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无极吧 关注:180贴子:18,590
  • 2回复贴,共1

宝钗的愤世嫉俗VS黛玉的颂圣邀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引用郑无极《用易数解红楼人物生日》
用易数解红楼人物生日(第十章)1(2010-03-18 00:08:43)[编辑][删除]
标签:红楼梦人物形象薛宝钗林黛玉钗黛形象的b面文化 分类:碎语拾零
(十)宝钗之重阳日:九月初九日——81——“八一地天泰”
经过前面九章的阐述,我们不难看出,这些由红楼人物生日之数推演出的卦象,与相关人物的若干基本状况确实存在着广泛的对映与吻合的情形。相关人物的思想性格、经历处境等等,要么是与这些卦象的寓意相辅、相映:譬如,宝钗的愤世嫉俗(夬)、黛玉的颂圣邀宠(随)、探春的睽孤遇吉(睽)、凤姐的上下对立(否)、王夫人的如日中天(大有)、贾母的年高用晦(明夷)等等——括号内的这些卦象恰好都是对相关人物的思想性格或作风处境的经典概括;要么就与这些卦象的寓意相对、相反:譬如,宝玉的迷情妄念(无妄)、薛蟠的家翻宅乱(家人)、贾琏的夫妇反目(咸)等等——括号内的这些卦象又正巧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相关人物人生失败或困顿的症结之所在。有鉴于此,我们便不能不认为,这绝非简单的偶合,而是如本文的《弁言》部分所言,那一定是曹雪芹的创作构思已经深受《周易》文化的强烈影响所致。虽然我们并不能保证其中每一处对映都必是出自作者的有意为之,但这种对映与吻合的广泛存在,本身就足以说明作者确实按照易数的原则,在诸多人物的生日设计上下过功夫!



IP属地:四川1楼2010-04-08 19:58回复
    说到这里,我们不能不顺便说一下,贾母何以在钗、黛之间择中黛玉,而不是宝钗的道理。长期以来,很多评红家,特别是拥林派论者,都习惯于将书中宝钗、黛玉的关系,看成是一场争夺“宝二奶奶”之位的婚姻竞争。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这些论者往往喜欢强调说:“宝钗是现实中的胜利者,黛玉是现实中的失败者”(当然,这些论者接下来又往往会自我安慰一般地表态说:“但黛玉是精神上的胜利者,宝钗是精神上的失败者”)。这种论调如果是用在程伟元、高鹗炮制出来的一百二十回本上,或许还勉强可以说通(实际上也不能完全说通),但如果我们抛开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不谈,只看曹雪芹的前八十回,事实却正好相反:要论所谓的“婚姻竞争”、“争夺宝二奶奶之位”,林黛玉才是现实中的“胜利者”,宝钗反而是现实中的“失败者”!其标志就正是前面我们已经引述过的,由兴儿之口道出那个事实:老太太心目中早已选好人了:“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仅是“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才“尚未及此”。可是,这一切,贾母却早就在暗中安排好了:“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黛玉与宝钗的所谓“竞争”,在现实层面,究竟谁胜谁败,不是一目了然的吗?(当然,如果我们把视野扩大到脂评本的后三十回佚稿,关于精神层面的成败,事实也跟那些拥林派论者所宣称的相反:所谓“钗与玉远中近,颦与玉近中远”、所谓“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宝钗才是精神上的胜利者,黛玉才是精神上的失败者。关于此,我们在前文中已有详论,不再赘述。)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黛玉在现实层面的“成功”,以及宝钗在现实层面的“失败”呢?说穿了,这个原因也很简单:就因为林黛玉非常重视这种“竞争”,她十分在意迎合贾母,使自己在关键场合的表现,总是符合贾母心目中一个孙媳妇的标准。而宝钗却根本不屑于这种“竞争”。至关键时刻,她却由于坚持自己个性而大扫了贾母的脸面!
    


    IP属地:四川2楼2010-04-08 19:59
    回复
      当然,今人(包括很多著名评红家)的“红楼观”,由于受到了程高本伪续的影响,已经不大看的出贾母的这个选择的道理所在了。因为高鹗在其续写的后四十回中,对于前八十回中黛玉之“邀宠”,以及宝钗之“失宠”的情形,完全作了颠倒性的描写。当不明就里的读者读到后四十回中的贾母“这几日的心都在宝钗、宝玉身上”,对林黛玉的病甚至表示“我也没心肠(给她治)了”(见程高本第97回)的时候,处于激愤之中的他们,还有几个人能想起原著中的林黛玉原是个“法术无边,口齿伶俐,机谋深远”的小耗子精,实际上是最懂得如何在贾母那里固宠的呢?同样地,当他们愤愤不平地读到后四十回中的贾母高度夸奖宝钗“有耽待、有尽让”(见程高本第84回),还说黛玉在这方面不及她宝姐姐的时候,谁还能想起宝钗的个性曾经得贾母大为不快,一连批她“不象”、“忌讳”、“很离了格儿”,还专门在贾府元宵开夜宴的时候,将宝钗贬出了主桌之外呢?不仅钗、黛的性格被颠倒,就是贾母的选择连同其背后的权衡,也都被淹没在这种背离原著本意的刻意翻写之下了!
      


      IP属地:四川6楼2010-04-08 20: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