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戏我两忘
从艺30年,饰演过许多角色,曾小敏最爱的就是白蛇。尤其是《白蛇传·情》里的白蛇,契合了她心中的完美女性形象:“敢爱敢恨,敢于争取和抗争,也懂得妥协和退让,是有现代意识的女性。”
于曾小敏而言,每个角色都是一本书。她从书中看见浩浩汤汤的历史,读懂她们的一生爱恨,也照见自己。在《中国戏剧》杂志发表的文章《聆听足音》中,她曾如此写道:“个个跨越时空的女性,忽似故人,款款步来,却宛如流着自己的血,分不清了,到底是自己在塑造角色,还是角色在塑造自己。”而这种浪漫的戏我两忘,始于日复一日的枯燥训练。
曾小敏的十几岁,几乎都在练功房和排练场度过。13岁那年,广东粤剧学校招生,“一张白纸”的曾小敏以一首儿歌入选,误打误撞开启了自己的粤剧人生。当时一同考入戏校的同学,大多都有“童子功”。自幼要强的曾小敏不甘落后,起步晚就靠勤奋追。
武戏动作大都极耗体力,曾小敏常常练得满身大汗,一个“后趴虎”(粤剧武戏动作,身体朝后跃起腾空仰翻),便在地毯上留下一个湿漉漉的人形,引起一阵哄笑,自己回头一看,也忍俊不禁。
1997年从戏校毕业进入广东粤剧院不久,曾小敏获得了一次重要的机会——与梅花奖获得者、著名粤剧演员丁凡合作《寒江关》,出演女主角。
曾小敏兴奋不已,信心十足。演出所在的南方剧院,观众席可容纳1000多人,上演那天,座无虚席。曾小敏邀请了教过她的老师,要好的亲戚朋友几乎都到了。
然而,在这场后来被曾小敏形容为“丢盔弃甲,大败而归”的演出上,她经历了自己粤剧生涯中最大的一次挫折。
表演中,剑穗意外“飞了”。舞台经验不足的曾小敏紧张到忘词,“头脑一片空白,只能一遍又一遍地走圆场,走了两三圈,才听到乐器师傅在大声提醒我。”慌乱中,她心想,武戏是自己的强项,铆足了劲也要扳回一城。却未料到,几个翻身,头盔毫无征兆地突然掉下,饰品丁零当啷散落一地,“能掉的都掉了”。曾小敏忍泪勉强演完,大幕落下,她跑进后台哭了很久。
伤心、懊恼和愧疚像座山,久久压在曾小敏心上,这让她明白,“演员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得起时间沉淀。”在低谷徘徊的日子里,曾小敏常常躲在舞台幕边看前辈们做戏,一字一句、一招一式仔细品味咀嚼。
一次下乡演出,《红梅记》开演第一场,曾小敏饰演一个小丫鬟。中场休息时,女主演突然在后台昏倒了。大家急得分寸大乱,团长大声问:“谁会演下面的戏?”现场一片寂静,谁也不敢吭声。团长扫了一眼,指向低着头的曾小敏:“你马上化装,上场。”
服装师、化妆师把曾小敏推进化妆间。十几分钟后,下半场开演。这场戏曾小敏在幕边看过数十遍,台词唱腔早已熟记于心,情急之下也忘记了胆怯。表演结束,现场掌声热烈,后台一片欢呼,曾小敏终于重新拾回作为粤剧演员的自信。
2017年,曾小敏成为广东粤剧院首位女院长。日常工作繁重,常常忙到喘不过气来,只有排戏是她最愉悦的时光。在她心里,始终为粤剧保留着一方净土,排戏时永远只有纯粹的专注。
这几年,曾小敏很少因为生活中的人和事流泪,但在舞台上触动而哭的次数却越来越多,常常不自觉沉浸在角色的境遇里。“现实中经历的一切喜怒哀乐,都被我寄情于人物之上了。让我抒发情感、宣泄内心的出口,正是我为之不断努力的舞台。是舞台赋予我自由、赋予我思想、赋予我灵魂、赋予我生命的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