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立市、兴工强市”。
市委书记朱是西在市委全会、全市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会等重要会议上反复强调,要把制造业作为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扩大总量、优化存量、提升质量,跑出产业强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这一高瞻远瞩的判断、审时度势的决策,是市委、市政府在历史和现实的坐标系中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指引着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全市上下要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上来,着眼全局、把握大势、提升站位,奋力开启兴工强市新征程。
工业尤其是制造业一头连着一产、一头连着三产,是立市之基、强市之本、富民之要,没有工业、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就没有南阳经济的高质量跨越发展。南阳要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工业必须强起来、制造业必须立起来。
纵观大局。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中,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速构建的时代背景下,工业转型风生水起,数字赋能方兴未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千帆竞发。比如江苏徐州,其常住人口908万,和南阳接近,全力推进改造传统产业、招引新兴产业、推动科技创新“三驾马车”,经济总量5年内先后跨越6000亿元、7000亿元两个台阶,为我们树立了可学可比的标杆。
环顾周边。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南阳先后被洛阳、襄阳超越,现在许昌、新乡也逐渐追了上来,可以说是标兵渐远、追兵渐近。要想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赢得地位、赢得主动,必须正视我们存在的突出问题,尤其是制造业发展这一突出短板,进一步增强“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
审视自我。南阳发展工业、制造业虽然存在短板,也具备很多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潜力。比如,我们有门类相对齐全、配套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有国家级高新区、综合保税区等高端平台,有千万级别的人口基数和庞大内需市场,有“空水铁公”一体的交通体系,有广阔的乡村腹地,还有牧原、龙成、宛西、淅减等一大批龙头企业,这些都是南阳未来发展工业、制造业的优势和财富。
短兵相接,智者为王;狭路相逢,勇者必胜。对标先进,查摆问题,分析原因,是为了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更好地奋发作为、赶超跨越。我们要把兴工强市作为直道冲刺、弯道超车、换道领跑的关键一招,拿出拼的勇气、闯的劲头、争的意识,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艰辛付出,加快推动工业特别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在应对挑战中突出重围,在转型升级中主动作为,在勇争一流中创造辉煌。
紧紧扭住项目建设“着力点”。项目是经济发展的主抓手,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力。离开了项目,高质量发展就是空中楼阁、无源之水。要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深入实施项目建设提效行动,持续开展“三个一批”活动,按照快供地、快审批、快开工、快建设、快达产、提效益“五快一提”的要求,严格落实“周例会、月签约、季集中开工、半年观摩、年终考评”工作制度,加快推进“四减一造两提”,强化资金、土地、审批等要素保障,倒排工期、挂图作战,责任到人、细化到天,推动制造业项目尽快落地投产达效。
牢牢抓好科技创新“增长点”。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提质增效的核心位置,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拓展产业链。育主体,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让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唱主角”“挑大梁”。提能力,加快建设一批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突破一批“卡脖子”和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区域整体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聚人才,用好南阳籍院士专家故乡行、南阳院士小镇、人才发展集团等平台载体,着力引进一批具有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产业领军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落户南阳。
精心选准招大引强“突破点”。招商引资招引的是当下的种子、未来的希望,大项目好项目往往都是“香饽饽”,既等不来、也靠不来,唯有发扬“六皮”精神去争去抢,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要坚持内挖外引,一方面,全力挖掘本土企业潜力,促进现有企业上项目、扩规模,加快推进“三大改造”,延链补链强链,带动上下游企业和项目落户南阳,形成有效投资。另一方面,要敢于、善于同大商名企攀亲戚、拉关系,紧盯长三角、大湾区和京津冀等重点区域,瞄准“三类500强”、行业龙头、优秀上市企业等,努力招引更多带动力强的制造业龙头企业落户南阳。
不折不扣聚焦转变作风“关键点”。良好作风是推动工作落实的有效保障。要干字当头,咬定目标、善谋深耕,不争论、埋头干,不犹豫、大胆干,不守旧、超前干,不越线、廉洁干,一步一个脚印,朝着既定目标不断迈进。要行动迅速,切实树牢“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时间观念,坚持“一快三分好”“没有快就没有好”的工作思维,认真落实“13710”工作制度,推动各项任务提速提效、从快从优。要高效闭环,努力做到有人负责我协助、没人负责我担当,以只争朝夕、雷厉风行的冲劲,锐意进取、苦干实干。
大舸中流下,青山两岸移。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全市上下要唱响工业强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旋律,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主动担当、砥砺前行,不断开创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奋力把打造新兴区域经济中心蓝图变成现实。
市委书记朱是西在市委全会、全市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会等重要会议上反复强调,要把制造业作为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扩大总量、优化存量、提升质量,跑出产业强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这一高瞻远瞩的判断、审时度势的决策,是市委、市政府在历史和现实的坐标系中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指引着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全市上下要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上来,着眼全局、把握大势、提升站位,奋力开启兴工强市新征程。
工业尤其是制造业一头连着一产、一头连着三产,是立市之基、强市之本、富民之要,没有工业、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就没有南阳经济的高质量跨越发展。南阳要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工业必须强起来、制造业必须立起来。
纵观大局。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中,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速构建的时代背景下,工业转型风生水起,数字赋能方兴未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千帆竞发。比如江苏徐州,其常住人口908万,和南阳接近,全力推进改造传统产业、招引新兴产业、推动科技创新“三驾马车”,经济总量5年内先后跨越6000亿元、7000亿元两个台阶,为我们树立了可学可比的标杆。
环顾周边。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南阳先后被洛阳、襄阳超越,现在许昌、新乡也逐渐追了上来,可以说是标兵渐远、追兵渐近。要想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赢得地位、赢得主动,必须正视我们存在的突出问题,尤其是制造业发展这一突出短板,进一步增强“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
审视自我。南阳发展工业、制造业虽然存在短板,也具备很多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潜力。比如,我们有门类相对齐全、配套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有国家级高新区、综合保税区等高端平台,有千万级别的人口基数和庞大内需市场,有“空水铁公”一体的交通体系,有广阔的乡村腹地,还有牧原、龙成、宛西、淅减等一大批龙头企业,这些都是南阳未来发展工业、制造业的优势和财富。
短兵相接,智者为王;狭路相逢,勇者必胜。对标先进,查摆问题,分析原因,是为了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更好地奋发作为、赶超跨越。我们要把兴工强市作为直道冲刺、弯道超车、换道领跑的关键一招,拿出拼的勇气、闯的劲头、争的意识,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艰辛付出,加快推动工业特别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在应对挑战中突出重围,在转型升级中主动作为,在勇争一流中创造辉煌。
紧紧扭住项目建设“着力点”。项目是经济发展的主抓手,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力。离开了项目,高质量发展就是空中楼阁、无源之水。要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深入实施项目建设提效行动,持续开展“三个一批”活动,按照快供地、快审批、快开工、快建设、快达产、提效益“五快一提”的要求,严格落实“周例会、月签约、季集中开工、半年观摩、年终考评”工作制度,加快推进“四减一造两提”,强化资金、土地、审批等要素保障,倒排工期、挂图作战,责任到人、细化到天,推动制造业项目尽快落地投产达效。
牢牢抓好科技创新“增长点”。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提质增效的核心位置,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拓展产业链。育主体,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让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唱主角”“挑大梁”。提能力,加快建设一批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突破一批“卡脖子”和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区域整体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聚人才,用好南阳籍院士专家故乡行、南阳院士小镇、人才发展集团等平台载体,着力引进一批具有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产业领军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落户南阳。
精心选准招大引强“突破点”。招商引资招引的是当下的种子、未来的希望,大项目好项目往往都是“香饽饽”,既等不来、也靠不来,唯有发扬“六皮”精神去争去抢,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要坚持内挖外引,一方面,全力挖掘本土企业潜力,促进现有企业上项目、扩规模,加快推进“三大改造”,延链补链强链,带动上下游企业和项目落户南阳,形成有效投资。另一方面,要敢于、善于同大商名企攀亲戚、拉关系,紧盯长三角、大湾区和京津冀等重点区域,瞄准“三类500强”、行业龙头、优秀上市企业等,努力招引更多带动力强的制造业龙头企业落户南阳。
不折不扣聚焦转变作风“关键点”。良好作风是推动工作落实的有效保障。要干字当头,咬定目标、善谋深耕,不争论、埋头干,不犹豫、大胆干,不守旧、超前干,不越线、廉洁干,一步一个脚印,朝着既定目标不断迈进。要行动迅速,切实树牢“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时间观念,坚持“一快三分好”“没有快就没有好”的工作思维,认真落实“13710”工作制度,推动各项任务提速提效、从快从优。要高效闭环,努力做到有人负责我协助、没人负责我担当,以只争朝夕、雷厉风行的冲劲,锐意进取、苦干实干。
大舸中流下,青山两岸移。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全市上下要唱响工业强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旋律,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主动担当、砥砺前行,不断开创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奋力把打造新兴区域经济中心蓝图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