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院校简介
1. 心理学实力和院校综合介绍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简称:心理学院)是目前国内第一个进入ESI 世界排名前百分之一的心理学院系。在QS 世界大学排名中,心理学院一直位列大陆高校心理学院/系的榜首,在QS发布的2020年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心理学科)排名世界第47位。历年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中,心理学院人数均位居大陆心理学教学科研单位前列。2017年,学院主持建设的心理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心理学A+单位。(心理学院校排名前三)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现有教员47人,行政教辅人员11人。教员系列中,教授13人,研究员12人,副教授16人,助理研究员1人,讲师5人。其中包括“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6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1人、求是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青年长江学者4人、青年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师在国内外学术界兼任很多学术要职。周晓林教授担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吴艳红教授担任中国心理学会普通心理和实验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应用心理专业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苏彦捷教授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和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王垒教授担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钱铭怡教授担任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世界心理治疗学会副主席。甘怡群教授担任国际应用心理学会(IAAP)健康心理分会秘书长、候任理事长、中国心理学会行为与健康专业委员会(筹)理事长。罗欢研究员担任中国认知科学学会副秘书长。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现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可授予理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2011年以来,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70人左右(包括25名左右的学术型硕士和40名左右的专业型硕士),博士生的招生规模30人左右。硕士研究生招生考录比居北京大学前列。在研究生人才培养方面,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实行导师指导下的学分制。心理学院的硕士生培养方案包括侧重基础科学研究的学术型硕士和侧重于应用实践的专业型硕士,学制均为三年制。研究生毕业去向包括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深受用人单位认可。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注重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促进学生与国际学术前沿的接轨,加速学生的专业科研能力的成长,为中国心理学培养了一大批顶尖科研人才。截至2015年,毕业生中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教育部特聘教授3人、教育部讲座教授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6人。在世界知名研究型大学(包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芝加哥大学、明尼苏达大学等)中已有近30名毕业生担任教职。在国内心理学界的领军单位中,包括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人民大学心理学系,他们的负责人均为北京大学心理学院培养的杰出人才代表。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现有教学、科研和办公场所约5200m2,包括北京大学哲学楼1、2层和王克桢楼11、12、13、16、17层。此外在北京大学动物中心和幼教中心拥有相关的行为实验室和动物实验室。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拥有开展人和动物脑功能(知觉、注意、记忆、语言、思维、意识、社会认知等)研究的多个专业实验室,以及对儿童、青少年和职业群体等各年龄阶段的个体和团队进行行为观察和记录的实验系统。
心理学院拥有的大型先进仪器和软件系统包括:近红外脑功能成像仪、影像导航经颅磁刺激仪、高精度经颅电刺激系统、多导脑电系统、双眼追踪系统、核磁共振专用的反馈系统和同步系统、多种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刺激系统、运动捕捉及测试系统等,设备仪器原值约1648万元。学院教员可以便利使用北京大学脑成像中心的3T磁共振成像系统和脑磁仪。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以下简称心理学院)自2012年起招收应用心理硕士(Master of Applied Psychology,MAP)专业学位研究生。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侧重培养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专业技能,并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某一相关领域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标是培养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国防、体育等领域的心理学高级应用型人才。
2021年心理学院计划招收非全日制应用心理硕士(MAP)专业学位研究生55人,应用心理专业硕士非全日制项目主要包括两个领域:临床与健康心理学领域,以及应用心理学领域。原则上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仅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应用心理硕士(MAP)专业学位研究生为非全日制授课,学制3年,课程面授。
临床与健康心理学领域的学生由心理学院临床与健康心理学系师资团队和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联合培养。学习内容涉及人格的发展、心理病理学、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主要理论流派、危机干预,心理咨询伦理等。学生将在心理学院进行课程学习,在心理学院及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接受心理咨询的实践培训,并接受督导,深入院系学习实践。
应用心理学领域由心理学院师资团队培养,学习内容涉及组织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力开发、职业健康与职业生涯管理、社会决策等内容。学生将在心理学院进行课程学习,同时可以利用与院系签约的实习实践基地资源进行实习实践。
2. 导师介绍
(更多导师介绍)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https://www.psy.pku.edu.cn/szdw/qzjy/index.htm
1. 心理学实力和院校综合介绍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简称:心理学院)是目前国内第一个进入ESI 世界排名前百分之一的心理学院系。在QS 世界大学排名中,心理学院一直位列大陆高校心理学院/系的榜首,在QS发布的2020年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心理学科)排名世界第47位。历年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中,心理学院人数均位居大陆心理学教学科研单位前列。2017年,学院主持建设的心理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心理学A+单位。(心理学院校排名前三)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现有教员47人,行政教辅人员11人。教员系列中,教授13人,研究员12人,副教授16人,助理研究员1人,讲师5人。其中包括“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6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1人、求是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青年长江学者4人、青年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师在国内外学术界兼任很多学术要职。周晓林教授担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吴艳红教授担任中国心理学会普通心理和实验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应用心理专业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苏彦捷教授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和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王垒教授担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钱铭怡教授担任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世界心理治疗学会副主席。甘怡群教授担任国际应用心理学会(IAAP)健康心理分会秘书长、候任理事长、中国心理学会行为与健康专业委员会(筹)理事长。罗欢研究员担任中国认知科学学会副秘书长。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现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可授予理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2011年以来,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70人左右(包括25名左右的学术型硕士和40名左右的专业型硕士),博士生的招生规模30人左右。硕士研究生招生考录比居北京大学前列。在研究生人才培养方面,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实行导师指导下的学分制。心理学院的硕士生培养方案包括侧重基础科学研究的学术型硕士和侧重于应用实践的专业型硕士,学制均为三年制。研究生毕业去向包括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深受用人单位认可。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注重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促进学生与国际学术前沿的接轨,加速学生的专业科研能力的成长,为中国心理学培养了一大批顶尖科研人才。截至2015年,毕业生中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教育部特聘教授3人、教育部讲座教授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6人。在世界知名研究型大学(包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芝加哥大学、明尼苏达大学等)中已有近30名毕业生担任教职。在国内心理学界的领军单位中,包括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人民大学心理学系,他们的负责人均为北京大学心理学院培养的杰出人才代表。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现有教学、科研和办公场所约5200m2,包括北京大学哲学楼1、2层和王克桢楼11、12、13、16、17层。此外在北京大学动物中心和幼教中心拥有相关的行为实验室和动物实验室。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拥有开展人和动物脑功能(知觉、注意、记忆、语言、思维、意识、社会认知等)研究的多个专业实验室,以及对儿童、青少年和职业群体等各年龄阶段的个体和团队进行行为观察和记录的实验系统。
心理学院拥有的大型先进仪器和软件系统包括:近红外脑功能成像仪、影像导航经颅磁刺激仪、高精度经颅电刺激系统、多导脑电系统、双眼追踪系统、核磁共振专用的反馈系统和同步系统、多种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刺激系统、运动捕捉及测试系统等,设备仪器原值约1648万元。学院教员可以便利使用北京大学脑成像中心的3T磁共振成像系统和脑磁仪。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以下简称心理学院)自2012年起招收应用心理硕士(Master of Applied Psychology,MAP)专业学位研究生。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侧重培养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专业技能,并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某一相关领域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标是培养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国防、体育等领域的心理学高级应用型人才。
2021年心理学院计划招收非全日制应用心理硕士(MAP)专业学位研究生55人,应用心理专业硕士非全日制项目主要包括两个领域:临床与健康心理学领域,以及应用心理学领域。原则上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仅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应用心理硕士(MAP)专业学位研究生为非全日制授课,学制3年,课程面授。
临床与健康心理学领域的学生由心理学院临床与健康心理学系师资团队和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联合培养。学习内容涉及人格的发展、心理病理学、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主要理论流派、危机干预,心理咨询伦理等。学生将在心理学院进行课程学习,在心理学院及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接受心理咨询的实践培训,并接受督导,深入院系学习实践。
应用心理学领域由心理学院师资团队培养,学习内容涉及组织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力开发、职业健康与职业生涯管理、社会决策等内容。学生将在心理学院进行课程学习,同时可以利用与院系签约的实习实践基地资源进行实习实践。
2. 导师介绍
(更多导师介绍)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https://www.psy.pku.edu.cn/szdw/qzjy/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