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曹丕主动放弃襄阳的真实性与错误
在中国历史上,襄阳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军事重镇。尤其是在南北对峙的时期,襄阳的归属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双方军事格局的强弱。
在三国时期,魏国以合肥、襄阳、祁山为其东、南、西三条战线的战略性据点,在整个对吴、蜀的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这三个战略据点中,合肥、祁山根据记载一直由魏军精锐部队坚守,从没有丢失过。唯一曾经被敌人占领的一个战略据点就是襄阳。
那么,襄阳究竟是如何被敌人占领的呢?它是被吴军攻占的吗?本文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1、 襄阳的战略地位
襄阳位于湖北省西北,襄江(汉水)南岸。其北面紧邻襄江,隔江与樊城相望,西南方有山地屏障。自春秋时楚国即在此筑城,经历代增修,成为城墙高大坚固、护城河宽阔(国内最宽的护城河)、易守难攻的堡垒。自古就有“铁打的襄阳、纸糊的樊城”之说。
做为一个军事重镇,襄阳的地理位置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从整个中国的战略格局看,襄阳不仅是东西之间的重要联系枢纽,也是南北之间的一个重要枢纽。
襄阳地处南阳盆地的南部,北上可以威胁宛城以直逼中原;南下则可攻取江陵以截断长江,并顺流而下威胁东南;向西可通过汉中联络西北的雍凉,向东通过汉水可直接出吴会。因此,从全局意义上来讲,襄阳的战略意义是远远超过其他两个战略据点的。
无怪著名军事地理学家顾祖禹在论湖北形势时说道:“湖北之形胜,在武昌呼?在襄阳呼?抑荆州呼?曰: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以东南言之,则重在武昌;以湖广言之,则重在荆州。”
南宋吕祉在《东南防守便利之江流上下论》中写道:“嶓冢导漾,东流为汉,汉沔之上,则襄阳为之都会。故庾翼以谓襄阳西接益、梁,与关陇咫尺,北去河洛,不盈千里,方城险峻,土沃田良,水路流通,转输无滞,进可以扫荡秦、赵,退可以保据上游者也。”
因此,当关羽发动襄阳战役后,曹操不仅摄于襄阳战场的危机局面意欲迁都,前后投入该战场的著名大将就有曹仁、满宠、于禁、徐晃、张辽(张辽没有赶上参战,曹操自己也随后亲自赶来),这些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方面大员,先后投入此次战役,可见襄阳对曹魏的重要意义。
2、 有关襄阳丢失的历史记载
有关的记载,最详细的是《晋书宣帝纪》:“魏文帝即位,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会孙权帅兵西过,朝议以樊、襄阳无谷,不可以御寇。 时曹仁镇襄阳,请召仁还宛。帝曰:「 孙权新破关羽,此其欲自结之时也,必不敢为患。襄阳水陆 之冲,御寇要害,不可弃也。」 言竟不从。仁遂焚弃二城,权果不为寇,魏文悔之。及魏受汉禅,以帝为尚书。”
其它记载还有:
《三国志曹仁传》记载:“复以仁行征南将军,假节,屯樊,镇荆州。……(文帝)及即王位,拜仁车骑将军,都督荆、扬、益州诸军事。后召还屯宛。孙权遣将陈邵据襄阳,诏仁讨之。仁与徐晃攻破邵,遂入襄阳。使将军高迁等徙汉南附化民于汉北,文帝遣使即拜仁大将军。”
《三国志吴主传》注引《魏略》载魏三公奏曰:“先帝委裘下席,权不尽心,诚在恻怛,欲因大丧,寡弱王室,希托董桃传先帝令,乘未得报许,擅取襄阳,及见驱逐,乃更折节。”
《三国志吴主传》记载:“秋,魏将梅敖使张俭求见抚纳。南阳阴、酂、筑阳、山都、中庐五县民五千家来附。”
《三国志文帝纪》记载:“(延康)元年六月辛亥,治兵于东郊,庚午,遂南征。秋七月,孙权遣使奉献。冬十月乃为坛于繁阳。庚午,王升坛即阼,百官陪位。(黄初)二年夏四月,以车骑将军为大将军。秋八月,孙权遣使奉章,并遣于禁等还。”
《文帝纪》中实际上没有放弃襄阳或被攻占的记载,《吴主传》中也没有任何的记载。
3、 襄阳丢失是曹丕主动放弃错误决定的结果
在中国历史上,襄阳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军事重镇。尤其是在南北对峙的时期,襄阳的归属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双方军事格局的强弱。
在三国时期,魏国以合肥、襄阳、祁山为其东、南、西三条战线的战略性据点,在整个对吴、蜀的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这三个战略据点中,合肥、祁山根据记载一直由魏军精锐部队坚守,从没有丢失过。唯一曾经被敌人占领的一个战略据点就是襄阳。
那么,襄阳究竟是如何被敌人占领的呢?它是被吴军攻占的吗?本文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1、 襄阳的战略地位
襄阳位于湖北省西北,襄江(汉水)南岸。其北面紧邻襄江,隔江与樊城相望,西南方有山地屏障。自春秋时楚国即在此筑城,经历代增修,成为城墙高大坚固、护城河宽阔(国内最宽的护城河)、易守难攻的堡垒。自古就有“铁打的襄阳、纸糊的樊城”之说。
做为一个军事重镇,襄阳的地理位置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从整个中国的战略格局看,襄阳不仅是东西之间的重要联系枢纽,也是南北之间的一个重要枢纽。
襄阳地处南阳盆地的南部,北上可以威胁宛城以直逼中原;南下则可攻取江陵以截断长江,并顺流而下威胁东南;向西可通过汉中联络西北的雍凉,向东通过汉水可直接出吴会。因此,从全局意义上来讲,襄阳的战略意义是远远超过其他两个战略据点的。
无怪著名军事地理学家顾祖禹在论湖北形势时说道:“湖北之形胜,在武昌呼?在襄阳呼?抑荆州呼?曰: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以东南言之,则重在武昌;以湖广言之,则重在荆州。”
南宋吕祉在《东南防守便利之江流上下论》中写道:“嶓冢导漾,东流为汉,汉沔之上,则襄阳为之都会。故庾翼以谓襄阳西接益、梁,与关陇咫尺,北去河洛,不盈千里,方城险峻,土沃田良,水路流通,转输无滞,进可以扫荡秦、赵,退可以保据上游者也。”
因此,当关羽发动襄阳战役后,曹操不仅摄于襄阳战场的危机局面意欲迁都,前后投入该战场的著名大将就有曹仁、满宠、于禁、徐晃、张辽(张辽没有赶上参战,曹操自己也随后亲自赶来),这些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方面大员,先后投入此次战役,可见襄阳对曹魏的重要意义。
2、 有关襄阳丢失的历史记载
有关的记载,最详细的是《晋书宣帝纪》:“魏文帝即位,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会孙权帅兵西过,朝议以樊、襄阳无谷,不可以御寇。 时曹仁镇襄阳,请召仁还宛。帝曰:「 孙权新破关羽,此其欲自结之时也,必不敢为患。襄阳水陆 之冲,御寇要害,不可弃也。」 言竟不从。仁遂焚弃二城,权果不为寇,魏文悔之。及魏受汉禅,以帝为尚书。”
其它记载还有:
《三国志曹仁传》记载:“复以仁行征南将军,假节,屯樊,镇荆州。……(文帝)及即王位,拜仁车骑将军,都督荆、扬、益州诸军事。后召还屯宛。孙权遣将陈邵据襄阳,诏仁讨之。仁与徐晃攻破邵,遂入襄阳。使将军高迁等徙汉南附化民于汉北,文帝遣使即拜仁大将军。”
《三国志吴主传》注引《魏略》载魏三公奏曰:“先帝委裘下席,权不尽心,诚在恻怛,欲因大丧,寡弱王室,希托董桃传先帝令,乘未得报许,擅取襄阳,及见驱逐,乃更折节。”
《三国志吴主传》记载:“秋,魏将梅敖使张俭求见抚纳。南阳阴、酂、筑阳、山都、中庐五县民五千家来附。”
《三国志文帝纪》记载:“(延康)元年六月辛亥,治兵于东郊,庚午,遂南征。秋七月,孙权遣使奉献。冬十月乃为坛于繁阳。庚午,王升坛即阼,百官陪位。(黄初)二年夏四月,以车骑将军为大将军。秋八月,孙权遣使奉章,并遣于禁等还。”
《文帝纪》中实际上没有放弃襄阳或被攻占的记载,《吴主传》中也没有任何的记载。
3、 襄阳丢失是曹丕主动放弃错误决定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