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世界本身,足以是世界自己。
人类只是世界或历史的参与者之一或工具之一,很渺小。而任何个人(不论任何身份),对于整个人类,亦如是。
不管我们人类对“研究对象”进行如何的认识、解释、划分、标记、评定……等等,都是人类自己的事(构建思想、知识学说);个人如做,亦如此。人类的整个思想和知识学说是个“不断的进行式”。而且许多人或思想者的思考与研究的成绩如何,既不是由自己,有时甚至也不是由当时代来盖定的。那么我们如何知道自己或他人的思或思之果的成绩与价值怎样呢?于此,我喜欢用一个标准——近道得道——来衡量。我认为它与科学一词近似,在很多地方可以互换,但在某些地方又比科学更达意。
鉴古观今,思想学说就是个永不停息的巨流,祂在不断的前行与壮大。古今东西,无数的学人与思者都在贡献着自己或大或小的一份。如何去知道自己的东东是否更近道得道或更科学呢?这似乎不是件容易事。特别是处在当下时期的哲学思想领域中,各说纷纭,各思群起,很有百家争鸣的蒙动与前凑。这明显不是个可以轻易评判或定下标准的时期。大家尽可跟着自己的条件、经验、直觉,等听闻识思之所及,去探索与前进。
不过,我认为在个人私下独思时,我们尽可以对自思和他思做各种猜想、评估、检测、甚至暂判……等,这是个人私下行为,也是研究与前进的需要。只是,当场景中有其他参与者时,我们最应该做的则是开放互敬地对话、沟通、交流、探讨,而不应像一个人时那样。因此,我们思之成果仅能代表是我们自己之思,甚至也只是自己一时的思见。
那么,我是如何评价自己的各种思考与探索的呢?近年来我喜欢用这样的表达——我言“梦”所启,我行“梦”所示,我是“梦”中人。我暂且认为,我们人类的思力行力,超不出“梦”的边界。“梦”又是什么东东,请务必多读荣格。至于言、行、是的近道得道之几许,在当前这个极其特殊的(第三文明的前夜)时空下,只要不背德犯法,任人去评论吧。
但在平日运思里,该如何去评测自己的东东是否近道得道?这事则是必须经常做的。在2018年之前的二十余年里,我行进的路旁,总会经常有各种可参照的名言警句、圣贤典述(大家应该也一样,这年代不缺书本、文字、资讯。真思者、精诚者随时可以得到参照、反省与调整。甚至绝大多数人的参照条件比我好无数倍或数量级)。所以,自己心中并还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比较明显突出的标准或参照系,都是照着前贤们的“标记”,“凭心”行进。而2018年之后,似乎有些东东在意识(甚或潜意识)中明显的凸现了出来,然后渐渐越显越高大,明显的超出一路而来所做参照的其它“标记或路景”,超出其它参照系。并且越来越明显,似乎已经可以把它当做为“思想之路”上的某种极具意义的标识或里程牌了。
当然,因为在哲思的来源与进路上,人们各有不同。所以各人参照与评测的标识或路牌似乎也不同。坊间最流行的参考大式是——是否形成一定程度宽深的体系,并自圆其说。但鄙人目前的看法却不同(这当然是我根据自己的经验而做的“事后”总结)。我个人认为,在当代的哲思进路上,似乎可以有三大比较明显的标识或里程碑,也就是大概朦胧地分为三个里程阶段。
所以,我把它叫做“哲思三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