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6,885贴子:10,022,334
  • 6回复贴,共1

黛玉、香菱、晴雯以及龄官尤三姐,原型或为同一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


IP属地:广东1楼2021-08-09 09:16回复
    黛玉、香菱、晴雯分属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之首
    《红楼梦》里贾宝玉游太虚幻境,见到的金陵十二钗判词,位于正册第一位的是林黛玉,位于副册第一位的是香菱,位于又副册第一位的是晴雯。在红楼梦小说中,这三位人物看上去似乎是没有什么关系的,那么这样的三位人物在小说中分别放在金陵十二钗判词正册、副册、又副册中又有何意义呢?很可能暗示小说中这认为人物的原型人物是同一个人。事实上,小说中林黛玉与香林和晴雯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据仔细研究,林黛玉香菱的联系体现在命运相似,与晴雯的联系体现在容貌性格相似。
    第八回:黛玉磕着瓜子儿,只管抿着嘴儿笑。可巧黛玉的丫鬟雪雁走来给黛玉送小手炉儿,黛玉因含笑问他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我了呢!”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叫我送来的。”黛玉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了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宝玉听这话,知是黛玉借此奚落,也无回复之词,只嘻嘻的笑了一阵罢了。宝钗素知黛玉是如此惯了的,也不理他。
    第八回:李嬷嬷道:“你可仔细今儿老爷在家,提防着问你的书!”宝玉听了此话,便心中大不悦,慢慢的放下酒,垂了头。黛玉忙说道:“别扫大家的兴。舅舅若叫,只说姨妈这里留住你。这妈妈,他又该拿我们来醒脾了!”一面悄悄的推宝玉,叫他赌赌气,一面咕哝说:“别理那老货,咱们只管乐咱们的。”那李妈也素知黛玉的为人,说道:“林姐儿,你别助着他了。你要劝他只怕他还听些。”黛玉冷笑道:“我为什么助着他?——我也不犯着劝他。你这妈妈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吃了一口,想来也不妨事。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吃,也未可知。”李嬷嬷听了,又是急,又是笑,说道:“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利害。”宝钗也忍不住笑着把黛玉腮上一拧,说道:“真真的这个颦丫头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
    第三十一回:偏偏晴雯上来换衣裳,不防又把扇子失了手掉在地下,将骨子跌折。宝玉因叹道:“蠢才,蠢才!将来怎么样!明日你自己当家立业,难道也是这么顾前不顾后的?”晴雯冷笑道:“二爷近来气大的很,行动就给脸子瞧。前儿连袭人都打了,今儿又来寻我的不是。要踢要打凭爷去。就是跌了扇子,也算不的什么大事。先时候儿什么玻璃缸,玛瑙碗,不知弄坏了多少,也没见个大气儿,这会子一把扇子就这么着。何苦来呢!嫌我们就打发了我们,再挑好的使。好离好散的倒不好?”……袭人听了这话,又是恼,又是愧;待要说几句,又见宝玉已经气的黄了脸,少不得自己忍了性子道:“好妹妹,你出去逛逛儿,原是我们的不是。”晴雯听他说“我们”两字,自然是他和宝玉了,不觉又添了醋意,冷笑几声道:“我倒不知道,你们是谁?别叫我替你们害臊了!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些事,也瞒不过我去。不是我说,正经明公正道的,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也不过和我似的,那里就称起我们来了!”
    第三十一回:宝玉笑道:“既这么着,你不洗,就洗洗手给我拿果子来吃罢。”晴雯笑道:“可是说的,我一个蠢才,连扇子还跌折了,那里还配打发吃果子呢!倘或再砸了盘子,更了不得了。”宝玉笑道:“你爱砸就砸。这些东西,原不过是借人所用,你爱这样,我爱那样,各有性情。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儿也可以使得,只是别生气时拿他出气;就如杯盘,原是盛东西的,你喜欢听那一声响,就故意砸了也是使得的,只别在气头儿上拿他出气。这就是爱物了。”晴雯听了,笑道:“既这么说,你就拿了扇子来我撕。我最喜欢听撕的声儿。”宝玉听了,便笑着递给他。晴雯果然接过来,“嗤”的一声,撕了两半。接着又听“嗤”“嗤”几声。宝玉在旁笑着说:“撕的好!再撕响些!”
    《红楼梦》小说里,黛玉与晴雯性格十分相似的相关的描写还有很多,根据这些描写,基本可以判断,晴雯与黛玉的原型应为同一人。有红学研究表明,林黛玉的最重要原型其实是一个跟龄官晴雯香菱等人的身份差不多的丫头。这个丫头曾经陪伴曹雪芹读书,最初曹家老太太是希望她能嫁给曹雪芹的,但也许由于性格的原因,最终不讨曹雪芹母亲的喜欢,寻了个缘故将她卖与一个大户人家作妾。又由于逐渐得宠,受到某个女主人的排挤,曾如平儿香菱一样挨打。准备再次被卖时,她以前的老师(贾雨村原型)找到了她,因知她的诗文学得不错,长得又好,是个可造之才,于是给了她一个小姐的身份,顶替一位不肯进宫参选的小姐,把她送进皇宫。由于她才貌双全,又有了小姐身份,后来竟被皇帝看上得到宠爱,估计是封了妃,才敢叫潇湘妃子。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第七回有回前诗:“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谁是惜花人?相逢若问名何氏,家住江南姓本秦。”刘心武曾经抓住这个秦字大作文章,认为这里的秦字指的就是秦可卿,最后推论出秦可卿的真名叫玉的结论。但是这一回里除了凤姐顺手送了一枝花给秦可卿外,根本就没怎么写秦可卿。这个“秦”,谁说就是秦可卿呢?而且惜花两个字又从何说起?
    其实这个“姓本秦”的提法,在《红楼梦》脂批中出现多次,并不是唯一的,甲戌本中提到“秦钟”之名时,有脂批曰:“设云‘情种’。古诗云:‘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二语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脂批里这段话的核心是三个词:纲目、比托、讽刺。而且,三个词虽然是并列的关系,但显然被一条看不见的线贯串,构成一个意义统一体。
    纲目-主线,比托-寄托,讽刺-批判,三组词均指向文章或作品的根本性的构成要素,我们可以用一个包括性的概念来替代这三组词:主旨。因此,“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这两句诗就是红楼梦的主旨之所在。脂砚斋直接清楚地点明红楼梦的主旨,对红学来说,这是极其重要的信息。
    下面,我们来解读批语里的这两句诗“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通过它去寻究红楼梦的主旨或主题思想。此两句诗出自南朝(梁)刘缓的宫体诗《敬酬刘长史咏名士悦倾城》,全诗如下:
    不信巫山女,不信洛川神。何关别有物,还是倾城人。
    经共陈王戏,曾与宋家邻。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
    粉光犹似面,朱色不胜唇。遥见疑花发,闻香知异春。
    钗长逐鬟髲,袾小称腰身。夜夜言娇尽,日日态还新。
    已倾荀奉倩,能迷石季伦。上客徒留目,不见正横陈。
    此诗为应酬唱和之作,描写了某次宴会上一个歌舞姬的美貌,大意是说:眼前这位美眉真是美得逆天啊,男人见了她,连仙女都不稀罕,眼里也装不下别的事物。这位美女的绝世芳容跟那些经典美女,如曹植的嫂子甄宓、宋玉的邻家女孩、夫差的女儿紫玉、邯郸姑娘秦罗敷等相比,完全都是不相上下的。
    此诗用典颇多,其中,“未嫁先名玉”取典于《搜神记·紫玉韩重》,“来时本姓秦”取典秦罗敷。罗敷是汉末至三国时期邯郸的美女,乐府《陌上桑》的主人公,后成为美女的代名词。所以诗句“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就是借紫玉和秦罗敷来比喻形容女性的美貌。
    所以,“家住江南姓本秦”既然是从南朝旧句“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中化来的,意思就必然在旧诗里,根本就是一个简单的借代,重点在“名玉”上。红楼梦小说里,家住江南的名字叫玉的就是林黛玉啊!她才配惜花人的称号。刘心武据此推出秦可卿的原名叫“玉”岂不可笑,一本红楼梦里怎么跑出这么多叫玉的?且红楼梦文本里秦可卿已经有了名字,小说里没有任何线索显示她还有另一个名字叫玉。
    现在阐释者中较多的观点,认为此诗影射小说作者现实生活中的某人,此人姓秦,名字里有个玉字,或曰秦玉,或曰秦某玉。红学里面有一个众所周知的流派秦学,秦学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认为此两句揭示出的一个名叫秦红玉的女子,就是《红楼梦》中女一号林黛玉的重要原型,也是作者曹雪芹曾经的心上人。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很多年来,什么是《红楼梦》的主题仍然众说纷纭。其实,《红楼梦》书中对此已经说得很清楚。脂砚斋认为,“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就是书的 “ 大纲目”。作者写《红楼梦》的主要目的是为“ 闺阁昭传 ”,即为心上人秦红玉等人昭传。脂评有言“ 黛玉为正十二钗之冠”,所以秦红玉就是红楼梦小说中林黛玉的第一原型。
    根据秦学的研究成果,作者曹雪芹的现实生活中,这位名叫秦红玉的女子来到曹雪芹家的时候只有11岁,是个唱小旦的优伶。林黛玉是秦红玉的主要分身,《红楼梦》中两次写到林黛玉与优伶龄官长相酷似并不是偶然的。秦红玉来到曹家后,深得曹雪芹祖母的喜爱,让她给曹雪芹当了伴读,二人朝夕相处早已暗生情愫。但是这个女孩后来却经历了一些比较曲折的过程最终进入了皇宫,成为了雍正皇帝的妃子。
    第三十二回: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在你百年之后,我愿意替你作墓志铭,为你守一辈子墓。”所以《红楼梦》表面看起来像自传,实则是曹雪芹为挚爱秦红玉作的传记。


    IP属地:广东2楼2021-08-09 09:19
    回复
      (二)林黛玉与甄士隐的女儿香菱有着非常相似的命运
      《红楼梦》第一回:方欲进来时,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那僧则癞头跣足,那道则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及至到了他门前,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去睬他。那僧还说:“舍我罢,舍我罢!”士隐不耐烦,便抱女儿撤身要进去。
      《红楼梦》第三回:黛玉道:“……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此处有甲戌眉批:甄英莲乃副十二钗之首,却明写癞僧一点。今黛玉为正十二钗之冠,反用暗笔。盖正十二钗人或洞悉可知,副十二钗或恐观者忽略,故写极力一提,使观者万勿稍加玩忽之意耳。
      林黛玉与甄英莲,各自位居金陵十二钗正册与副册之首,读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游太虚幻境时,稍微不留心一点的,就会忽略这个事实:黛玉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排名第一,香菱在金陵十二钗副册中排名第一。
      甄英莲是甄士隐的女儿,被人拐卖后,取名香菱。香菱的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是说菱与荷花有十分相似的命运。荷花是谁?根据寿怡红夜宴中,林黛玉抽中的花签正是芙蓉,就是荷花。因此荷花是林黛玉。所以香菱就是黛玉之副,香菱者,香林也。香菱的一生遭遇,很可能就是对黛玉的命运的一个提前预示。
      香菱一生中曾有一段时间居住在大观园里,与黛玉发生十分诡异的交集。林黛玉一向眼高过顶却又含蓄低调,却曾经非常高调地去给香菱学诗当老师。为何黛玉对香菱另眼相看呢?难道这就是根并荷花一衣带水的情感吗?她俩都来自苏州,都成了孤儿,所以她俩才是真正地同“命”相连。香菱一生中最好的朋友就是林黛玉,她们之间有命中注定的缘分。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和二十四回交会之处,写林黛玉碰巧走到梨香园附近,听到里面演唱的牡丹亭唱词,不觉听痴了:
      ……林黛玉倒唬了一跳,回头看时,不是别人,却是香菱。林黛玉道:“你这个傻丫头,唬我这么一跳好的。你这会子打哪里来?”香菱嘻嘻地笑道:“我来寻我们的姑娘的,找她总找不着。你们紫鹃也找你呢,说琏二奶奶送了什么茶叶来给你的。走罢,回家去坐着。”一面说着,一面拉着黛玉的手回潇湘馆来了。果然凤姐儿送了两小瓶上用新茶来。林黛玉和香菱坐了。况她们有甚正事谈讲,不过说些这一个绣得好,那一个刺得精,又下一回棋,看两句书,香菱便走了。
      这段话,粗看寻常,细看则不寻常。第一,香菱是来寻宝钗的,结果,宝钗没寻到,寻到了黛玉;第二,黛玉自有紫鹃寻,一般来讲,香菱告诉黛玉,熙凤送茶,紫鹃在找他,让她回去就可以了,她依然要去寻她的宝钗,这是很合乎常理的;第三,但是,香菱没有,她亲自把黛玉送回潇湘馆,还陪着说了话玩了一会才走。这个细节,表现了香菱对黛玉非同一般的好,遇见黛玉,就先送黛玉,陪了说话方出来,寻宝钗的事情往后搁了,这是一种下意识的天然的亲近感。
      关于香菱和黛玉的关系,为何话语不多,却那么相契,正是香菱对黛玉的这种不由自主的亲近感,和体贴入微的爱怜,使得林黛玉其后做了她的诗歌先生。黛玉教香菱诗歌的这一段缘,就是从这里结下的。当香菱求黛玉教自己作诗的时候,黛玉一口就答应了:“……我虽不通,大约也还教得起你。”在小林老师的教导之下,香菱很快就成了大观园中的一位新的“诗翁”,作出来的诗,黛玉、宝钗、探春等都赞口不绝。
      通过很多人的研究,发现香菱这个人物其实和林黛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作者似乎想借助这个女孩的命运,影射林黛玉这个女主角的结局。今天我们就来细数两个角色之间的相似之处。
      第一,都来自姑苏。黛玉与香菱都是苏州人氏,一样曾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甄士隐同林如海也颇有几分相似。那林如海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夫妻膝下无子,只得一女。而这甄士隐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夫妇二人也是只有一女。
      黛玉虽在姑苏生活的时间只有几年不是太长,但那里也是她的出生之地,黛玉父亲林如海后被任命为巡盐御史,他们一家才离开姑苏,去了扬州任上,这一年黛玉五岁。
      至于香菱,书中交代得很明白,她就是甄英莲,是姑苏乡绅甄士隐老爷的小姐,当时出场的时候只有三岁,被拐卖的时候也最多五岁,这一点与黛玉离开家乡的时间差不多一样,她们又都是来自姑苏,又在五岁的时候离开苏州。
      第二,都曾被化要求出家。在香菱只有三岁的时候,当时就有一个和尚来向香菱的父母讨要这个婴儿,这和尚的说辞是这个女孩儿一生的命运都会很坎坷,甚至可能会连累自己的亲属,并且唱了一首诗,诗中描写的就是这个女孩之后的悲惨命运。不过香菱他父亲却没有答应,这也实属正常,若是因为一句话就抛弃自己的子女,这样人绝对不会是合格的父母,不过这个开场也奠定了这个角色之后的悲惨一生。
      同样在林黛玉三岁的时候,也有一个和尚找上门来,想带这个女孩去出家,这个好像说这样可以去除林黛玉的病症,也可以改变她原有的人生命运。林黛玉的父母自然也是不愿意听从这个和尚的话的,和尚在言语中还点出了林黛玉的命运和其外姓亲戚有很大的关键,也算是另类的一种剧透,而且根据这本书中描写的来看,前来渡化这两个女孩的应该是同一个人。与甄英莲也就是香菱的父亲甄士隐一样,黛玉的父亲林如海也不理会癞头和尚的话,只是让女儿静养,并没有让黛玉真的出家。
      第三,黛玉与香菱,她们除了是老乡,都来自姑苏外,经历和身世也极为相似,不同的是黛玉离开父亲来贾府投奔外祖母,而香菱被人贩子拐去,从此离开父母过上了颠沛流离的悲苦生活。后来好不容易长大一些,又被卖给了呆霸王薛蟠为妾,一个原本的富家小姐,因为人贩子的拐卖成了薛家的奴才、薛蟠的小妾,最后被薛蟠的妻子夏金桂陷害被毒打至病,最后难产而死,也算是悲剧人物。
      而黛玉,虽然生活比香菱好了许多,但因为孤女的身份,寄居在外祖母家,自己的婚姻大事无法做主,自己又多病多灾。外祖母虽然疼爱她,但总有顾及不到的地方,而舅母是不喜欢她的,最后的结局,很可能跟香菱差不多,婚姻***纵,被贾府出卖,嫁人为妾……。
      第四,都与贾雨村有关联。黛玉与香菱在幼年时有一个共同的熟人就是贾雨村。贾雨村住在葫芦庙曾受到甄士隐老爷的恩惠和救济,甄家算是有恩于贾雨村。同样,林家也有恩于贾雨村,贾雨村在被罢官之后,经人介绍做了黛玉的老师,后来跟随黛玉进京寻求贾政的帮助,然后又做了应天府尹,才有机会审理甄英莲被拐后被薛蟠抢去打死人命一案。
      贾雨村在做了官之后,曾在一次路过封家门前的时候看到过甄士隐夫人的丫头娇杏,就以为甄士隐老爷搬到了这里居住,后叫封肃过去打听才知道甄士隐在女儿甄英莲被拐后,疯疯癫癫地出家了。为了感谢甄家的恩情,也为了讨娇杏做二房,贾雨村让封肃转达甄士隐夫人,一定会帮她找回女儿。
      后来在审理这件案子的时候,贾雨村经门子的告知已经知道了甄英莲的下落,他完全可以把甄英莲带回去交给甄士隐夫人。可他没有,他害怕得罪薛家,所以不顾甄家对他有恩,愣是把甄英莲又推给了薛蟠,于是可怜的甄英莲真的如她的名字一样再也回不去了。
      贾雨村是黛玉的老师,黛玉后来又做了香菱的老师,兜兜转转,贾雨村又与香菱联系在一起,因为贾雨村的忘恩负义,香菱成了薛蟠的小妾,悲剧一生。而黛玉恐怕也是如此,因为贾雨村的忘恩负义,黛玉命运也可能会遭遇与香菱类似的悲剧,被人强娶,成为豪门姬妾,卷入醋海风波……。
      第五,据推测,都会被一个命中带木的人伤害。
      香菱的判词: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传统红学研究认为,两地生孤木,指的是夏金桂。但体现夏金桂为何要强调此人命中带木?香菱第一回就出场了,她来人世间的最重要遭遇,就是会被一个命中带木的女人夏金桂伤害。而林黛玉作为书中的第一女主角,她在婚后,很可能会被一个名字中带木的人伤害。根据我前文的分析,妙玉是穆王府家的郡主,那么那位将要伤害林黛玉的人,很可能就是穆妙玉。


      IP属地:广东4楼2021-08-09 09:33
      回复
        (三)香菱的故事就是一段林黛玉前传
        《红楼梦》故事的展开,常循一正一副、反复暗寓的方式交代情节。头四回里故事的主角到齐,第五回借助贾宝玉游太虚幻境,可谓来了一次总括,第六回才是故事真正的开始,所有人物开始活动起来。脉络如此清晰,为何这里要有一个例外,曹公为何要在第二至第四回里讲一个独立的故事:香菱、冯渊与薛蟠的故事?
        它绝不是一般的引子。请注意香菱在以后的故事中着墨不多,并非作者想主要刻画的人物,而她一生的命运却拿到开篇独立完成,她那样重要吗?最重要的是,作者本旨是在头五回交待故事的全部情节,而非真的展开情节,那么香菱这个刻意的安排为了什么?
        黛玉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排名第一,香菱在十二钗副册中排名第一。香菱的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而根据寿怡红群芳夜宴揭晓的群芳花谱,荷花正是指林黛玉。说明香菱就是黛玉之副,香菱的故事,就好比一段黛玉前传,是对林黛玉命运结局的一个完整影射。
        有人说晴雯才是黛玉之副,这是不对的。首先晴雯位于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中第一位,又副册在影射正册人物命运时,其重要性显然要比副册弱得多。其次脂砚斋评论晴雯与黛玉关系时,也只是指出“晴有林风,袭为钗副”,网上流传颇广的那句“晴为黛影,袭为钗副”事实上是人杜撰的,非脂砚斋批语。
        《红楼梦》八十回中,一僧一道虽然时不时地就冒出来客串一回人间指南,然而要化小孩子出家,却只有这么无独有偶的两次。那为什么只有黛玉和香菱会得到和尚的特别眷顾,在她们懂事前就着意化她们出家,以期使她们避开人世的诸般厄运呢?或许,正因为这两个人一个是十二钗正册之首,一个是副册之首的缘故吧。那么,把黛玉和香菱联系起来的人是谁呢?是贾雨村。
        林黛玉之父林如海与香菱之父甄士隐同样于贾雨村落魄之际予以相助,此后两个孤女同样离家寄人篱下,二人又都与贾雨村有某种联系,这是巧合吗?《红楼梦》第一回,和尚道士带通灵宝玉投胎下世正是从香菱的父亲甄士隐的梦中道出的。《红楼梦》第八十回恰恰终结于香菱饱受欺凌,命将不久之时。作者经过千方百计地布线设局,很可能是想告知后四十回那隐去的关于黛玉命运的结局。
        在第四回:贾雨村得知香菱、冯渊一事叹道:“这也是他们的孽障遭遇,亦非偶然。不然这冯渊如何偏只看准了这英莲?这英莲受了拐子这几年折磨,才得了个头路,且又是个多情的,若能聚合了,倒是件美事,偏又生出这段事来。这薛家比冯家富贵,想其为人,自然姬妾众多,淫佚无度,未必及冯渊定情于一人者。这正是梦幻情缘,恰遇一对薄命儿女。”
        贾雨村将香、冯的缘分以“孽障遭遇,亦非偶然”来形容是不是太勉强了?其实它应该是暗指宝黛命运会与香冯遭遇有点相似。是说宝黛相恋,感情纯真,也只不过是“孽障遭遇”,不会有结果。
        这贾雨村原系在葫芦庙借宿的一个贫寒秀才,得到甄士隐接济,方才有银子进京赴考,求取功名的。然而他做了官后,回过头来干的第一件事却不是报答甄家,而是谋了自己久已觊觎的甄家丫头娇杏为妾;听说英莲走失的消息后,又给甄夫人封氏开了一张空头支票:“不妨,我自使番役务必探访回来。”
        但是后来,贾雨村因“生情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被参,贬了官,无所事事,这才被人举荐去今科盐政林老爷家做了西宾,成了林黛玉的启蒙恩师。这样,行文便从副册第一钗的故事自然过渡到正册第一钗的故事了。贾雨村在林家再次遇到贵人,借着林如海的一封举荐信,随从黛玉进京,结识贾政、王子腾,遂得复官。而他在应天府就职后接的第一件案子,就是薛蟠为争买丫头打死冯渊一案。
        小说第三回在浓墨重彩地插叙了一段宝黛初见的重头戏后,又从林黛玉身上再次转回甄英莲身上了。在这个案件中,贾雨村听了门子的话,明知道恩公的女儿就在眼前,却非但不实现他从前向甄夫人封氏许过的诺言助其母女团圆,反而枉法乱判,任由香菱随了薛蟠这个呆霸王走了,等于放任将香菱推入深渊。
        这是贾雨村与香菱的全部过往,想来直到香菱之死,二人也不会再有什么瓜葛了。然而贾雨村和林黛玉的故事却又是怎样的呢?之后的贾雨村凭借王子腾保举,一路扶摇直上,一直做到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在飞黄腾达之后,他会对林黛玉做些什么呢?
        前八十回中,从黛玉进了京,我们再未看到贾雨村后来与这个女徒弟还有过什么来往,倒反而回回来贾府都要见宝玉。但是可以想象,就同他受了甄士隐的恩却没有拯救香菱一样,他枉得了林如海的荐举,却决不会知恩图报,必然将会做些对黛玉不利的事情。这个过程,贾雨村会扮演过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他大抵是没什么机会替黛玉判案的,但很有可能,他会以林黛玉父亲故人的身份为黛玉做媒,为了巴结高官权贵,就像把香菱推给薛蟠那样,将黛玉推向某个有权有势之人,导致悲剧。
        可以说,香菱的故事好比一段黛玉前传,而通过香菱的命运,我们可以大致推测宝黛悲剧的原因,或者与贾雨村有关。贾雨村既然在香菱与薛蟠一事中间接将香菱推入火坑,难保不会在贾府势败时给黛玉带来厄运。可见,这段冯香悲剧已非一般的引子,很可能是宝黛悲剧的写照。香菱冯渊情事就是宝黛之恋的剧情似是而非的预演。黛玉一个贵族女子怎会有香菱一样的际遇,给人做妾侍?最大的可能是,她的夫婿是王爷一类的人物。林黛玉最终陷入王府那种“姬妾众多,淫佚无度”的境地,命运与香菱何异?
        《红楼梦》书中有两处写宝玉获赠随身物件,其一是蒋玉菡的汗巾,宝玉将之给了袭人,后袭人嫁给蒋玉菡;其二是北静王的念珠,宝玉送给黛玉。巧的是黛玉与袭人都是宝玉起初欲迎娶的女子,而二女均与宝玉无缘,而这两件物件又都出自北静王爷之手。此并非巧合。
        袭人的判词“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蒋玉菡跟袭人的缘分,是宝玉把袭人的汗巾子和蒋玉菡互换了,那么北静王的东西,宝玉两次要送给黛玉。第一次是鹡鸰香串珍,转赠黛玉,黛玉说,什么臭男人的东西,我不要;第二次是宝玉夜访黛玉,要把北静王送的帽子转赠黛玉,黛玉也说不要。为啥有这些细节?很可能,贾雨村为讨好北静王,做媒将林黛玉推给了北静王,从此,林黛玉的命运跟香菱事合上轨迹。此乃作者精心安排,以汗巾为信让袭人与蒋玉菡结一段姻缘是虚,以此暗示那个赠念珠的人将与黛玉有婚姻的缘分,预示林黛玉最终如香菱一般,成为北静王之妾。
        二十五回,凤姐拿宝黛的婚事取笑黛玉,片刻后,宝玉中邪,众人前来观望。无端地带过一笔:“薛蟠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薛蟠与黛玉真是两个世界的人物,薛蟠之好色荒唐书中已有充分展现,无须用黛玉这桩事充数。黛玉于曹公心中是超群脱俗不容侵犯,为何在此令她遭受无妄之灾?这个不适当的情节安排,薛蟠在百忙中看到黛玉,是不是暗示某个王爷也会在一个类似混乱的场合,看到了林黛玉?这里薛蟠的存在不过是个符号,当然薛蟠和黛玉不会有什么事情发生,隐含的事实是:宝黛婚事将近时,半路会杀出个如薛蟠的厉害的权势人物,看上了林黛玉,将她从宝玉身边夺走。
        所以,作者设计香菱这个角色就是总有林黛玉的影子,早早地就在前五回道出这个女孩的命运,可以暗示之后林黛玉的人生:香菱被人贩子拐卖,身份低微如尘,被薛呆子强娶,卷入醋海风波,受尽折辱,还险些被发卖,虽然诞下一子,却最后油尽灯枯而逝。而林黛玉呢?林黛玉虽然是贵族小姐,日后也会如香菱一样被贾府出卖,嫁人做妾。香菱与林黛玉,都拥有人间绝色的美貌,被人强娶,沦为豪门姬妾,陷入醋海风波,与丈夫心生嫌隙,遭到丈夫虐待冷落,诞下继承人,最后可能连死法都是差不多的,油尽灯枯,泪尽而逝。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但《红楼梦》里却十分诡异地出现强扭的瓜甜的情节。有“红楼不红”网友在其文章《香菱为何深爱“呆霸王”薛蟠?》中分析过这个现象,这里做个简单梳理:[15]
        第四十七回,呆霸王调情遭苦打。薛蟠对柳湘莲欠缺尊重的调情,遭到柳湘莲一通暴揍,幸亏贾蓉等人将薛蟠接回贾府。贾母与众人回来,各自归家时,薛姨妈闻听薛蟠挨打,忙赶来瞧薛蟠时,脸上、身上均有伤痕,虽然并未伤筋动骨,但面对薛蟠被殴打,薛姨妈气得要找王夫人命人去捉拿柳湘莲,宝钗自知自己哥哥的秉性,只是从中调和,唯独香菱一个人“哭得眼睛都肿了”。
        “眼睛哭肿”上次出现是在贾宝玉被贾政笞挞之后,林黛玉前来探望宝玉,看着重伤的宝玉,林黛玉心疼的眼泪直流,眼睛都哭肿了,香菱看着薛蟠挨打,竟能表现出跟林黛玉一般的反应,可见香菱是深爱薛蟠的。如果香菱只是畏惧薛蟠,并无爱意,眼下看着薛蟠挨打,心中必然畅快淋漓,如何还会哭肿眼睛?
        香菱对薛蟠的爱意有多处体现,再如第四十九回香菱学诗,刚开始作了几首,林黛玉作为老师,对香菱诗的评价并不高,直到香菱作了一首《咏月》,才得到众人的好评,而这首《咏月》恰恰就是香菱思念薛蟠,兴之所至的杰作。
        《咏月》: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香菱作此诗之时,薛蟠已经跟随家仆外出运货,数月不在身边,因此香菱得以有机会进入大观园居住,在此环境下,香菱内心思念薛蟠,于是发出“缘何不使永团圆”的感慨之声。到了第六十二回“呆香菱情解石榴裙”,香菱跟众丫鬟斗草,凭借“夫妻蕙”夺得头筹,豆官有意打趣香菱:“你汉子去了大半年,你想着夫妻,便扯上蕙也有‘夫妻’,好不害羞!”香菱听了之后的反应乃是“红了脸,忙要起身拧她”,这种娇羞之态,再次验证了香菱深爱薛蟠的潜意识。
        那么香菱为何对薛蟠会有这般情意呢?这就要追溯到香菱的身世。她本名乃是甄英莲,可却被拐子在元宵节拐走,从小对她打骂,所以香菱从未体验过被人爱护的感觉,直到遇见薛蟠。其实薛蟠一开始对香菱也是很在意的,他对香菱的爱护让这个命运多舛的姑娘首次感受到了温暖,加上已有夫妻之实,香菱便将自己所有的爱都给了薛蟠。
        红楼梦故事里,香菱对野蛮霸占她的薛蟠生出真爱,据此可推测林黛玉被迫嫁北静王后,对北静王也会有真爱。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与婚姻制度下女性爱情的廉价,她们也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IP属地:广东5楼2021-08-09 09:35
        回复
          (四)林黛玉的重要原型秦红玉,真实出身是一位扬州瘦马
          秦学根据脂砚斋两处批语“家住江南姓本秦”“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推测那位林黛玉重要原型人物姓秦。但也有另一种观点,认为这两处脂批说的是明未清初江南有一个最有名的地方,叫秦淮河,那里有许多非常有才气的女子,曰秦淮名妓。不是当代人思想上的妓女,她们是卖艺不卖身的艺妓。这些色艺双绝的美貌女子和当时的风流才子们往往都有些瓜葛,也产生了许多故事,如《桃花扇》里的李香君与侯朝宗。当代*丝若和失足妇女发生点事,那叫嫖娼,而古时文人骚客和秦淮名妓发生的韵事,那叫风流,格调高了不止几个档次。
          第三十四回,林黛玉在收到宝玉送来的手帕后,在上面提了三首诗《题帕三绝》,其中的第一首赫然与晚明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写的诗十分相似。李香君诗原文:“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曹雪芹塑造林黛玉这个人物时,为什么要让她公然抄袭李香君写的诗呢?是否想暗示林黛玉原型人物,出自跟李香君差不多的青楼女子呢?
          仔细研究《红楼梦》里林黛玉的文学形象,从外貌到气质以及才华,令人联想到古时候的一个特殊群体,就是扬州瘦马。“扬州瘦马”是明清时期扬州地区女宠的别称,虽是青楼女子,却又不是我们简单意义上的妓女。她们一般都是卖艺不卖身,甚至有的瘦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规矩礼仪更是宛如大家闺秀,需要从小培养。
          明清时代,扬州是两淮盐商的聚居地,盐商当年可谓是富甲一方,生活奢侈程度可与皇家媲美。扬州瘦马就是迎合盐商们某种精神心理需求而产生的。瘦马不是指瘦小病弱之马,而是指窈窕弱态的女子也,以瘦为美。举凡瘦马,必定先从贫寒人家买来幼齿且丽质天生的瘦弱女孩,从小调教。举止投足,一颦一笑,都必须严格符合豪商巨富们的审美趣味。这样培养苗条小美人也常被卖为大富人家作宠妾、艳婢等,牟取暴利。“瘦马”的瘦,既有天生体弱的原因,也是被刻意“饿”出来的。这些女孩子被买来后,如同贵族小姐般有专门的人照顾,主人花费几年的时间教导她们学习琴棋书画,唱歌跳舞,吟诗作对,甚至为了更好的迎合士大夫阶级,还会学习一定的四书五经。
          顶级瘦马有着严格的挑选培养标准,除了容貌,尤其喜欢小脚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其中又以“三寸金莲”作为上品。脚越是小越是受欢迎。小脚,三寸金莲,弱柳扶风,最好连路都走不稳,男人见了往往不由自主生出保护之心。可见,扬州瘦马的培养标准,审美情趣,似乎是专为林黛玉量身定做的,不由得不怀疑林黛玉原型的身份就是出自这里,偏偏小说中,林黛玉与她的的父亲就是居住在扬州的。
          并不是所有的“瘦马”都能成功地嫁入富豪之家。有些“瘦马”不得不被送入秦楼楚馆。在秦淮河畔,“扬邦”歌女大多是“瘦马”出身。瘦马盛行之时,有些头牌瘦马,一般人是无法见到的,明朝时期的花魁,若是想要见上一面,往往需要提前上好几个月进行预约。而那些“有幸”被官宦富商、贵公子纳为小妾的“瘦马”,也并不见得从此就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由于身份卑微,在豪门中生存下去也未必是很容易的事。
          也有人彻底摆脱瘦马的身份,改变阶级的,历史上厉害的瘦马甚至坐上了皇后或者贵妃的位置,例如崇祯皇帝的田贵妃就是瘦马出身,她多才多艺,被进献给皇上,深受宠爱,成为贵妃。扬州地区为了纪念她甚至将她出生的小巷改做田家巷。田妃的举止娴雅又多才多艺,文武双全,她琴棋书画无所不精,蹴鞠骑射无所不能,至于装饰居室、刺绣烹饪、改进宫中仪制等,她也样样出手不凡……她的字宗法钟繇、王羲之,已臻能品之境。“凡书画卷轴,上每谕田妃题鉴之”。
          素以刻画美人出名的吴梅村,在其《永和宫词》中为田妃留诗:“雅步纤腰初召入,钿合金钗定情日。丰容盛鬋固无双,蹴鞠弹碁复第一;上林花鸟写生绡,禁本钟王点素毫。杨柳风微春试马,梧桐露冷暮吹箫。”田秀英能够单足立于马蹬,百步穿杨,就是锦衣卫们都禁不住连声喝彩,感叹道,“田贵妃若驰骋疆场,定然巾帼不让须眉。”田秀英不但精于骑射,就是蹴鞠即踢足球亦是无人可及。“上尝试马于射场,知田贵妃之善骑也,命之骑。妃形既妙,回策如萦,名骑无以过之。”“宫眷喜蹴鞠之戏,田贵妃风度安雅,众莫能及。”


          IP属地:广东6楼2021-08-09 09:37
          回复
            明清文学作品里,很多才子佳人小说都找得到杨州瘦马的影子。说明这些小说人物的原型,很可能出自杨州瘦马。例如《平山冷燕》里的冷绛雪这个人物,她在小说中的身份是一位大户人家的小姐,却诡异地被宰相家强买为侍妾。如果真是乡村员外的亲生女儿,估计她的父母拼了老命也不会卖女为奴的。很可能当时的社会状况,顶级瘦马为了奇货可居,卖家为了抬高女孩的身份,说她是大户人家的小姐。怎么操作呢?先让某大户人家将女孩收养,然后待价而沽。
            事实上田贵妃的出身就是这么回事。古时户籍管理没有现在这么严,伪造一个出身是很容易的,伪造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欺骗买家,而是为了应对世俗的眼光。你娶的妾或者是妻来自青楼就不大好听了,说她出自清白人家,里里外外可免生很多麻烦。不比现代有头有脸的大人物也敢堂而皇之地将女明星娶回家,她们有一个光鲜的名字,叫影视歌艺术家,而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对出自这种行业的青楼女子是充满歧视的。古时中国没有禁娼,青楼文化与色情行业很难完全割裂。出自青楼的女子要想进入社会上层有所作为,先让普通人家收养不失为一种比较有效的洗白方式。
            偏偏《平山冷燕》里的冷绛雪,她就是来自杨州。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没有,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也是来自扬州。林黛玉的父亲死于扬州任上。林黛玉来贾府前是跟父亲住一起的。有探佚学的观点,认为红楼梦里林黛玉的原型人物,也是一位扬州瘦马。《平山冷燕》里冷绛雪被卖入宰相府为侍妾始末:
            第五回:内中一个王媒婆来报:“江都县七都八图香锦里冷新的女儿冷绛雪,年方一十二岁,实有才学,媒人不敢不报。听老爷选用。”窦知府见了道:“这个名字便取得有些学问,一定可观。”准了,就叫一个差人吩付道:“你可同这媒婆到冷新家去,说当朝山阁老闻知你女儿有才,不惜重聘,要讨去陪伴他家小姐。可问明他要多少财礼,本府即如数送来。此乃美事,故不出牌;他若推脱留难,本府就要委江都县官来拿了。”
            冷绛雪的舅舅郑秀才倚着自有前程,便兴抖抖取了衣巾,同差人来见府尊。正值知府在堂,忙上前禀说道:“生员的甥女虽是村庄人家,又不少穿,又不少吃,为甚么卖与人家为侍妾?”……窦知府道:“此事乃山阁下有文书到本府,托本府买侍妾……。还不快去劝冷新将你甥女速速献与山府!虽说是为侍妾,只怕在阁老人家为侍妾,还强似在你乡下作村姑田妇多矣。”郑秀才道:“宁为鸡口,勿为牛后,凡有志者皆然。况甥女虽系一小小村女,然读书识字,通文达礼,有才有德,不减古之烈女。岂有上以白璧之姿,下就青衣之列?还求公祖老爷扶持名教,开一面之网。勿趋奉权门,听信谗言,以致烧琴煮鹤。”……窦知府听了,拍案大怒道:“甚么权门,甚么谗言!你一个青衿,在我公堂之上这等放肆!他堂堂宰相,用聘财讨一女子也不为过。”叫府吏在库上支三百两聘金,同差人交付冷新,“限三日内送冷绛雪到府。如若抗违,带冷新来回话。将郑生员逐出去!”郑秀才还要争论,当不得皂隶、甲首乱推乱攘,直赶出二门,连衣巾都扯破了。
            古时就算是相府,要强买民女为侍妾,也不那么容易的吧?人家乡绅好好的亲生女儿,你说买就买?而且是侍妾?如果是正经礼聘为妻为妾,都有商量的余地。买来就为奴?除非人家穷得没饭吃,自愿卖身的还差不多。所以这桩买卖之所以能成交,最大的可能还是因为这个女孩本来就是预备来要卖给人的吧。在高价钱面前,卖给什么人去做什么事都是有可能的。
            再看看冷绛雪来到相府后的作派:
            山显仁见他一路走来,举止端详,就与女儿山黛一般,心下先有几分骇异,及走到面前,又见容貌端庄秀媚,更加欢喜。领他的仆妇见他到面前端立不拜,因说道:“老爷、夫人在上,快些磕头。”冷绛雪听了,只做不知,全然不动。山显仁见他异样,因问道:“你既到我府中,便是府中之人了,怎么不拜?”冷绛雪答道:“妾闻贵贱尊卑,相见以礼。冷绛雪既见太师,夫人,安敢不拜?但今日乃冷绛雪进身之始,不知该以何礼相见,故立而待命。”山显仁见他出语凌厉,因笑问道:“你且说相见之礼有哪几种?”冷绛雪道:“女子入门,有妇礼,有保母礼,有傅母礼,有宾礼,有记室礼,有妾礼,有婢礼。种种不同,焉敢混施。”山显仁道:“你自揣该以何礼相见?”冷绛雪道:“《关雎》风化之首,既无百两之迎,又无钟鼓之设,不宜妇礼明矣;保母,傅母贵于老成,妾年十二,礼更不宜;太师寿考南山,冷绛雪齿发未燥,妾礼之非又不待言;太师若能略去富贵,而以翰墨见推,则宾礼为宜。然当今之世,略去富贵者能有几人?或者富贵虽不能尽忘,犹知怜念斯文,委之记室,则记室礼亦宜;甚之贵贵轻才,尊爵贱士,以献来为足辱,以柔弱为可欺,则污之泥中,厕之-下,敢不惟命。则当以婢礼见。然恐非太师四远求才之意也。此贱妾自揣者如此,幸太师明示。”
            山显仁听了这许多议论,心下暗喜道:“此女齿牙伶俐,词语慷慨,不独才高,且有侠气,真可爱也。”因又笑问道:“你说宾礼相见为宜,且问你,宾礼如何行?”冷绛雪道:“行宾礼,则太师起而西向立,夫人起而东向立,冷绛雪北面而拜;每拜,太师答以半礼,夫人回以一福。四拜毕,太师、夫人命侍妾掖之起;太师、夫人北向坐,冷绛雪傍坐,赐茶,问以笔墨之事。此宾礼也。”山显仁又问道:“记室之礼如何行?”冷绛雪道:“论记室礼,受职有属,则太师,夫人高坐于上,冷绛雪趋拜于下。拜毕,赐坐于旁,有问则起立而对。此记室礼也。”山显仁道:“婢礼如何?”冷绛雪道:“婢则匐伏叩头而已,何礼之有?”山显仁笑道:“行宾礼亦不难。但宾者,主之朋也,必见闻深远,议论风生,方足与主人酬酢。你小小女子,亦能之乎?”冷绛雪道:“若酬酢不能,安敢自称才女,而轻数千里,远献于相府?”……
            ——冷绛雪遂以通家子侄礼拜山显仁与夫人。
            这便是顶级瘦马的表现,这种女孩儿长大了就是要被卖的,卖与何家何人是未知的,她们自小就要培养出某种生存的本领,就是不管被卖给谁,需要第一时间让主人知道自己的才能,自己的价值之所在,以便让自己在与主人相处时能获得一个相对优势的待遇。普通乡坤家的小姐被卖入相府,哪有胆量说出这么多引经据典的话来?除非经过长期专门训练的。
            当然。古代扬州瘦马,青楼女子也分三六九等,顶级青楼女子是不卖肉的。其实中国古代对青楼女子的定义,都不是近现代意义上的卖**。正常情况,青楼女子不卖身,楚馆**才是卖身的。青楼女主要是卖艺,琴棋书画,音乐歌舞等,类似于日本的艺伎。在日本人的心目中,艺伎是很圣洁的,说明日本艺伎行业做的主要也不是卖肉的营生。当然,对每个艺伎个人来说,由于职业特点的原因,她们面对的诱惑也是很大的。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影视歌明星,明面上是影视歌艺术家,暗地里也有很多被潜规则,有的甚至被富豪包养的。
            日本艺伎有的也会卖初夜,以及被人包养。人们可以说那些只是艺妓中的败类。其实,只要入了这个圈子,哪个艺妓要说自己很清白,又有几个人会信?同样的道理,中国古代出自青楼的女子,不乏才艺出众者,但身为青楼女要说自己很清白,估计相信的人不会多。日本人对他们艺伎文化充满情怀,而中国人提到青楼文化时首先联想到的是与卖淫有关的娼妓。日本人认为艺妓是他们的传统文明,中国人则认为青楼文化是封建糟粕。
            中国古时高级青楼女子,多出自扬州,因此又称扬州瘦马。青楼老板常买来一些绝**子从小培养,教会她们各种才艺。长大后将她们卖给达官贵人做妾,甚至也有做人妻子的。有个说法,明朝的后宫,从天启皇后张嫣开始,多数都是来自于秦淮妓女,甚至崇祯皇帝的皇后和几个贵妃,也都是秦淮名妓中选出来的。
            明清之际秦淮名妓青楼文化曾经严重影响中国政治,《桃花扇》里的李香君作为一个秦淮妓女,能有那么鲜明的政治立场,背后没有支持的政治势力那就太奇怪了。《红楼梦》里林黛玉的原型人物秦红玉也是出自秦淮青楼,她后来也不出意外进入皇宫成为妃子。因此推测《红楼梦》后续剧情走向,女主角林黛玉后来应该能进入皇宫并有所作为。周汝昌在提及第四十回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众人说酒令诗词时,也曾经郑重提醒读者:这一章中曹雪芹借用酒令用了这么多一连串的涉及皇帝的事情与典故,而写林黛玉和史湘云这二位非常重要的女主角的酒令时,也集中地使用上了许多与皇家有关的词汇,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可能预示八十回后林黛玉和史湘云都有进入皇宫的可能。


            IP属地:广东7楼2021-08-09 09:38
            回复
              那楼主怎么看待李绮筠、叶小鸾呢,较之秦红玉如何?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04-08 12: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