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h之爱的小屋吧 关注:4贴子:218
  • 4回复贴,共1

面试综合类——现实分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7-06 09:41回复
    【消费帮扶】
    “十四五”时期,我国仍继续实施消费帮扶,有人说,脱贫攻坚任务已经如期实现,没有继续消费帮扶的必要了,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1.观点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尤其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确定性,一些已脱贫地区和群众仍然存在着返贫的风险,而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多形式推进消费帮扶,能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健康发展,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扶上马送一程”的重要举措。
    2.好处意义(主体分析法)
    第一,对贫困户而言,消费帮扶可以促使贫困户将时间精力投入到生产中去,让其有稳定收入来源,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提升扶贫的质量和效率。
    第二,对消费者而言,消费帮扶既能满足生活消费需求,又献了爱心、帮助了贫困户,可以说,消费扶贫给人们的日常消费行为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和价值。
    第三,对扶贫事业而言,消费帮扶是一种持久稳定的可持续扶贫方式。我们常说“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消费帮扶就是要将产品转化为商品,让收成变成老百姓的收入,从而让贫困户走上稳定的脱贫增收致富道路。
    3.现有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当然,在肯定消费帮扶巨大优势和潜力的同时,我们还看到在生产,消费,流通等各环节仍存在诸多痛点、难点和堵点。这都提示我们,推进消费帮扶要持续走深走实。
    一方面,要继续做好顶层设计规划,统筹调动各方资源,当好“牵头领路人”。比如广东多地组织消费扶贫农产品展销会、陕西借力重大旅游、节庆活动,扩大自身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此外,各地政府还要吸引人才,加大投入、培育特色品牌、扩大生产规模、延伸产业链条,让扶贫帮扶提质升级。
    另一方面,也要借助“互联网”的春风,让消费帮扶加速发展。如今,手机成为新农具、 直播成为新农活。无论是地方各级领导干部还是农民自己,都可以走进直播间,介绍自家农产品,与消费者近距离互动,从而带动产品销售。
    4.重复观点
    总之,消费帮扶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广阔市场,其推行不仅确有必要,而且需长期扎实推进,我们期待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参与消费帮扶,为幸福“下单”。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07-07 14:24
    回复
      【考碗族】
      受疫情影响,“稳定”成为部分年轻人求职的首选条件,出现了考编热,甚至以“考进体制内,捧上铁饭碗”为唯一追求的“考碗族”,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1.表达看法
      年轻人选择工作,无论体制内外,这都是人生的选择之一,无可厚非。(表示理解)但如果将考编作为唯一追求,成为专门的“考碗族”,就已经偏离轨道,需及时纠偏。
      2.原因分析(针对题干现象,针对我的看法)
      一部分年轻人喜欢稳定的生活,或是受父辈的影响、或是受去年疫情影响,发现与企业相比,体制内的工作,稳定、有保障,因此想要通过考试进入体制,这很正常(针对考碗族出现);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不考虑自身专业,特长,爱好,个人性格特点的盲目考编不仅加重公考“内卷”,也不利于个人职业发展(针对考碗族不好)。
      3.提出对策
      面对考编热、甚至考碗族的出现,我认为,应从帮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开始做起。
      第一,家庭和学校要对年轻人的就业观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纠正青年人错误的择业观,打破一些人对进体制就是手握“铁饭碗”的固化印象,因为无论什么单位,都有其管理制度和考核标准,如果只是费劲力气考进去,但实际不思进取,只想“躺平”、混日子,也有可能面临淘汰。
      第二,年轻人自身也要有清醒的认知,应综合考虑自身专业特长,个性爱好,理想信念选择合适的工作。因为无论什么工作,都有他的辛苦和压力,最后支撑我们的可能更多的是热爱,所以求职时少一些盲目跟风,做自己想做的、能做的事情。就像敦煌的女儿樊锦诗,从小就对敦煌壁画感兴趣,于是在毕业时毅然选择了去到那个与干旱、缺水、风沙相伴的地方,而也正是出于这份热爱,才能取到如今辉煌的成就。
      第三,不赞成盲目考编,不是不赞成考编。对于青年人来说,基层也不失为一个锻炼自己的好选择,就像黄文秀,从北师大研究生毕业之后,没有选择留在北京,没有选择开出高薪向他伸出橄榄枝的企业,而是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为家乡的建设作出贡献。其实基层也同样急需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青年人才,无论体制内外,好平台和好人才始终会相互吸引,相互成就。
      4.点明中心论点
      事业有内外,奋斗无高下,无论我们选择什么职业,都应该是从自身的实际情况与自己的理想目标出发,而非盲目的跟风,唯有如此,方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成就美好人生。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07-07 14:25
      回复
        【体察民情】北京卫视播出《我为群众办实事之局处长走流程》的纪录片,片中北京人社局副处长王林体验送外卖的片段引起广泛热议,群众认为走流程要真正用心(杜绝形式主义),媒体说不能只送人心还要送政策(后续政策跟上),请谈谈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1,表态
        我认为这是一个好的现象也是一个好的起点,这为我们以后更多的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体验民生倾听民意,做出了示范,起到了表率作用,当然,我们也更期待后续的政策制定能够跟上,真正体现百姓需求。
        2.好处意义
        一方面,副处长体验送外卖、做网约车司机的做法,体现了我们政府正在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这样的换位体验,能够更真切地感受群众的辛苦,更深刻地理解群众的诉求,从而真正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另一方面,这种做法网友基本一片叫好,体现了群众对这种做法的支持和肯定。这就说明了这样倾听劳动者的声音,不仅能够以此为基础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更能够赢得百姓的口碑。
        3.提出对策
        第一,“身心齐入”是基础,所谓“身入”就是要真正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就像王林副处长,在穿越车流中,在攀爬高楼时,在跟外卖“师父”同甘共苦中,才能更真切地感受“师父”反映的问题,将一个个问题转化成一个个政策、一件件“实事”。而所谓“心入”,就是要带着真实情感去设身处地地感受,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
        第二,政策回应是关键。领导干部下基层最终目的还是了解民生,从而为政策制定提供方向和依据。比如说王副处长在与外卖小哥的交流中,发现这个群体对缺乏社会保障的担忧和恐惧,那么今后制定的相关政策也应努力回应外卖小哥的这一担忧。
        第三,常态长效是期待。这样的好做法应该通过制度体系建设,将其推广和落实,让更多像王林一样的党政干部走出办公室,走出机关大院,深入到一线,深入到群众中,听民声、知民意、解民忧,并将体验到的问题转化为切切实实的治理举措,以防出现“治理一阵风,刮过就轻松”的现象,令这样的好举措“昙花一现”。
        4.结尾略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07-08 12:40
        回复
          【食品浪费】
          某面包店将当天没卖完的以及大小、形状不合格的面包,不售卖,一律扔掉,有人说这种做法很好,保证了产品质量,你怎么看?
          1.表态+联系最新政策
          题干中商家的做法看似在对消费者负责、对品牌和信誉负责,其实已违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造成了严重的食品浪费,今年《反食品浪费法》正式颁布实施,防止食品浪费从此有法可依,我们要对其坚决说“不”,并依法责令整改。
          2.原因分析
          追求“质量”不能成为浪费的借口,当下全球还有数亿人处于温饱线之下,中国人富起来也还不久。对这些“能用不好用”的食品“一弃了之”不仅违反了《反食品浪费法》,还浪费了得之不易的食物资源,让更多人承受饥饿的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依然是当下必须坚守的生活方式。
          3.提出对策
          应对食品浪费,单靠一方力量是不够的,还应打好组合拳,让“汗滴禾下土”的辛勤劳动不被辜负。
          第一,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我们的执法部门要快速响应、严格执法,引导商家规范经营行为,将《反食品浪费法》落到实处。对涉事商家及时约谈、责令整改,对确实存在严重浪费行为且拒不改正者,依照《反食品浪费法》予以行政处罚。
          第二,处罚是手段而非目的,杜绝“舌尖上的浪费”,还需要企业和政府开动脑筋,多想办法,共同努力。
          (1)一方面企业要行动起来,将只是“不好看”、“不够新鲜”但并无食品安全问题的面包,通过免费捐赠、打折促销,以及通过改进工艺等措施处理,减少食品的浪费。
          (2)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和单位应积极给商家提供更多合理处置途径,比如部分城市,试点推出了“食物银行”,将临期食物放在冰柜里,免费提供给有需要的低收入群体;还可以推进临期食品有机循环再生利用,作为肥料,或用于发电,既环保又可赢利;还也利用日趋成熟的大数据、云计算,尽早形成按需生产、供需平衡的市场格局,从根源上减少“超发”食品的产生。
          第三,无论是个别企业的“品控”出发点,还是某些消费者的“力挺”,归根结底是对反食品浪费认识不到位。我们需要在全社会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将反食品浪费的宣传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尤其是针对年轻人,更要改变其奢靡享乐的思想观念,以“光盘”为荣,以浪费为耻。
          4.反证法总结
          最后,餐饮浪费看上去是个人问题,但我国人口多、基数大,每人浪费一点点,就会是惊人的量,产生全局性的危害,袁隆平院士用毕生精力让中国人民吃上饱饭,这样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必须倍加珍惜。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07-08 13: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