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吧 关注:184贴子:828
  • 0回复贴,共1

应对双减 | 什么样的课程能填补双休日或寒暑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还在苦恼课程如何转型吗?
还在苦恼节假日的房租空置率问题吗?
还在苦恼如何提升校区口碑的好课程吗?
符合政策规定的课程应该怎样设置?
首先,来看一下各地对“双减”“学科与非学科”的界定和理解:
教育部办公厅7月29日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指出:根据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的规定,在开展校外培训时,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按照学科类进行管理。对涉及以上学科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进行的校外培训,均列入学科类进行管理。
在开展校外培训时,体育(或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学科,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按照非学科类进行管理。
不过,最近上海市正在推进《上海市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类别鉴定指标》,这将为上海乃至全国的学科类和非学科类培训鉴定提供指标参考。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也委托华东师范大学建立市级专家鉴定机制,在对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类别鉴定上,遵循合规性原则、独立性原则和专业性原则。


划下重点就是:
第一,目的。学科类培训的目的旨在提高学生学业水平,为升学考试服务,属于学科知识导向。非学科类培训的目的旨在发展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
第二,内容。其它地区都是简单直接的“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学校学科相关就是学科类培训。上海市的核心则是有明确地指出“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科类学习内容以外”是可以列为非学科的。
第三,方式。学科类培训:以学科类试题或者知识点的讲解、重复读写练习等为主要方式,以预习、授课和作业辅导等为主要过程,以教师讲授示范、学生听课等为主要形式。非学科类培训:以体验式,探究式,项目式,综合性学习为主要方式,以身体性、实践性、创造性等活动为主要过程,以教师指导,学生实践探索为主要形式。
这其实是给所有的教育培训机构和教培行业从业者指出一条明路——学科类机构转型和做素质类培训——要以体验式,探究式,项目式,综合性学习为主要方式,以身体性、实践性、创造性等活动为主要过程,以教师指导,学生实践探索为主要形式。
第四,评价。学科类培训:对学生的评价强调甄别与选拔,以学业成就及学科类考试的成绩等为主要评价标准。非学科类培训:对学生的评价强调综合素质水平与发展,以表现性评价为主,注重教学评一致性,不涉及学业成就与学科类考试的成绩等。
“双减政策”的诞生并非只是针对教育培训行业,背后是我国教育理念的整体改革和重大转变。这次改革是不可违的,是不可逆的。但上海的这一举措,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
助力成长需求,专为双休日及寒暑假,量身打造素养课程~双能课程祝您全程无忧











1楼2021-08-12 17:3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