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ai吧 关注:16贴子:658
  • 9回复贴,共1

《21世纪的哲思三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1世纪的哲思三阶》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7-16 17:23回复
    http://tieba.baidu.com/p/7295384444?share=9105&fr=share&sfc=copy&client_type=2&client_version=11.7.8.1&st=1626427335&unique=5A1DEF43917C645537A942EFC86C39F2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7-16 17:23
    回复
      2025-05-13 05:39:09
      广告
      本贴已在“哲学吧”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07-16 17:24
      回复
        索性就搬运过来吧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07-16 17:25
        回复
          只有世界本身,足以是世界自己。
          人类只是世界或历史的参与者之一或工具之一,很渺小。而任何个人(不论任何身份),对于整个人类,亦如是。
          不管我们人类对“研究对象”进行如何的认识、解释、划分、标记、评定……等等,都是人类自己的事(构建思想、知识学说);个人如做,亦如此。人类的整个思想和知识学说是个“不断的进行式”。而且许多人或思想者的思考与研究的成绩如何,既不是由自己,有时甚至也不是由当时代来盖定的。那么我们如何知道自己或他人的思或思之果的成绩与价值怎样呢?于此,我喜欢用一个标准——近道得道——来衡量。我认为它与科学一词近似,在很多地方可以互换,但在某些地方又比科学更达意。
          鉴古观今,思想学说就是个永不停息的巨流,祂在不断的前行与壮大。古今东西,无数的学人与思者都在贡献着自己或大或小的一份。如何去知道自己的东东是否更近道得道或更科学呢?这似乎不是件容易事。特别是处在当下时期的哲学思想领域中,各说纷纭,各思群起,很有百家争鸣的蒙动与前凑。这明显不是个可以轻易评判或定下标准的时期。大家尽可跟着自己的条件、经验、直觉,等听闻识思之所及,去探索与前进。
          不过,我认为在个人私下独思时,我们尽可以对自思和他思做各种猜想、评估、检测、甚至暂判……等,这是个人私下行为,也是研究与前进的需要。只是,当场景中有其他参与者时,我们最应该做的则是开放互敬地对话、沟通、交流、探讨,而不应像一个人时那样。因此,我们思之成果仅能代表是我们自己之思,甚至也只是自己一时的思见。
          那么,我是如何评价自己的各种思考与探索的呢?近年来我喜欢用这样的表达——我言“梦”所启,我行“梦”所示,我是“梦”中人。我暂且认为,我们人类的思力行力,超不出“梦”的边界。“梦”又是什么东东,请务必多读荣格。至于言、行、是的近道得道之几许,在当前这个极其特殊的(第三文明的前夜)时空下,只要不背德犯法,任人去评论吧。
          但在平日运思里,该如何去评测自己的东东是否近道得道?这事则是必须经常做的。在2018年之前的二十余年里,我行进的路旁,总会经常有各种可参照的名言警句、圣贤典述(大家应该也一样,这年代不缺书本、文字、资讯。真思者、精诚者随时可以得到参照、反省与调整。甚至绝大多数人的参照条件比我好无数倍或数量级)。所以,自己心中并还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比较明显突出的标准或参照系,都是照着前贤们的“标记”,“凭心”行进。而2018年之后,似乎有些东东在意识(甚或潜意识)中明显的凸现了出来,然后渐渐越显越高大,明显的超出一路而来所做参照的其它“标记或路景”,超出其它参照系。并且越来越明显,似乎已经可以把它当做为“思想之路”上的某种极具意义的标识或里程牌了。
          当然,因为在哲思的来源与进路上,人们各有不同。所以各人参照与评测的标识或路牌似乎也不同。坊间最流行的参考大式是——是否形成一定程度宽深的体系,并自圆其说。但鄙人目前的看法却不同(这当然是我根据自己的经验而做的“事后”总结)。我个人认为,在当代的哲思进路上,似乎可以有三大比较明显的标识或里程碑,也就是大概朦胧地分为三个里程阶段。
          所以,我把它叫做“哲思三阶”。
          🍵🍵🍵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07-16 17:25
          回复
            一:
            一个或所有问题
            人生、世间,总会有各种各样不尽相同的理由,思者们开始出门上路了……
            ……,跌跌撞撞,曲折坎坷,起伏悲喜……,思者不断的赶路,赶路,再赶路。不知走了多远,也不知走了多久,终于在某一天疲惫不堪,甚或饥渴病寒地倒下,昏昏睡去了;也不知过了多久,他朦胧醒来,睁开仍然疲惫沉重的眼睛,却惊见天降般的“天使亦或魔鬼”——一个或所有问题!!!
            我认为,不论各自的体系套路如何,总之得先跋涉行进到了这里。这是个大标识、大路牌、甚至是大门,某种阶段的门槛。
            因为,立基于积累了二三千年前课之上的当今时代的思程,思者们若未能走到“一个或所有问题”这个路牌下,那么就是还未入得哲思的“时代之门”;还在游迷或流连于“过往”之中,还在狩猎各种前人遗漏的小猎物或小鱼小虾,未能进门或上道。
            不过得强调一下,虽然我认识“一个或所有问题”一词,是来自赵汀阳老师。但我对它的钟情主要源于当时见到这些字时,心底升起的巨大共鸣,而不一定是赵老师的解读。至今我也未能确定我的理解是否与赵老师大致类同(但我仍推崇大家去啃啃他以此命名的那本书)。我认为它与“互为”是双胞胎。在遇到它之前,互为在我心中酝酿了十多二十年。自从在赵老师那里看到它后,我一见钟情,一往情深。尤如“互为”找到了灵魂伴侣,爱入骨髓。
            我认为,“一个或所有问题”与“互为”,是哲人们对万事万物进行哲思时,必须充分考虑到的一个重大且关键的枢纽。所以,我把它立为哲思道路上的第一块门牌或碑石。跋涉到这里,才算是刚刚进入了哲思之门。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自我总结与要求。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07-16 17:26
            回复
              二:
              第三次启蒙与文明
              ……,穿过“一个或所有问题”这个历史性的路标和门牌之后,一些思者们继续上路。他们还要经过一系列黑暗漫长而艰难的“前后上下左右里外……等等方向与内容”上的无数磨难人的问题地观察探索……,
              ……
              ……某年或某天,轻装或重负满负的思者们,终于或是健全,或是伤残(本文这类词皆指心智品性而非物理形体)……,甚或是奄奄一息地,赶来到了时代的前沿、战场的前线,也或多或少的、或大致的看清了这个时代的问题与处境。或者说是与时代相遇相知了;内在的那个智识之我与时代的大貌基本吻合了——这条无比无比的重要。
              那么走完第二阶的我,所看到的我们现时代的大貌是什么呢?我在很多地方已经告诉过大家,就是——人类现在正处在第三次启蒙与文明的前夜!!!
              我认为当代的哲思者们,一定要跋涉到(要自己跋涉到,而非听他人言而晓。许多看似到达的,其实绝大部分是后面一类)了这里,才真正的算得上是成功地回到了当下,真正看清了当下。也成功的走完了一个圈,一个意义非凡的圈。古今东西,多数哲人,穷极一生的思虑,也未必能走完这个苦难之圈,未必能真正成功的“回到当下”。
              每个时代的“当下”,都是不同的。我们现在的这个时代,特别不一样——人类第三次启蒙与文明的前夜。不知今天的学界,有多少人已经走到了这里?希望不要太少,越多越好。
              这就完了吗?成功了吗?看个人状况吧!许多集累负重或满装了的人,在漫长宽阔的第二旅程中散落各处,并自主或不自主的选择了停下坐享一路的搜集捕获了!
              这其实也无可厚非,这条路太难太辛苦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07-16 17:28
              回复
                三:
                与道合一
                ……
                ……
                这世间,真正求道者,实为不多。而能有幸走完第二阶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那么,走完第二阶就功德圆满了吗?
                不!
                这顶多只算完成了一半路程——即看清问题,解释了问题。
                另一半是——解决问题。而且思想学说是个不断行进的巨流。时间不止,问题不息。所以,有兴趣并且还能上路的人,还要继续再出发,再去经历战场前线那最为残酷无情的炮火之洗礼,不断的在“司*令部”与“前线”之间来回无数次的观察、寻找、穿梭、摔倒、挣扎、煎熬、迷茫、痛苦……等等,无数地艰辛战斗。这是所有笃实精诚的思想者们都必然经历的炼狱般脱胎换骨地洗礼……,并在不同方面与层次上,为人类提供“未来与当下之间”的各种或多或少的描述和解读,乃至方案。…… ,这又是一个漫长艰苦的自我跋涉,……
                ……, 最终,如果他的心智仍健康完整的幸存着。会在某年某天或某时,也许他就会云开雾散般惊愕地发现:哦,天啊!原来事情竟然就 “只是,只是,只是(三遍,但有双引号)” 这么一回事——我们(或人类)的彼岸,其实就是设法“让当下”与道合一。
                ……
                “设法让……与……”。这不明显摆着才“刚刚”开始吗?或者说还有无数的路要赶吗?……这坑哥的呀!坑哥的呀!……!
                ……
                天啊!这到底是该悲,还是该喜啊?!
                不知道,反正这就是我的学问之路。我认为是喜!因为我不知道我早已不知何时何地的把自己给弄丢了,可能在出门后,也可能在出门之前;甚至现在的我才是我;又或者我根本就不是我;再或者未来与道一时的我才是我;又又或者……;……。鬼才知道呢!某种角度看,这个问题其实早已经无所谓了。我只知道,第三阶段,我好像已经走过了不少了,而且不知何时早已“没有了”自己(他可能被消解了),我成了个工具。但肉我还在,那么接下去的就是——“设法让……与……”了;或者说是尽可能的告诉大家,如何去迎接未来,去与文明意志相合(三大方略就是这么来的)。
                ………
                🍵🍵🍵
                说句实在话,据我观察,虽然可能只有万分之一的征战者(哲思者。哲思是个不断战斗的程)入得了门,进入了第一阶。但从“入门”到“回到当下”之间这段漫长而又艰险的高山草地之路程上,仍然还是“死伤”无数、惨烈无比。绝大多数战友均未能“抵达当下”,未能赶完一圈(完成第二阶)。极少数有幸抵达的,大多也与未达者一样,“非残即废”。学界那些能从读书读到第二阶终点(与当时代相遇)的,也基本垂垂老矣!……。
                然而,还能从第二阶向第三阶进发的战士,估计可能基本寥寥无几了。
                另,世面上许多看似到达第二或第三阶的思者,其实基本是“跳越着”(主要靠读书而知晓,并有一定程度的共鸣)过来的,而不是自己摸爬滚打亲自走过来的。跳越到达与亲历到达,貌看似差不多,实则天壤之别。
                这,不要从其知识学说的渊博度去判断,而是要从历事遇事时的心性来判断——他心中还存有多少的“我”?
                他心中还存有多少的“我”?
                他心中还存有多少的“我”?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1-07-16 17:29
                回复
                  2025-05-13 05:33:09
                  广告
                  ……
                  ……
                  回看那漫长艰险的一路上,到处尸骨累累、残臂断腿、独眼单耳、半心片肺……随处各种散落的心智零部件。无尽地唏嘘啊!
                  这本应是一段自我圆满之旅,可现实结果,却成了无比惨烈的伤残与淘汰之战。各种群里、论坛、平台、现实……等等地方,有着无数这样未入门的、已入门的、二阶的、三阶的各种各样“心智之残士丧尸”。可怜啊!可悲啊!唏嘘啊……
                  此刻,我想起了红军的长证……!!!
                  ……
                  这就是我之前为何说自己走了天大的狗屎运的原因。鄙人亿分幸运的心身安好地闯过了几阶生死炼狱,我战战兢兢,万般感恩与敬畏。故常常只能“瑟瑟发抖”地躲在角落里小心翼翼继续工作。偶见些未过关和过关也残的残士、丧尸、战士们,在各处那高唱凯歌,扬布己道……!心中无限嘘唏,只能不说话!不说话……
                  ……
                  ……
                  ……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1-07-16 17:30
                  回复
                    粗草日记,文笔有限(本吧的那些贴也是日记思记,非严谨文章)
                    请多见凉
                    大家将就看吧🙏🙏🙏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1-07-16 17: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