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所有宗教,所有束缚,只是简单的训练自己快乐起来的方法。如果一个病人,他去买药,他不需要把药店所有的药的名字和制作方法都背下来学会吧,他只需要直接买自己需要的药吃上就好。有很多人不知道要去药店干什么 没有目的性,那么他是盲目。有的人是想当个卖药的,那么他就要知道很多药理知识。有些人非常有目的性,他不快乐很痛苦,所以他直接找让自己快乐的方法。以快乐为目标。有很多人寻找了很久还是没有找到门路,那是因为他不知道他自已想要什么。他没有认识到如果活在自我的意识中是多么痛苦的。在自我的意识中没有快乐没有安心,只有苦和不安。因为自我的思考模式是一个把自己逼迫到死角的思维方式。自我的思惟模式它没有包容性,没有流动性。快乐增加贪,痛苦增加嗔,不苦不乐增加愚痴。按照自我的思考模式,有一部分人只想要快乐,那么他追逐所谓的快乐,他不想要痛苦与平静,不苦不乐就是所谓的平静,是很多所谓的修行人都在追求的,但是他们不知道平静也仅仅是所有感觉的一种,大部分都以为要是能永远的保持平静那就是解脱,然而 ,感觉是无常的,她没有高没有低,她一直是流动着的,她怎么可能不变呢。
禅修不一定要死板板的坐在那里,我们要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定,我们专注的看着一块表也是练习定的方法,专注的时候你的思维有很多时候会有念头升起不用管它你就做一个旁观者不要拉扯,有些人会在这个时候体会到要拉扯的这个东西原来就是自我,这个自我-----这个旁观者原来是自己刚才的那个前念的后念而已,是虚幻的,他们是一不是二,原来是无我的。这个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禅修的时候,就是反复的开发自己的反观能力,前提是以快乐为引导,修行就是解开所有束缚的过程,要放下不能这样不能那样的思考方式。要颠覆以前所有的认知。人之所以突破不了自我,就是因为我们突破不了感觉,当引起感觉突然变换的因素来临的时候,我们只顾抵抗感觉了,而没有正确的观察感觉,没有做一个旁观者。当想到死亡的当下,我们除了恐惧的感觉以外我们一无所有。首先我们要战胜这个恐惧的感觉不被它所动,然后再继续深观这个感觉是什么带来的,这个感觉其实就是过去的思维模式占了主导地位,一说到死亡我们就自然的恐惧,然后和这个感觉认同,我们就判断这个是不好的,是我们不想要的。这时,我们就要本能地逃跑------压制她,如果我们接受它,再试着跳出来,不被死亡这个词所动,那么我们就发现死亡这个词仅仅是一个局限的人类思维而已,这个思维没有任何意义,它是虚幻不实的。一旦认清了这个我们以后就不会被这个假象迷惑了。
一开始我们没有足够的能量,不能很好的做一个感觉的旁观者。所以就需要慢慢的练习专注。练习的时候找一个舒服的姿势,躺着坐着站着都可以,先从粗的专注开始练习。我们可以专注的看家里墙上的表,或者其他你感兴趣的东西,最好不要选择枯燥不喜欢看的东西,因为不喜欢的东西提不起你专注的观察它的兴趣。总不动也会感觉枯燥乏味。实在看不下去了,我们就起来活动活动,活动的时候也要练习专注力,走路的时候我们就把专注力放在脚上,然后要清楚的知道自己在走路,洗衣服的时候就把专注力放在洗的动作上,并且要清楚的知道自己在洗衣服。总之在动的时候就要把专注力放在比较大的动作上,并且要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就可以了。睡觉以前在没有睡着的时候,我们可以练习观察呼吸,这个不需要很用力,不要打扰到睡眠,只要坚持每天做就好了,时间多少不要限制自己。观察呼吸的时候,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人中或者鼻头都可以,要感觉呼吸的进出,不要控制呼吸,让呼吸自然的进出,不要有刻意的行为。这么做一段时间,我们要是感觉前面的做起来很轻松了,那么我们就进一步的练习专注力,
去专注自己的念头,自己想什么自己都要清楚的知道,要是能发现我们所想的时候都有一个先区别的思维在活动的时候,比如要看到我们看见门和电视的时候,是一个先区别的思维有个他们是不同的这么个思维做主导,然后我们才知道他们是不同的这么个想法,简单来说 就是我们的思维里有不同的这个概念,才导致我们作出不同的判断和以后相续的行为来。这个是最重要的,要是能看到这些,我们就要进一步的继续观察,外面的不同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外面的世界那么美好,而自己却这么痛苦。把观察目标缩小,这个时候随便看一样东西,比如苹果,你去看这个苹果自己是喜欢吃还是不喜欢吃,如果自己喜欢吃苹果,那么再想为什么自己的妈妈不喜欢吃苹果呢。同样都是苹果为什么我喜欢而别人不喜欢,问题到底出在那里?这个时候前面开发出来的观察力就派上用场了,你会发现问题不出在苹果这个东西上,而是出在自己这里,苹果本身没有特定的性质,所有的性质都是自我加上去的,所以苹果在自己这里才有了特性,比如苹果是大的,好看的,好吃的。。。。。你会发现我们自己加上去的这些特性是不真实的,是虚幻的,我们以前没有如实的观察过苹果这个东西,原来它没有任何的性质,一切的关于苹果的形容都是自我在定义。
禅修不一定要死板板的坐在那里,我们要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定,我们专注的看着一块表也是练习定的方法,专注的时候你的思维有很多时候会有念头升起不用管它你就做一个旁观者不要拉扯,有些人会在这个时候体会到要拉扯的这个东西原来就是自我,这个自我-----这个旁观者原来是自己刚才的那个前念的后念而已,是虚幻的,他们是一不是二,原来是无我的。这个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禅修的时候,就是反复的开发自己的反观能力,前提是以快乐为引导,修行就是解开所有束缚的过程,要放下不能这样不能那样的思考方式。要颠覆以前所有的认知。人之所以突破不了自我,就是因为我们突破不了感觉,当引起感觉突然变换的因素来临的时候,我们只顾抵抗感觉了,而没有正确的观察感觉,没有做一个旁观者。当想到死亡的当下,我们除了恐惧的感觉以外我们一无所有。首先我们要战胜这个恐惧的感觉不被它所动,然后再继续深观这个感觉是什么带来的,这个感觉其实就是过去的思维模式占了主导地位,一说到死亡我们就自然的恐惧,然后和这个感觉认同,我们就判断这个是不好的,是我们不想要的。这时,我们就要本能地逃跑------压制她,如果我们接受它,再试着跳出来,不被死亡这个词所动,那么我们就发现死亡这个词仅仅是一个局限的人类思维而已,这个思维没有任何意义,它是虚幻不实的。一旦认清了这个我们以后就不会被这个假象迷惑了。
一开始我们没有足够的能量,不能很好的做一个感觉的旁观者。所以就需要慢慢的练习专注。练习的时候找一个舒服的姿势,躺着坐着站着都可以,先从粗的专注开始练习。我们可以专注的看家里墙上的表,或者其他你感兴趣的东西,最好不要选择枯燥不喜欢看的东西,因为不喜欢的东西提不起你专注的观察它的兴趣。总不动也会感觉枯燥乏味。实在看不下去了,我们就起来活动活动,活动的时候也要练习专注力,走路的时候我们就把专注力放在脚上,然后要清楚的知道自己在走路,洗衣服的时候就把专注力放在洗的动作上,并且要清楚的知道自己在洗衣服。总之在动的时候就要把专注力放在比较大的动作上,并且要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就可以了。睡觉以前在没有睡着的时候,我们可以练习观察呼吸,这个不需要很用力,不要打扰到睡眠,只要坚持每天做就好了,时间多少不要限制自己。观察呼吸的时候,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人中或者鼻头都可以,要感觉呼吸的进出,不要控制呼吸,让呼吸自然的进出,不要有刻意的行为。这么做一段时间,我们要是感觉前面的做起来很轻松了,那么我们就进一步的练习专注力,
去专注自己的念头,自己想什么自己都要清楚的知道,要是能发现我们所想的时候都有一个先区别的思维在活动的时候,比如要看到我们看见门和电视的时候,是一个先区别的思维有个他们是不同的这么个思维做主导,然后我们才知道他们是不同的这么个想法,简单来说 就是我们的思维里有不同的这个概念,才导致我们作出不同的判断和以后相续的行为来。这个是最重要的,要是能看到这些,我们就要进一步的继续观察,外面的不同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外面的世界那么美好,而自己却这么痛苦。把观察目标缩小,这个时候随便看一样东西,比如苹果,你去看这个苹果自己是喜欢吃还是不喜欢吃,如果自己喜欢吃苹果,那么再想为什么自己的妈妈不喜欢吃苹果呢。同样都是苹果为什么我喜欢而别人不喜欢,问题到底出在那里?这个时候前面开发出来的观察力就派上用场了,你会发现问题不出在苹果这个东西上,而是出在自己这里,苹果本身没有特定的性质,所有的性质都是自我加上去的,所以苹果在自己这里才有了特性,比如苹果是大的,好看的,好吃的。。。。。你会发现我们自己加上去的这些特性是不真实的,是虚幻的,我们以前没有如实的观察过苹果这个东西,原来它没有任何的性质,一切的关于苹果的形容都是自我在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