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出了今天这种局面,并不是一个突发事件。大家回想一下世锦赛,我们的感觉呢,就是中国队在攒状态,郎导在压状态憋大招。但是回过头来看,从小组赛到最后一场铜牌赛。如果刨除李盈莹的因素,我们能不能拿到这块铜牌呢?可能有人会说我是不是又在吹李盈莹。坦率地说,不是。
小组赛,朱婷已经打得很猛了,但是保加利亚 加拿大我们打得并不是很顺畅,一度被压,被扰乱。并且遇到意大利的时候,可以说不是埃格努的一个人压住了我们,而是意大利的二传自由人副攻加塞拉 波赛蒂,整体都很强。然后美国 俄罗斯,我想怎么过的大家也都看到了。最后再碰意大利的时候,我觉得就最明显了说明了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也是如何看待李盈莹的问题。第五局上的张常宁和始终用丁霞是异曲同工的作用。但是最后郎导给了我们一个希望,她大胆起用了李盈莹,甚至用朱婷的一传保护李盈莹。朱李组合渐露峥嵘。让人感到郎导真是与时俱进。现在来看是个错觉。
香港站让我们看到正确的答案。郎导是在起用李盈莹,但是在局中郎导说我们要承认现实。这不是一种激励的方式,我觉得郎导用李盈莹并不是真正有把握拿下比赛。现在来看,郎导对最后的结局不是真正的把握在股掌之间。这是个意外。
世界杯的对手除了巴西之外,没有给中国带来更大的压力,基本从和高手过招的角度,没有什么真正的挑战。
最后就是NVL,由于分了一队和二队,让人觉得不是打法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
总而言之,我觉得郎导的战术和对队员的布置,其实从没变过。李盈莹就是个奇兵而已。大家想想,没有出线资格后,虽然派出了李盈莹,但是一个换人都没有。这个让人很诧异的。这是奥运,这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你一个换人没有,再强吧,我想适当时候换换人员体力也能最大化的使用啊。这是什么呢,就是郎导的战术就是围绕朱婷而设定的,朱婷受伤了。郎导基本自己就放弃了,她还是相信张常宁 丁霞这种。郎导是一个只认现实的人,她追求身体素质,朱婷 张常宁 丁霞包括袁心玥,都是身体出众,虽然袁心玥爆发力反应速度差一些,但是身高是朗导首要的准则。李盈莹这种类型,我觉得郎导不是不欣赏,但是不是最欣赏。因为郎导的打球经历告诉她,身体是最可靠的,高度,爆发力,灵敏是首要的准则。对于球感球商这种东西,郎导是不敢全部依靠的,这也是朱婷出来,惠若琪迅速吃瘪的原因。首先就是郎导不喜欢。
那么我们如何看待郎导,我觉得一个教练一个思路,没有谁是真正正确的。唯成绩论。不以胜负论英雄,其实是扯蛋。郎导的特点就是临场指挥的犀利,并且郎导到了关键时刻,每每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都是非常冷静的处理,这是成功的先决。自助者天助之。最后,朱婷的受伤,是破坏了郎导战略战术的基础,所以在郎导心里这个球已经达不到自己内心的目标了,后续发生所有的事我觉得都是沿着这个来的。我觉得冷静下来,过程就是这样,郎导无可厚非。因为在她心里就是这么认为的。李盈莹的出道有点不是很适合,因为里约的主力都是郎导的既定战略。李盈莹是个变量。后续的教练,只要看过过程的,我觉得都知道会怎么去做。我还是认为朱李组合才是未来的制胜法宝。只要朱婷恢复了。我们还是那个我们。但是前提是必须把握朱李组合这个前提。
小组赛,朱婷已经打得很猛了,但是保加利亚 加拿大我们打得并不是很顺畅,一度被压,被扰乱。并且遇到意大利的时候,可以说不是埃格努的一个人压住了我们,而是意大利的二传自由人副攻加塞拉 波赛蒂,整体都很强。然后美国 俄罗斯,我想怎么过的大家也都看到了。最后再碰意大利的时候,我觉得就最明显了说明了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也是如何看待李盈莹的问题。第五局上的张常宁和始终用丁霞是异曲同工的作用。但是最后郎导给了我们一个希望,她大胆起用了李盈莹,甚至用朱婷的一传保护李盈莹。朱李组合渐露峥嵘。让人感到郎导真是与时俱进。现在来看是个错觉。
香港站让我们看到正确的答案。郎导是在起用李盈莹,但是在局中郎导说我们要承认现实。这不是一种激励的方式,我觉得郎导用李盈莹并不是真正有把握拿下比赛。现在来看,郎导对最后的结局不是真正的把握在股掌之间。这是个意外。
世界杯的对手除了巴西之外,没有给中国带来更大的压力,基本从和高手过招的角度,没有什么真正的挑战。
最后就是NVL,由于分了一队和二队,让人觉得不是打法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
总而言之,我觉得郎导的战术和对队员的布置,其实从没变过。李盈莹就是个奇兵而已。大家想想,没有出线资格后,虽然派出了李盈莹,但是一个换人都没有。这个让人很诧异的。这是奥运,这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你一个换人没有,再强吧,我想适当时候换换人员体力也能最大化的使用啊。这是什么呢,就是郎导的战术就是围绕朱婷而设定的,朱婷受伤了。郎导基本自己就放弃了,她还是相信张常宁 丁霞这种。郎导是一个只认现实的人,她追求身体素质,朱婷 张常宁 丁霞包括袁心玥,都是身体出众,虽然袁心玥爆发力反应速度差一些,但是身高是朗导首要的准则。李盈莹这种类型,我觉得郎导不是不欣赏,但是不是最欣赏。因为郎导的打球经历告诉她,身体是最可靠的,高度,爆发力,灵敏是首要的准则。对于球感球商这种东西,郎导是不敢全部依靠的,这也是朱婷出来,惠若琪迅速吃瘪的原因。首先就是郎导不喜欢。
那么我们如何看待郎导,我觉得一个教练一个思路,没有谁是真正正确的。唯成绩论。不以胜负论英雄,其实是扯蛋。郎导的特点就是临场指挥的犀利,并且郎导到了关键时刻,每每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都是非常冷静的处理,这是成功的先决。自助者天助之。最后,朱婷的受伤,是破坏了郎导战略战术的基础,所以在郎导心里这个球已经达不到自己内心的目标了,后续发生所有的事我觉得都是沿着这个来的。我觉得冷静下来,过程就是这样,郎导无可厚非。因为在她心里就是这么认为的。李盈莹的出道有点不是很适合,因为里约的主力都是郎导的既定战略。李盈莹是个变量。后续的教练,只要看过过程的,我觉得都知道会怎么去做。我还是认为朱李组合才是未来的制胜法宝。只要朱婷恢复了。我们还是那个我们。但是前提是必须把握朱李组合这个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