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中山大学:
您好
我是一名已经完成高中学习,即将踏入大学的上海学生。在几日前填报志愿时,我并未将中山大学放在我的第一志愿,而在二十四个平行志愿中将中山大学放在了第十五名,包括华南理工的计算机专业也同样被我和家人放在了中山大学之前。对于高校而言,我的个人决策自然是不足挂齿的小事,但在此,我有话要说,既是说给让我心怀不舍,眼角含泪的中山大学,也是说给每一位参与制定2021年大类招生政策的老师们。
说来好笑,尽管我如今是上海考生,但我并不认为自己是上海人。事实上,在广州出生长大的我更愿意自称为广州人。出生在华南师大大院里,在长辈、老师和大哥哥大姐姐们的耳濡目染之下,我很早便认定,中山大学是广东当之无愧的第一学府,更是在全国范围内能和武大等高校掰一掰手腕的“狠角色”。即便后来随家人到上海生活,我依然将中山大学视为自己努力的目标。毫不谦虚地说,我一直爱着中山大学。
但在今年高考出分后,我的这份爱却动摇了。
我并非因为分数超出中大录取线而“移情别恋”。坦诚将,我的排名也不过卡在往年中大录取平均分位次上。这本应是命运对我最大的祝福,嘱托我考回广州,考回心心念念的中山大学。但在中大大类招生政策面前,我畏惧了
必须承认,我不是一个能够“吃得苦中苦”的人,更不是一个资质超群,稍加用功便能走在众人前列的人。与此同时,我知道自己身为上海考生,在高考中其实相比外省市的同学们占到了便宜。也因此,在我面对中山大学2021年分流政策时,我不禁怀疑自己是否能在大一结束之际成为专业大类中前15%的一小撮人。
倘若说对自身能力的担忧让我踌躇不前,那么大类招生专业组的配置则成为了让我改变主意的“最后一根稻草”。且看在上海招生的计算机类(珠海)里的两个专业:
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当我看到这两个专业堂而皇之地出现在“计算机类”下时,我先是大脑一片空白,过了几秒才缓过劲来,随即不由自主地感到愤怒:这两个专业和计算机有什么大关系吗?为何要用这种方式恶心在大一卷不过他人的考生?
中山大学啊中山大学,你的招生老师们这样做,对得起孙中山先生吗?
原谅我,我实在太愤怒了。
我当然能理解中大采用大类招生的初衷。让每一个专业,不论热门与否,都能招到优质的学生,既是高校的愿景,也是社会的需要。但即便如此,中山大学如今的大类也太过火了。同为大类招生,与中山大学不分伯仲的高校往往将自动化、微电子等专业作为“计算机类”兜底,而为土木工程等专业另设大类,这样既符合同学们的报考直觉,也能帮助学校减少因专业分流产生争端的风险。而中山大学将风马牛不相及的专业拼凑在虚伪的“计算机类”下的做法,或许能在短时间内“骗”来几位不明真相的考生,但长此以往,必然会让所有考生视为畏途,最终毁掉中大的生源质量。这绝对是得不偿失之举。我已经在担忧下做出了选择,而距每一个考生做出相似的选择的一天还会远吗?抑或者,与我同届的考生已然与我一道做出了同样的决定?我不敢下定论。
以上是我对此次中大招生的一些碎碎念。
在我写下这篇拙文的7月7日,各地志愿填报已经结束,普通批录取工作也将在不久后展开。作为一名用分投票的学生,以上全部文字都是我的肺腑之言。在此,我只能祝愿中山大学依然对得起“岭南第一学府”之名,用实打实的成绩狠狠扇我和其他因为顾虑畏缩不前的同学的耳光。我想,如果我真的被打脸,那我也会“痛并快乐着”
预祝中山大学招生顺利!
一名考生
您好
我是一名已经完成高中学习,即将踏入大学的上海学生。在几日前填报志愿时,我并未将中山大学放在我的第一志愿,而在二十四个平行志愿中将中山大学放在了第十五名,包括华南理工的计算机专业也同样被我和家人放在了中山大学之前。对于高校而言,我的个人决策自然是不足挂齿的小事,但在此,我有话要说,既是说给让我心怀不舍,眼角含泪的中山大学,也是说给每一位参与制定2021年大类招生政策的老师们。
说来好笑,尽管我如今是上海考生,但我并不认为自己是上海人。事实上,在广州出生长大的我更愿意自称为广州人。出生在华南师大大院里,在长辈、老师和大哥哥大姐姐们的耳濡目染之下,我很早便认定,中山大学是广东当之无愧的第一学府,更是在全国范围内能和武大等高校掰一掰手腕的“狠角色”。即便后来随家人到上海生活,我依然将中山大学视为自己努力的目标。毫不谦虚地说,我一直爱着中山大学。
但在今年高考出分后,我的这份爱却动摇了。
我并非因为分数超出中大录取线而“移情别恋”。坦诚将,我的排名也不过卡在往年中大录取平均分位次上。这本应是命运对我最大的祝福,嘱托我考回广州,考回心心念念的中山大学。但在中大大类招生政策面前,我畏惧了
必须承认,我不是一个能够“吃得苦中苦”的人,更不是一个资质超群,稍加用功便能走在众人前列的人。与此同时,我知道自己身为上海考生,在高考中其实相比外省市的同学们占到了便宜。也因此,在我面对中山大学2021年分流政策时,我不禁怀疑自己是否能在大一结束之际成为专业大类中前15%的一小撮人。
倘若说对自身能力的担忧让我踌躇不前,那么大类招生专业组的配置则成为了让我改变主意的“最后一根稻草”。且看在上海招生的计算机类(珠海)里的两个专业:
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当我看到这两个专业堂而皇之地出现在“计算机类”下时,我先是大脑一片空白,过了几秒才缓过劲来,随即不由自主地感到愤怒:这两个专业和计算机有什么大关系吗?为何要用这种方式恶心在大一卷不过他人的考生?
中山大学啊中山大学,你的招生老师们这样做,对得起孙中山先生吗?
原谅我,我实在太愤怒了。
我当然能理解中大采用大类招生的初衷。让每一个专业,不论热门与否,都能招到优质的学生,既是高校的愿景,也是社会的需要。但即便如此,中山大学如今的大类也太过火了。同为大类招生,与中山大学不分伯仲的高校往往将自动化、微电子等专业作为“计算机类”兜底,而为土木工程等专业另设大类,这样既符合同学们的报考直觉,也能帮助学校减少因专业分流产生争端的风险。而中山大学将风马牛不相及的专业拼凑在虚伪的“计算机类”下的做法,或许能在短时间内“骗”来几位不明真相的考生,但长此以往,必然会让所有考生视为畏途,最终毁掉中大的生源质量。这绝对是得不偿失之举。我已经在担忧下做出了选择,而距每一个考生做出相似的选择的一天还会远吗?抑或者,与我同届的考生已然与我一道做出了同样的决定?我不敢下定论。
以上是我对此次中大招生的一些碎碎念。
在我写下这篇拙文的7月7日,各地志愿填报已经结束,普通批录取工作也将在不久后展开。作为一名用分投票的学生,以上全部文字都是我的肺腑之言。在此,我只能祝愿中山大学依然对得起“岭南第一学府”之名,用实打实的成绩狠狠扇我和其他因为顾虑畏缩不前的同学的耳光。我想,如果我真的被打脸,那我也会“痛并快乐着”
预祝中山大学招生顺利!
一名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