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吧 关注:461贴子:683
  • 0回复贴,共1

阮胤华--深度解读非暴沟通(第一讲)分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开启非暴力沟通之旅
听众朋友们好,我是阮胤华,《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翻译。大家喜欢《非暴力沟通》,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的翻译背景,然后我会讲一讲我们这个课程的内容,和它对大家会有什么用。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校译是吕靖安老师。吕靖安老师是我们中国人,她出生在西安,现在定居在加拿大。她曾经担任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理事会主席,是《非暴力沟通》英文版的编辑。2006年,我在印度与马歇尔见面时,马歇尔和我说,吕靖安老师花了两年的时间把他的书从英文翻译到了英文。马歇尔这么说是什么意思呢?我想是因为他的语言表达不是很通俗,吕靖安老师的编辑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运用非暴力沟通。对于我们中国读者来说,很幸运,吕靖安老师全程参与并校译了我翻译的《非暴力沟通》中文版,这给大家学习非暴力沟通提供了可靠的学习材料。
我们这个课程的内容可以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这八个字来概括。“入乎其内”,就是深入非暴力沟通,去理解作者马歇尔的思想,特别是他认为我们沟通的困难来自哪里,以及我们可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出乎其外”,就是回到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看一看,在哪些方面,我们生活中也存在马歇尔提到的问题,以及我们可以怎么运用非暴力沟通来解决我们的问题。
为了便于大家结合《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来学习,我会按照《非暴力沟通》十三章的内容逐章展开。同时,在这个课程的每一讲,我都会结合书里面的一个观点、一首诗歌或者一个故事来给大家讲一个知识点。这样,循序渐进、简明扼要,便于大家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回听。
吕靖安老师她一向鼓励我们在学习非暴力沟通时考虑我们的文化因素。现在,我们就要开始,踏上这个共同学习非暴力沟通的旅程,我想用吕靖安老师的一段话来和大家共勉。她在给我的信中写道:
“我很尊重这一代的中国人重新去发现传统智慧和艺术的深度和美。对自己的传统缺乏认识和理解,是个不幸的事情。当我看到年轻的一代人致力于寻找我们文化的根,不只是保存和发现过去,而且是想要真正地理解、整合,使传统在现代社会焕发活力,能够服务于现代生活,我感到欣慰和鼓舞。据说,为了成长,我们同时需要根和翅膀。在混乱和痛苦中,人们容易听到这样的志向:在学习外来文化的同时,确保自己文化的根得到欣赏、培育和发扬。”
吕靖安老师的这段话引发了我深深的共鸣。为了解决我们生活中迫在眉睫的问题,我们需要插上翅膀;为了切实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避免欲速而不达,我们又需要脚踏实地。我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学习非暴力沟通,到现在已经超过15年了。在这十多年来,我几乎日日夜夜都在学习和思考非暴力沟通,有好多年,我时常为自己学习非暴力沟通的突破感到欣喜不已;后来,我又为非暴力沟通在实践中的困难感到苦恼不已。现在通过这些年和许多朋友共同的探索,从我们共同的经历中,我看到,结合我们的文化来学习非暴力沟通,我们就可以更好地运用非暴力沟通来改善我们的生活。这也是我想要通过这个课程分享给大家的。
好,这一讲,就讲到这里。下一讲,我将给大家介绍我和吕靖安来时交往的经历,来帮助大家形象地认识非暴力沟通,和它对我们的意义。




IP属地:山东1楼2021-08-05 09:1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