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一词有多种指向,它可以指的是被时间或战火摧毁的建筑,又可以指建到一半就放弃的楼盘。五条人乐队曾在他们的歌曲《烂尾楼》中唱道:“那里聚集了疯子乞丐,孤魂野鬼,还有一堆流浪汉。大楼的主人在二十年前,从上面跳了下来,一个生意人沦为乞丐,躲藏在烂尾楼里面。”歌曲本身无甚新意,但是这段歌词生动地描绘出废墟场域正是城市中三教九流的聚合之地。因为其人文景观的丰富性,以及美学的独特性,也是很多中国电影故事的发生地。废墟作为一个城市中最真实的景象,无论它如何成为废墟,它的身上都带着最真实的时间的痕迹。所以我们如何面对这些烂尾楼,就是如何面对当下最真实的中国。本篇选取新世纪里最具代表性的《三峡好人》《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和《路边野餐》三部影片中的废墟意象,来看中国电影对废墟叙事的探索。
三峡好人
谈到对废墟空间有所表现的中国电影,《三峡好人》一定是绕不过去的电影。2005年,贾樟柯原本是想去三峡地区为在那边创作的画家刘小东拍摄纪录片《东》,却被当地建设三峡工程的景象震撼,当即决定在拍摄纪录片的中途依托三峡拆迁的背景抢拍一部剧情片。后来为他拿下威尼斯金狮奖的《三峡好人》应运而生。
图片
因为本片的拍摄和三峡大拆迁同期进行,所以片中呈现出的工人劳动场景和废墟景观都是纯纪实性的,使得本片的很多段落完全可以当作“纪录片”去看。工人们挥汗如雨地对着破碎的楼体有节奏地敲着铁锤,正是一点点地将奉节老城敲进历史的尘埃中去,从此不复存在。观众在大银幕上看到的一切事物,都是它们最后的表演。对于这些行将消失的废墟来说,它们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因为它们代表了全国成千上万和它们有着相同命运的村镇,被摄影机记录进了数码硬盘中,证明它们曾经存在过。《三峡好人》的美学继承了罗西里尼的《德意志零年》和费穆的《小城之春》,用真实的废墟表达人物的困境和历史的流变。只不过前辈们拍摄的废墟是来自于战火洗礼,充满了“国破山河在”的哀伤,《三峡好人》呈现的则是为了国家工程而不得不搬迁的情况,哀伤之余还留存着某种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难以名状,很难说它究竟是不是一件好事,就像片尾一栋烂尾楼如火箭一般发射升空以及在大楼上走钢丝的人等等超现实场景。面对无解的生活,贾樟柯只能通过都有一个个超现实场景,去表达对未来生活不确定性的忧虑。
三峡好人
谈到对废墟空间有所表现的中国电影,《三峡好人》一定是绕不过去的电影。2005年,贾樟柯原本是想去三峡地区为在那边创作的画家刘小东拍摄纪录片《东》,却被当地建设三峡工程的景象震撼,当即决定在拍摄纪录片的中途依托三峡拆迁的背景抢拍一部剧情片。后来为他拿下威尼斯金狮奖的《三峡好人》应运而生。
图片
因为本片的拍摄和三峡大拆迁同期进行,所以片中呈现出的工人劳动场景和废墟景观都是纯纪实性的,使得本片的很多段落完全可以当作“纪录片”去看。工人们挥汗如雨地对着破碎的楼体有节奏地敲着铁锤,正是一点点地将奉节老城敲进历史的尘埃中去,从此不复存在。观众在大银幕上看到的一切事物,都是它们最后的表演。对于这些行将消失的废墟来说,它们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因为它们代表了全国成千上万和它们有着相同命运的村镇,被摄影机记录进了数码硬盘中,证明它们曾经存在过。《三峡好人》的美学继承了罗西里尼的《德意志零年》和费穆的《小城之春》,用真实的废墟表达人物的困境和历史的流变。只不过前辈们拍摄的废墟是来自于战火洗礼,充满了“国破山河在”的哀伤,《三峡好人》呈现的则是为了国家工程而不得不搬迁的情况,哀伤之余还留存着某种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难以名状,很难说它究竟是不是一件好事,就像片尾一栋烂尾楼如火箭一般发射升空以及在大楼上走钢丝的人等等超现实场景。面对无解的生活,贾樟柯只能通过都有一个个超现实场景,去表达对未来生活不确定性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