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梭吧 关注:152贴子:709
  • 3回复贴,共1

一摩梭人历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摩梭人的称谓,在浩繁的史籍中,有多种同音异字记载。《史记》和《汉书》称牦牛羌或牦牛夷。古代摩梭为游牧民族,称为放牦牛的人。摩梭一名,最早见于《后汉书》第二十三卷《郡国五》在校注定笮(今四川盐源)条里记载:“县在郡西,宾刚缴白摩沙夷有盐坑”。此后,唐称么些或磨西,宋称么些或摩西,元称摩沙或么些,明称磨西或么西,清称摩娑或摩挲。战国时期,羌人部首领中有个叫邛的,为避秦国威胁,率领族人南迁,迁到甘肃,川西北、川西南一带,后又迁移至越嶲---今四川西昌东南等地区,古代牦牛夷或越嶲羌,到了后汉时期,称之为么些。么些居住在大渡河流域的年代很久,其中有的早已迁徒雅砻江一带。后来摩梭人南迁至定笮,即今四川盐源、永宁、泸沽湖一带。据《元史·地理志》摩梭在永宁定居已有1500多年。又据摩梭打巴《归宗引路经》载:蒗渠地摩梭人是从四川瓦汝(今左所区前所乡)迁到蒗渠的,记录着62代祖谱,据此推算,摩梭人定居蒗渠也有1500余年。近代摩梭,大都居住在金沙江上游地带。四川的盐源、木里、盐边县以及云南的宁蒗,则是摩梭人聚居的地区。1950年,丽江专区第二次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文件明确记载:“出席会议的代表有摩梭族13人”。1956年9月5日,丽江专员公署在给云南省人民委员会《关于建立宁蒗彝族自治县的报告》中有五处明确提到“摩梭族”。即在“彝族聚居的宁蒗、凉山并包括摩梭、僳僳、西番、汉等十二个民族”、“全县有彝、摩梭、汉、西蕃、僳僳,藏、白、仲家、纳西、苗、摆依、回等十二个民族……”、“摩梭聚居乡三个”、“摩梭族识藏文”、“摩梭、西蕃信喇嘛教”。这个报告后经省人委转报国务院并获批准在宁蒗贯彻执行。1956年9月20日,宁蒗彝族自治县成立大会上郑重宣布全县有彝、摩梭等十二种民族。1959年,中共宁蒗工委办公室编写的《宁蒗概况》中,多处提到“摩梭族”。但后来,国家有关部门将居住在云南宁蒗等地的摩梭归为纳西族,将居住在四川盐源、木里、盐边等地摩梭归为蒙古族。多年来,广大摩梭干部群众强烈要求解决族称问题,宁蒗县党政机关和摩梭人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向党和国家有关部门历史地、客观地一再进行反映、迫切要求尽快恢复摩梭族称。宁蒗县五届、六届,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曾在全国五届一次人大会议上、全国六届一次人代会议上、全国七届一次人代会议上、全国七届四次人代会议上,多次以关于建立一个摩梭族称为议案向大会进行反映,特别是在全国七届一次人代会上关于建立摩梭族问题被作为云南省人大代表团的几个重要提案之一提交全国人代会。在摩梭人的强烈要求和县委、政府以及其他各族群众的多次反映下,引起了上级的重视。但是由于其在语言,心理素质,地域和宗教信仰上都和当地蒙古族几乎雷同,没有得到批准。


1楼2021-08-12 11:48回复
    自己来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8-12 11:56
    回复
      都是瞎改族名惹得祸!建国前几乎所有的史集都记载这个民族是么些,或者磨西等等不同的汉语音译的族名,如果沿用历史上的称谓,称为么些族,根本就不会有什么争议,无论丽江,宁蒗,还是盐源的都不会有什么争议,毕竟这个族名被叫了快两千年了,史集记载也是白纸黑字的,不知道是什么本民族的专家代言人非要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把族称改成纳西,这就造成了混乱,除了一小部分人之外,大多数人都不认同。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5-13 08:13
      回复
        摩梭的上层社会,也就是那些土司,土千户之类的官员们的父系是蒙古这是肯定的,没啥可争议的,毕竟忽必烈南征大理的时候在这边驻过军,留下一定的守备部队是必须的,这些人和当地么些通婚是必然的。但是把这个族群都划归到蒙古就说不过去了,不要说血缘了,文化方面蒙古后裔早就被当地么些同化了,蒙古的语言文字都没了,划入蒙古族确实没有道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05-13 08: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