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亮剑》中,李云龙利用丁伟提供的情报,派遣孔捷率领一个营突袭万家镇,缴获了一个营的骑兵装备。第二天,陈赓旅长就打电话问李云龙要走了大部分的骑兵装备,只给李云龙留下了一个连的装备。还扬言“不给就追究李云龙擅自调动部队的责任”,李云龙难道因为害怕担责任才不得不把装备上交给旅长的?李云龙连战场抗命都做得出来,还怕担一个小小的擅自调兵的责任,显然这个理由不成立,那到底是为什么呢?答案是现实不允许他一个团组建一个骑兵营,为什么会这样?
首先是李云龙的独立团当时的条件不允许,骑兵是一个技术兵种,不同于步兵,给杆步枪训练一下就能上战场。骑兵的人选必须要十里挑一,当时一个骑兵营大概需要四百人左右,而当时李云龙的独立团呢,估计最多一千来号人。这点兵力根本挑不出一个完整的骑兵营,所以一个骑兵营的大部分装备其实是浪费的,所以给李云龙留下一个骑兵连正合适。
既然骑兵连长孙德胜可以用用枪换,其它的骑兵也应该可以啊。大家可能忘了,李云龙是刚到独立团,独立团不像新一团那么富有,基本上人手一枪就不错了,哪有那么大的军火库存。再说适合当骑兵的都是各部队的精锐,一个两个还行,多了谁都不愿意,那样会影响部队的战斗力。
再来说说后勤补给,大家都知道,养一个骑兵加上马匹等于组建三个步兵,而且军马不仅要吃草,还要吃粮食。那时八路军比较穷,后勤补给全靠自己想办法,人都不够吃,再加400匹军马,单独吃就能把李云龙的独立团吃垮。所以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和新四军很少出现大规模的骑兵,最多也就是几个骑兵团而已。
最后一点是旅长怕李云龙“树大招风”,估计385旅都不一定有骑兵营,李云龙一个团就组建一个骑兵营,会引起八路军其它部队的非议,所以才要走了李云龙大部分骑兵装备,李云龙也深深明白这些道理,所以才同意旅长的无理要求,否则,以李云龙什么东西都想独吞的性格,想拿走他的装备,做梦。
可是最终,李云龙苦心组建的骑兵连在突围时为掩护大部队转移,与日军骑兵联队进行最终对决,全连自连长孙德胜以下全部阵亡,壮烈牺牲,令人唏嘘不已。
后面组建的骑兵连基本上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可见当时孙德胜的牺牲对独立团的影响有多大,所以李云龙才对老部下孙德胜的牺牲悲痛不已。
首先是李云龙的独立团当时的条件不允许,骑兵是一个技术兵种,不同于步兵,给杆步枪训练一下就能上战场。骑兵的人选必须要十里挑一,当时一个骑兵营大概需要四百人左右,而当时李云龙的独立团呢,估计最多一千来号人。这点兵力根本挑不出一个完整的骑兵营,所以一个骑兵营的大部分装备其实是浪费的,所以给李云龙留下一个骑兵连正合适。
既然骑兵连长孙德胜可以用用枪换,其它的骑兵也应该可以啊。大家可能忘了,李云龙是刚到独立团,独立团不像新一团那么富有,基本上人手一枪就不错了,哪有那么大的军火库存。再说适合当骑兵的都是各部队的精锐,一个两个还行,多了谁都不愿意,那样会影响部队的战斗力。
再来说说后勤补给,大家都知道,养一个骑兵加上马匹等于组建三个步兵,而且军马不仅要吃草,还要吃粮食。那时八路军比较穷,后勤补给全靠自己想办法,人都不够吃,再加400匹军马,单独吃就能把李云龙的独立团吃垮。所以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和新四军很少出现大规模的骑兵,最多也就是几个骑兵团而已。
最后一点是旅长怕李云龙“树大招风”,估计385旅都不一定有骑兵营,李云龙一个团就组建一个骑兵营,会引起八路军其它部队的非议,所以才要走了李云龙大部分骑兵装备,李云龙也深深明白这些道理,所以才同意旅长的无理要求,否则,以李云龙什么东西都想独吞的性格,想拿走他的装备,做梦。
可是最终,李云龙苦心组建的骑兵连在突围时为掩护大部队转移,与日军骑兵联队进行最终对决,全连自连长孙德胜以下全部阵亡,壮烈牺牲,令人唏嘘不已。
后面组建的骑兵连基本上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可见当时孙德胜的牺牲对独立团的影响有多大,所以李云龙才对老部下孙德胜的牺牲悲痛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