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区向阳乡的桐城移民
童达清
第628期
今向阳乡清末称长安乡,民国时期改称亲睦乡,天平天国后大批移民涌入,其中尤以湖北、安庆籍为多,人称“湖北帮”“安庆帮”,与“此地帮”(当地土著,以梅姓为主)并称亲睦乡三大势力。移民的到来,填补了大量缺失的人口,繁荣了当地的社会经济,使得战后荒芜的田园很快又充满了勃勃生机。
如九曲保(团)双河边原仅有数户人家,因紧靠宣城前往孙埠镇的大路,交通较便利,移民占据后,很快就形成了一个小集市。下表所列双河边集市店铺,除梅凤亭中医馆为土著所开外,其余店铺均为移民所开。此集市虽不大,却也“五脏俱全”,能够满足周边百姓生活的基本需求。尤其是寥寥二十余家店铺,茶馆、饭店就占四家,说明此地东来西往的客流量还是比较大的。
民国时期亲睦乡九曲保双河边集市移民店铺示意图
本文以今向阳乡河北村为调查区域,以几个对当地有一定影响力的移民家族为调查对象,力图以“偏”概“全”,主要反映桐城移民迁居宣城后的发展概况。
一、洪氏
洪氏原住桐城九重村,光绪初陆续迁来宣城,分散居住在今向阳乡赵村、双河村、河北村,双桥镇泥湾村,新河乡天成圩,养贤乡硖石村等地。
河北村洪氏始迁祖为洪行雅、洪行洁兄弟二人。洪行洁(1830—?),字慕陶。生有二子一女,长子洪累发过继给洪行逸,次子洪累玫(洪绍箕),女嫁章某。
洪绍箕(1874—1942),字子球,号金龙,谱名累玫。生有七子二女,长子洪仁异过继给洪累生,第二、三、四子俱早殇,第五子洪仁礼过继给洪累发,第六子洪仁智,第七子洪仁信。长女嫁胡永贵。
和一般移民均为贫苦百姓不同,洪氏世代业儒,家境尚可,洪行洁迁来宣城时已有四十余岁,拥有九品顶戴;其子洪绍箕亦在原籍考取秀才,候选县左堂。父子均属知识分子阶层。
洪行洁一支迁居宣城后,很快就有田100余亩,但民国初因与邻争讼,经年累月,耗资过甚,家道遂至中落。
目前洪氏已发展到第五世(第18世—第21世),人口200余人。其较具成就者有:第19世洪传能(1937—),高中文化程度,曾任宣城县农机厂人保干事,孙埠镇派出所指导员,宣城县政协专委会主任,第七、八、九届县政协委员。第20世洪奕奇(1973—),大学本科学历,现任南京军区陆军航空兵某部上校大队长,曾参加建国六十五周年国庆阅兵大典,驾机飞越天安门城楼。
二、吴氏
吴氏原住桐城老梅街镇,光绪末迁至今河北村百亩塘(今小河边自然村)。始迁祖吴聿先,生有二子:吴秉章、吴文章。其后裔多为吴文章一支繁衍而来,目前已传至第五代。
问起移民与此地人风俗的不同,据吴其昌老人(1938—)说,他印象最深的是,此地人24过小年,桐城移民28过小年;此地人中午吃年夜饭,桐城移民晚上吃,而湖南移民半夜吃。他所能记得的传统娱乐节目,有出灯(如大补缸)、玩龙灯、舞狮子、撑彩船、挑花篮、跑旱船等。随着近百年的不断融合,各地移民的风俗习惯已基本趋同了。
吴氏第三代传人吴绍祥(吴文章子),是民国时期宣城闻人。其生平简历可见一九四八年赵德元先生所作墓志铭:
先生讳绍祥,字衡西,皖宣人也。赋性忠诚,夙怀志节。好读书,力求真理。民九毕业于省立八中,品学兼优,冠盖群伦。时以家道衰颓,无力升学,乃率诸弟躬操农贸,朝夕不遑。及家境宽裕,得隆侍厚养。后奋身晋省,执教鞭于省立各中小学校,努力教授,颇负盛名。
迨二十三年六月间,本邑匪炽,民步维艰。先生痛关民瘼,遂遄返故里,充任宣城保安队长,绥靖匪乱。每于缉匪时秘不示,明诚昭义,炯戒非为。执法严明,咸歌大德。
不意匪患甫息,国难方兴,先生于痛患之余,赶赴考入庐山军官干部训练团,立志向学,对于政治军事莫不精通。肄业归来,深知唤醒民众,基于乡镇,因就任本邑亲睦乡联保主任,于政务丛脞中,犹时刻不忘训导乡民,呼唤救国。
迨“七•七”变作,本邑沦陷后,先生更率乡民捐赀刍荛,协助抗军攻杀敌寇者不遗余力。嗣以国军退后,无能为力,乃设馆于鄙野,育人有年,于学子晓以报仇复国之大义,实践中枢救国之鸿图,其爱护祖国拳拳之心足令人景仰不已。……
三、雷氏
雷氏原籍桐城双岗镇雷家畈,时有雷盛浓(1848—1888)者,生有五子(诚诗、诚书、诚礼、诚乐、诚庆)二女,不幸于光绪十四年中年早逝。其妻吴氏遂携四子(其第二子诚书已过继)二女,于光绪末迁居宣城河北村古塌村(今名三岔沟)。
“披星戴月,浴雨栉风,持家宜俭,渐振家声。”至今雷氏已发展到第五世,还分布于河北村九村、河东杨村等地。其后人中以雷实高、雷实玖最为著名。
雷实高(1912—1995),字财春,自幼习武,身材高大,尤善使刀和流星锤。抗战爆发,即参加新四军。皖南事变后突围至无为县牛头山,时陈洪任临江人民抗日自卫军总队政委,指示他回老家从事地下工作。雷实高回乡后,曾任伪九曲保保长,暗中利用职权秘密协助游击队工作。1950年3月,有二十余名国民党残匪逃窜到黄渡乡梅村,雷实高得到消息后,率队连夜突袭,缴获长短枪支20余,上交政府。土改时雷实高任乡土改办主任,1954年,因社产草堆被烧,遭人诬陷,并被检举贪污公款(此是雷实高为向阳游击队筹措的经费,因向阳牺牲,无法送出。建国后,法币无用,遂隐藏在家),遂被判刑,1958年刑满释放。
雷实玖(1921—1949),字发春,自小也好习武,抗战时参加向阳领导的抗日游击队,任交通员。解放初,任黄渡乡乡长。时有土匪“黄山支队”为祸乡里,1949年8月15日,雷实玖前往土匪老巢与之谈判,劝令归正。谁知该匪帮顽固不化,于雷实玖刚进屋之际实施偷袭。雷实玖与警卫员突至后门,终因寡不敌众,二人均壮烈牺牲,墓葬双河村雷家老宅东大埂。事后,雷实玖被追认为革命烈士,1984年4月9日,宣城县民政局签发《革命烈士证明书》予以追认。2008年,宣州区政府拨款欲将其墓迁往市区革命烈士陵园,后人考虑祭扫不便,遂在原址建一简易陵园。
四、金氏
金氏原籍桐城鸭子湖边金家湾,其迁来宣城较晚,始迁者名金诚元,因自小父母双亡,民国四年(1915)年仅14岁,只身一人,随同乡一道迁居双河村茆村。一开始替地主汪长元家放牛,稍长,靠替人打短工为活。因家境贫困,直到40多岁才娶城东马凤英为妻,生子金宏。1950年,又迁居双河村马村。
金诚元吃够了没文化的苦,所以省吃俭用,悉心培养儿子金宏(1940—),待其长大后即将其送往双桥读小学,1958年考入合肥纺织工业学校。后因学校停办,只好回乡务农。但初有知识的金宏,较之一般人头脑显然灵活得多,改革开放初,他即在县城农贸市场做生意,开设“长春贸易商行”,积累了一定的资金。1998年,他又创办了紫云英绿肥种子公司,目前已有一定规模,年产值达五六千万元,是向阳乡的著名个体企业。
五、江氏
采访中唯一遇见的湖北移民是江氏,因也附及之。江氏原籍湖北省光化县(今老河口市)仙人渡镇江家营村,迁宣城峄山荒塘冲,始迁祖姓名不详。其后再迁至河北村双河边。目前已发展到31户121人。
江氏世代业医,传至第二代江本立(1892—1962)医道尤精。江本立早年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继承祖业后更是刻苦钻研,因而较之祖辈,医术大进,尤其擅长外科手术。五十年代初,原双桥区委书记张印堂患病久治不愈,经人介绍后找到江本立,手到病除,张印堂十分感激,后常念念不忘。
江本立生性淡泊,热爱医学,他秉承“不为良相,即为良医”的古训,以悬壶济世为己任。上世纪四十年代,有当政者提议让他出任广德县县长,被他断然拒绝。
江本立医德高尚,为穷苦人看病常不收诊费,甚至赠医赠药;民国二十三年(1934)大水,江本立开仓放粮,赈济流离失所的饥民。因而受到当地百姓的一致好评,在湖北移民中威望更高,因而被选为湖北会馆主事。建国后历次政治运动,有极少数别有用心者欲批斗江本立,均遭当地百姓坚决反对,因而从未受到冲击,可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江本立弟江本存,一名江万宏,早年毕业于宁属六县联中,思想进步,曾去井冈山,回家后积极主张将田地分给贫苦农民。
(作者系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