有竹木箭的古朴,又有现代材料的精准
竹木箭因为是天然材料,直度,重心,耐用性相对难以保障,能做到和碳箭使用起来无太大差别的竹木箭,价格一般也去到100以上一支,价格相对高且损耗大,优点是但更为传统,好看。部分赛事会要求使用竹木箭,是传统弓射手不易舍弃的两种箭。
个人认为,平时练习的话,尽量不要使用竹木箭,好的竹木箭价格高昂,在三四十到一两百之间,损坏了难免心疼,而一般的的竹木箭在直度和可调性上远远不如一般的碳箭,打得不好不知道是箭的原因还是人的原因,容易打得迷茫。除非有规定竹木箭的比赛,再用竹木箭不迟。土豪的话,当我没说。
简单介绍一下竹木箭的厂商,有机会再详细另开一篇说:
风飞的三拼五不齐很有名,是按照天工开物记载的拼竹方式做的,通竹箭也很不错,通竹在35一支,拼竹在68一支左右。
木箭不得不提南伯万掏裆子木箭,老款的箭用牛筋缠箭羽和头尾,很素雅,跟我现在卖的木纹白羽很像,比较耐看。
青山木箭也是老箭了,价格几十到几百不等,很漂亮,很准,贵的绝对比便宜的更准。
砺箭作坊的奇兵木箭,很漂亮,也很准,是国内比较老也比较专业的师傅,木箭可以做到媲美碳箭的程度,我这里卖156元一支。
当然还有一些做工艺箭的师傅,箭很漂亮,做工非常好,但并非实用型,这里按下不表。
(以上内容为个人理解,如有错漏还望海涵)
#2
铝箭以及3K
至于其他现代材料的箭,铝箭轻快,直度和挠度的一致性都非常好,但一旦弯曲不可复原,3k碳箭重量大强度高,尤其打美猎野射喜欢用,射准来说不是太适合,重心不易调节,对飞行姿态有一定的影响。传统或者美猎上,用铝箭和3K碳箭是一个好的选择。
混碳、玻纤,没必要买。
#
竹纹花羽碳箭
相比之下,碳箭直度好,重量轻,可调节性好,一致性高。可以通过截取长度、配重等达到自己想要的参数。一致性好的箭可以更好的检视习练者动作上的问题,排除器材的干扰。
箭的挠度、重量、长度、箭尾的外形,都是影响射手射准的因素,这些要根据射手本身的动作优化程度和个人的打法进行调整。传统弓真正的意义在于不管什么挠度什么重量,都能够把箭打成一条直线,这是传统弓射箭技巧最好的体现,但我们在追求精度的时候,需要找到一打适合我们的箭,来匹配我们的射箭方式和我们的弓,就是配箭的意义
#1
挠度
正常400挠至1000挠
所谓箭杆挠度,是将箭杆放置在2个支点距离28英寸(71.12cm)的支架上面,箭杆中心给一个1.94磅的压力,箭杆下沉0.5英寸,即为500挠度,箭杆下沉0.4英寸,即为400挠度;箭杆挠度,也可以称之为箭杆软度,数值越大,箭杆越软。传统弓实际使用过程中,箭还有动态挠度之说,材质的挠度是28英寸下的,如果箭变得更长,动态挠度就会变得更软,摆动更大。同样,箭头如果更重,动态飞行中也会摆动更大,动态挠度更大,反之则相反。实际使用中匹配好的箭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
为什么箭杆要有一定软度?以传统弓明显,箭出去的方向并不是延着弓弦回弹的方向出去的,因为箭并不是从弓把的正中心出去,而是有一个夹角角度,会造成箭支飞出去的时候左右蛇形摆动,所以箭必须有一定的挠度(软度),以适当的软度去调整让箭飞出去的时候完美绕开弓把,延着箭杆瞄准的延长方向飞去,有利于瞄准。传统弓左手推弓右手勾弦为例,太硬的箭造成蛇形摆动太小,绕不开弓把,箭的落点偏右;太软的箭摆动太大,绕开弓把过头,箭的落点偏左。
所以选择一个合适的挠度,最完美的结果是用箭头瞄准时在中心线正下方(靶心往下划一条线,正下方),并且撒放时能够完美绕开弓窗飞出去,不会出现打弓把的情况。
#2
重心
Foc 11%-16%
重心有个参数是foc,(箭的FOC应处於11%至16%之间,最理想的位置是13%,超过16%时应更换较软的箭。(注:FOC是指箭重量的中心位置、距箭长度的中心点之长度占箭总长度之百分比。)FOC的计算公式:(箭长度÷2-X)÷箭长度×100注:X表箭重心距箭杆前端之长度,公式请以公分(cm)计算。)
传统小拉锯射准用的箭完全可以忽视这个问题,我的箭foc在26%左右,但传统可以通过调节箭头和铜座的重量达到配重的目的,以箭头瞄准为例,近距离要把瞄点调到靶上,箭头要重,远距离要让瞄点不超过靶子,箭头要轻。这些参数需要根据射手实拉弓的磅数、实际拉锯、靠位的位置来确定,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把箭头调整到能够参考的区域上。另外一种,使用望把瞄准的射手(通常是大拉锯射手),喜欢使用重弓轻箭,抛物线小,同样需要根据个人匹配。
箭的重量会造成箭的foc、动态挠度的变化,并且重量和磅数的配比达到了每磅20格令以上,实际使用中按现代射箭理论配箭是不靠谱的,只能让有经验的教练去配,当然传统小拉锯射准高手还是非常多的。
箭头及铜座
#3
直度
千一、千三、千六
所谓箭杆直度(同轴度),比如碳箭参数中“直度千分之一”、“直度千分之三”,是将箭杆放置在2个支点距离28英寸(71.12cm)的支架上面,然后转动箭杆,用百分表测量箭杆外廓的同轴度变化,如果百分表的指针摆动范围小于0.006英寸(0.152mm),那么该箭杆的直度就被认定为“直度千分之三以内”,如果百分表的指针摆动范围小于0.002英寸(0.0508mm),那么该箭杆的直度就被认定为“直度千分之一以内”。千六如此推算!
直度到底对箭中靶偏差影响多大,数据上千三和千一的杆摆动范围仅仅差了0.1毫米,肉眼上几乎不可见。数据是死的,我们以竹木箭举例,用竹木箭30米80靶不少高手都能够做到收黄,天然竹木箭的摆动幅度1毫米都是正常,想比之下,在自身动作不够好时,影响成绩的因素还有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追求千一的箭。但是,当我们动作足够好时,就算千一千三的箭对我们来说没有任何区别,手中有一打千一的箭,是绝对能够增强信心的。
#4
箭尾
直插尾、防打尾钉、速射尾
传统弓箭用不用尾钉,虽然有说法说尾钉的重量会改变箭的整体飞行轨迹,实践证明,对准度的影响不大,个人习惯而已。本人喜欢直插尾稍微圆润,因为拇指扳指扣弦,扳指嵌入尾钉,扣弦手的握感不好,其实传统弓追箭的情况并不多,用什么尾因人而异。当然直插增加追尾几率,爆一支发一次朋友圈,12支就有了12份快乐。
#5
箭羽
流线、盾型、水滴、幻彩、渐变
一支箭好不好看很大程度在于羽毛,射准的箭只是需求,好看的箭才是追求,箭羽按形状有盾形、水滴、流线形(梭形)、刀型,箭羽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箭的飞行状态,所以我们根据射手对箭速或者稳定性的要求,选择不同种类的箭羽。
速射用四羽!丶
箭杆材质:
市场上箭杆有竹、木、铝、混碳、纯碳、3k碳箭、碳包铝等等,品类繁多。如何选择合适的箭,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是一个比较模糊的问题,本文旨在普及一些箭的参数方面的问题,让大家对箭有一个更为清晰的了解。
#1
竹木箭
木纹、竹纹碳箭,既有竹木箭的古朴,又有现代材料的精准
竹木箭因为是天然材料,直度,重心,耐用性相对难以保障,能做到和碳箭使用起来无太大差别的竹木箭,价格一般也去到100以上一支,价格相对高且损耗大,优点是但更为传统,好看。部分赛事会要求使用竹木箭,是传统弓射手不易舍弃的两种箭。
个人认为,平时练习的话,尽量不要使用竹木箭,好的竹木箭价格高昂,在三四十到一两百之间,损坏了难免心疼,而一般的的竹木箭在直度和可调性上远远不如一般的碳箭,打得不好不知道是箭的原因还是人的原因,容易打得迷茫。除非有规定竹木箭的比赛,再用竹木箭不迟。土豪的话,当我没说。
简单介绍一下竹木箭的厂商,有机会再详细另开一篇说:
风飞的三拼五不齐很有名,是按照天工开物记载的拼竹方式做的,通竹箭也很不错,通竹在35一支,拼竹在68一支左右。
木箭不得不提南伯万掏裆子木箭,老款的箭用牛筋缠箭羽和头尾,很素雅,跟我现在卖的木纹白羽很像,比较耐看。
青山木箭也是老箭了,价格几十到几百不等,很漂亮,很准,贵的绝对比便宜的更准。
砺箭作坊的奇兵木箭,很漂亮,也很准,是国内比较老也比较专业的师傅,木箭可以做到媲美碳箭的程度,我这里卖156元一支。
当然还有一些做工艺箭的师傅,箭很漂亮,做工非常好,但并非实用型,这里按下不表。
(以上内容为个人理解,如有错漏还望海涵)
#2
铝箭以及3K
至于其他现代材料的箭,铝箭轻快,直度和挠度的一致性都非常好,但一旦弯曲不可复原,3k碳箭重量大强度高,尤其打美猎野射喜欢用,射准来说不是太适合,重心不易调节,对飞行姿态有一定的影响。传统或者美猎上,用铝箭和3K碳箭是一个好的选择。
混碳、玻纤,没必要买。
#
竹纹花羽碳箭
相比之下,碳箭直度好,重量轻,可调节性好,一致性高。可以通过截取长度、配重等达到自己想要的参数。一致性好的箭可以更好的检视习练者动作上的问题,排除器材的干扰。
箭的挠度、重量、长度、箭尾的外形,都是影响射手射准的因素,这些要根据射手本身的动作优化程度和个人的打法进行调整。传统弓真正的意义在于不管什么挠度什么重量,都能够把箭打成一条直线,这是传统弓射箭技巧最好的体现,但我们在追求精度的时候,需要找到一打适合我们的箭,来匹配我们的射箭方式和我们的弓,就是配箭的意义
#1
挠度
正常400挠至1000挠
所谓箭杆挠度,是将箭杆放置在2个支点距离28英寸(71.12cm)的支架上面,箭杆中心给一个1.94磅的压力,箭杆下沉0.5英寸,即为500挠度,箭杆下沉0.4英寸,即为400挠度;箭杆挠度,也可以称之为箭杆软度,数值越大,箭杆越软。传统弓实际使用过程中,箭还有动态挠度之说,材质的挠度是28英寸下的,如果箭变得更长,动态挠度就会变得更软,摆动更大。同样,箭头如果更重,动态飞行中也会摆动更大,动态挠度更大,反之则相反。实际使用中匹配好的箭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
为什么箭杆要有一定软度?以传统弓明显,箭出去的方向并不是延着弓弦回弹的方向出去的,因为箭并不是从弓把的正中心出去,而是有一个夹角角度,会造成箭支飞出去的时候左右蛇形摆动,所以箭必须有一定的挠度(软度),以适当的软度去调整让箭飞出去的时候完美绕开弓把,延着箭杆瞄准的延长方向飞去,有利于瞄准。传统弓左手推弓右手勾弦为例,太硬的箭造成蛇形摆动太小,绕不开弓把,箭的落点偏右;太软的箭摆动太大,绕开弓把过头,箭的落点偏左。
所以选择一个合适的挠度,最完美的结果是用箭头瞄准时在中心线正下方(靶心往下划一条线,正下方),并且撒放时能够完美绕开弓窗飞出去,不会出现打弓把的情况。
#2
重心
Foc 11%-16%
重心有个参数是foc,(箭的FOC应处於11%至16%之间,最理想的位置是13%,超过16%时应更换较软的箭。(注:FOC是指箭重量的中心位置、距箭长度的中心点之长度占箭总长度之百分比。)FOC的计算公式:(箭长度÷2-X)÷箭长度×100注:X表箭重心距箭杆前端之长度,公式请以公分(cm)计算。)
传统小拉锯射准用的箭完全可以忽视这个问题,我的箭foc在26%左右,但传统可以通过调节箭头和铜座的重量达到配重的目的,以箭头瞄准为例,近距离要把瞄点调到靶上,箭头要重,远距离要让瞄点不超过靶子,箭头要轻。这些参数需要根据射手实拉弓的磅数、实际拉锯、靠位的位置来确定,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把箭头调整到能够参考的区域上。另外一种,使用望把瞄准的射手(通常是大拉锯射手),喜欢使用重弓轻箭,抛物线小,同样需要根据个人匹配。
箭的重量会造成箭的foc、动态挠度的变化,并且重量和磅数的配比达到了每磅20格令以上,实际使用中按现代射箭理论配箭是不靠谱的,只能让有经验的教练去配,当然传统小拉锯射准高手还是非常多的。
箭头及铜座
#3
直度
千一、千三、千六
所谓箭杆直度(同轴度),比如碳箭参数中“直度千分之一”、“直度千分之三”,是将箭杆放置在2个支点距离28英寸(71.12cm)的支架上面,然后转动箭杆,用百分表测量箭杆外廓的同轴度变化,如果百分表的指针摆动范围小于0.006英寸(0.152mm),那么该箭杆的直度就被认定为“直度千分之三以内”,如果百分表的指针摆动范围小于0.002英寸(0.0508mm),那么该箭杆的直度就被认定为“直度千分之一以内”。千六如此推算!
直度到底对箭中靶偏差影响多大,数据上千三和千一的杆摆动范围仅仅差了0.1毫米,肉眼上几乎不可见。数据是死的,我们以竹木箭举例,用竹木箭30米80靶不少高手都能够做到收黄,天然竹木箭的摆动幅度1毫米都是正常,想比之下,在自身动作不够好时,影响成绩的因素还有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追求千一的箭。但是,当我们动作足够好时,就算千一千三的箭对我们来说没有任何区别,手中有一打千一的箭,是绝对能够增强信心的。
#4
箭尾
直插尾、防打尾钉、速射尾
传统弓箭用不用尾钉,虽然有说法说尾钉的重量会改变箭的整体飞行轨迹,实践证明,对准度的影响不大,个人习惯而已。本人喜欢直插尾稍微圆润,因为拇指扳指扣弦,扳指嵌入尾钉,扣弦手的握感不好,其实传统弓追箭的情况并不多,用什么尾因人而异。当然直插增加追尾几率,爆一支发一次朋友圈,12支就有了12份快乐。
#5
箭羽
流线、盾型、水滴、幻彩、渐变
一支箭好不好看很大程度在于羽毛,射准的箭只是需求,好看的箭才是追求,箭羽按形状有盾形、水滴、流线形(梭形)、刀型,箭羽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箭的飞行状态,所以我们根据射手对箭速或者稳定性的要求,选择不同种类的箭羽。
速射用四羽!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