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篇是与越剧吧网友聊戏时的聊天记录。后收集整理于2011年11月15日保存于百度空间
某网友:
请教:越剧《玉蜻蜓》的故事原型是不是万历年间内阁首铺申时行的身世?
我答:
是的。
再加送你一个:《珍珠塔》也有故事原型的,陈御史府是江苏同里的游点之一。花园的凉亭中还陈列着《园会赠塔》的人物雕像呢。陈小姐闺楼很简陋,但有一个角落是相当夺人眼球的,一个大玻璃罩,长方形的直立着,大约2到3米左右的高度吧(宽度我不太记得了)外存一座硕大的珍珠塔(老实说,当初旅游看到时,吃惊又好笑,这哪里是藏在包裹里伪装成干点心的尺寸啊,都快赶上镇压白蛇的雷峰塔了!
另外:申时行是养子,是苏州人,这点和作品中的徐元宰一致,其他的都是编的。
《珍珠塔》的故事原型是这样的:同里陈御史续弦方氏有个娘家侄子,就住在同里附近的小南湖。方家家道中落,去陈家,陈夫人为了怕邻居看见取笑她娘家,就叫下人们请方公子从后门进出。
而陈家有个女儿,同里文人范烟桥笔记《茶烟歇》中记载:陈氏旧物中有嫁女妆奁帐簿一册,首页正中写有正楷“珍珠宝塔壹座”。
这些就成为是戏曲艺人、小说家的创作素材了。至于〈珍珠塔〉中其他的人物、情节,都是虚构的。
省得你们去找了,我把图片发上来吧,下图就是安放在陈小姐绣楼上的珍珠塔。
下图是陈列在陈家厅堂的一组塑像,表现的是《前见姑》很丑是吧?
当地政府又想要借它的名头赚游费,又不想花巨资,于是就让大家看这么个东西了。
其实苏州太湖一带出产珍珠,大户人家赔嫁女儿珍珠饰品或器物都是很正常的事(我还听说过,以前宁波地区嫁女儿赔的是家具,阳澄湖地区嫁女儿赔蟹八件(依照财势用不同的材质,富贵人家就用金银打造,穷人家用普通材质打造)
所以,我觉得陈家女儿出嫁嫁妆中有珍珠塔,也没什么稀奇的,只不过后世戏曲小说作者为了剧情需要把它夸张起来,编到后来,就成了“价值半座襄阳城”的无价之宝了。地方政府挖掘旅游资源,就把它也给“落”到“实”处了,夸大再夸大,又不甘心花钱,于是“无价之宝”在游客眼中,就成了滑天下之大稽的笑话。
(某网友回复的话也蛮经典的:)这个就在边上镶嵌了点珍珠就叫珍珠塔了!!!还不如戏曲表演中的道具了!!再请大家仔细看塔的最下面,好像有N多纸币!!建议改名聚宝塔!!!
下面是陈列在陈家厅堂的一组塑像,表现的是《前见姑》
下图是花园凉亭中的《赠塔》塑像:
没想到回帖子引来好几位网友,好吧,就把《弹词叙录》上关于《玉》的故事传承转摘如下:
<古本玉蜻蜓传>
此书见于清丁日昌查禁小说书目。
按清代徐承烈《听雨轩笔记>卷四所叙:绍兴漓诸隔尘庵尼姑慧音与书生朱绮园恋爱故事。后云,“今吴中《玉蜻蜓》,弹词移其事于申文定公时行(即申时行)之父,其实则本子此。”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九《玉蜻蜓》条于引< 听雨轩笔记》全文后,有按语云:"文定(即申时行)登第时徐姓,弹词作徐元宰,以娄东门客撰时,文定当国故也。〈此句疑有脱文)今吴门申衙前犹禁演《玉蜻蜓》(注意,说这话的人是清朝人),知事出有因,固非子虚依托者矣。据此,弹词所叙,乃信实事。又邓之诚《骨董琐记》卷六《玉蜻蜓》条云“万历间吴县申时行、太仓王锡爵两家私怨相构,王作弹词《玉蜻蜓》以诋申,申作传奇《红梨记》,以报之,皆两家门客所为,相传至今。”
另外:书中沈君卿遇吕胡一事,与明凌蒙初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上半《乌将军一饭必酬》故事略同,当出于同一来源。又按明冯梦龙编话本集《醒世恒言》卷十五《赫大卿遗恨鸳鸯绦》叙明宣德年间监生赫大卿游后庵事,其情节亦略似,而地点、人物则各不相同。
续:上面引用的文白很浅,应该能看懂的吧,诸位。
“其实则本于此”是说:借用“绍兴隔尘庵慧音与书生朱绮园的恋爱故事”张冠李戴了。
“"文定(即申时行)登第时徐姓,弹词作徐元宰,以娄东门客撰时,文定当国故也。”这句是说“申时行中试时说自己姓徐,所以弹词中把志贞的私生子定为徐姓。王锡爵的门客在编这个故事时,(不敢直接写成申元宰)是因为还是申时行当政的期间,(只能隐刺,不敢直指。)
“万历间吴县申时行、太仓王锡爵两家私怨相构,王作弹词《玉蜻蜓》以诋申,申作传奇《红梨记》,以报之,皆两家门客所为,相传至今。”
这句是说:万历年间申、王两家结仇,王家得知申时行是养子,命门客作弹词《玉》诋毁申时行是尼姑私生子。而申家也以牙还牙,命人编出一部传奇《红梨记》,讽刺王家男盗女娼。((红梨记》大意是写北宋赵汝舟慕名妓谢素秋之名,托太守刘辅介绍。刘恐赵恋谢而误了科考,使谢冒名王同知(同知是知府的下级,从五品官级)之女,与赵夜间会面,次日却令人告知赵,说他昨夜所见到的是女鬼,赵大惊,逃去赴考。后赵中状元,刘辅设宴使赵谢见面,并说明真相,使二人成婚。
某网友回复:
因为结怨而写就不朽戏曲篇章的事情在明朝可谓时有发生。
严嵩杀了大才子王世贞的父亲, 从此世间多了许多关于严嵩父子的戏曲、文学作品。其中最有争议的要算《金瓶梅》, 有人认为西门庆的圆形是严世番, 而作者“兰陵笑笑生”即有可能就是严氏父子的冤家王世贞。当然,有人却不这么认为。
还有汤显祖因为写了一份叫做《论辅臣科臣疏》的奏折弹劾申时行却被万历罢官, 49岁的他写就了《还魂记》(后来成为《牡丹亭》)。
这样看来在当时, 做了冤家以后是很有潜力成为戏曲家滴, 前提是一定要先成为冤家里面吃亏倒霉的那一方。
这个王锡爵应该就是与申时行同时进京赶考, 在会试的时候王锡爵得了第一, 然而在殿试的时候他输给了申时行只拿到第二。 所以他在申时行离职以后才当上内阁首辅。
这个王锡爵性格比较刚烈, 曾经跑张居正家中闹事, 逼得张居正拔出宝剑差点当着他的面自尽。
我答:
另有网友问:
我妈妈说珍珠塔里后来方卿又娶了救命恩人的女儿,叫啥来着,和陈翠娥一起娶的。但那方势力较大,后来陈翠娥吃苦头的
这个版本不知道是以前的戏曲还是说书的?
我答:
是,原著中方卿后来娶了两妻一妾。陈翠娥是正妻(即元配,因为订婚在前)雪地救方卿的毕云显的妹妹毕赛金后来也嫁给他,是平妻(即也是妻的名份,不算妾室,与元配平等,但得称翠娥为大姐)一妾是丫环采苹。不过,有一点你妈记错了,这二妻一妾很和睦的。这个版本不是戏曲,还是出自弹词小说。不过是〈珍珠塔〉续书,叫〈麒麟豹〉。〈麒》的作者是清道光年间生人,他是看到《珍珠塔》在社会上流传很广,于是就创作了续书,只不过,这部书未脱忠奸斗争,忠臣之子落难,最后几经周折平冤除奸,合家团圆的俗套,这类弹词小说题材,早已是陈词滥调了,所以这书并不出名,久而久之,后人也几乎把它淡忘,谈到《珍珠塔》,根本想不起来,或根本不知道还有一部叫《麒麟豹》的续作。《麒麟豹》简述:
此书为《珍珠塔》续集。
《珍珠塔》主角方卿之长子方俊,字来英,习文;次子方同,字来耕;与妹飞龙,皆习武艺。后方卿被奸臣罗林害死,时毕赛金、采苹都已亡故,仅翠娥与子女在湖南坟堂居住。方俊奉母命往襄阳岳父裘天相与舅父陈人美家借银.才行,恰方卿表兄杨景春路过河南,见方家清寒,出银相赠。翠娥命方同追兄回。方同路过斜庄,打败恶霸刁龙、刁虎。又过王家庄打擂台,败教师彭通。擂台乃东阁大学士王涓之子王荣所设,王荣见方同英雄气概,请往其家,从之学艺。方同在王家花园中又收服麟麟豹为坐骑,并与王荣、彭通结义为兄弟。王母将女秀英许方同为妻。
裘天相女儿裴采珍,即方俊未婚妻,在紫金山从师学习武艺。方俊至家,岳父裘天相悔婚,杀婢陷害。县令孙邦得贿,捕方俊入狱,问成死罪。
方同至襄阳寻兄,知兄被陷,因入狱探望,途遇裘天相,痛殴之。裘天相又告官诬方同为盗,方同逃离。
陈翠娥见二子皆不归,又命女儿飞龙男装寻访。飞龙过杏花岭,总盗首杨彪,盗伙高冲等奉飞龙为寨主。方同路过,兄妹相会。飞龙知方俊事,遂往襄阳,从狱中劫出方俊。并获裘天相,去其两耳以惩,原聘礼珍珠塔亦收回。此后,飞龙又回河南接母翠娥至山。
方同、飞龙在山,数败官兵,兄妹誓除奸佞,与父报仇。不久,即兴师伐京,官军望风披靡,万历帝被迫斩奸臣罗林以谢罪。
吕宋入侵,攻破凤凰关。敌女将奇赛花能行法术,方同、飞龙等奉命出征,均为奇赛花所败。裘采珍奉师命下山,大破敌军,直攻吕宋京城。吕宋国主投降,奇赛花许与方同为妻。
凯旋归。时方俊己任吏部尚书,即与裘采珍成婚。方同封镇国公,与王秀英、奇赛花成婚。飞龙嫁与二太子为妃。从此一家荣贵,子孙不绝。
其实相比其他曲艺剧种,弹词历史很悠久,受众面广,雅俗共赏,更深入到社会各阶层,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渔樵耕读,都能接受。
还曾听评弹艺人们说过:以前普通百姓不识字,不懂历史,分不清朝代,但若提起严嵩、严兰贞,方卿、何文秀,唐伯虎、申贵升等一系列弹词人物,则如数家珍。
评弹故事是他们淡余饭后的谈资,也是他们获知的唯一途径,虽然其听书的出发点并非获知,但在听书的过程中的确学到了许多东西。
中国讲唱曲艺丰富多采,也被广泛运用到越剧中,比如<何文秀>的算命调,<珍珠塔>道情调,<李娃传>中的莲花落,等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无不为丰富固有音调,烘托剧情起到一定的作用.
某网友:
请教:越剧《玉蜻蜓》的故事原型是不是万历年间内阁首铺申时行的身世?
我答:
是的。
再加送你一个:《珍珠塔》也有故事原型的,陈御史府是江苏同里的游点之一。花园的凉亭中还陈列着《园会赠塔》的人物雕像呢。陈小姐闺楼很简陋,但有一个角落是相当夺人眼球的,一个大玻璃罩,长方形的直立着,大约2到3米左右的高度吧(宽度我不太记得了)外存一座硕大的珍珠塔(老实说,当初旅游看到时,吃惊又好笑,这哪里是藏在包裹里伪装成干点心的尺寸啊,都快赶上镇压白蛇的雷峰塔了!
另外:申时行是养子,是苏州人,这点和作品中的徐元宰一致,其他的都是编的。
《珍珠塔》的故事原型是这样的:同里陈御史续弦方氏有个娘家侄子,就住在同里附近的小南湖。方家家道中落,去陈家,陈夫人为了怕邻居看见取笑她娘家,就叫下人们请方公子从后门进出。
而陈家有个女儿,同里文人范烟桥笔记《茶烟歇》中记载:陈氏旧物中有嫁女妆奁帐簿一册,首页正中写有正楷“珍珠宝塔壹座”。
这些就成为是戏曲艺人、小说家的创作素材了。至于〈珍珠塔〉中其他的人物、情节,都是虚构的。
省得你们去找了,我把图片发上来吧,下图就是安放在陈小姐绣楼上的珍珠塔。
下图是陈列在陈家厅堂的一组塑像,表现的是《前见姑》很丑是吧?
当地政府又想要借它的名头赚游费,又不想花巨资,于是就让大家看这么个东西了。
其实苏州太湖一带出产珍珠,大户人家赔嫁女儿珍珠饰品或器物都是很正常的事(我还听说过,以前宁波地区嫁女儿赔的是家具,阳澄湖地区嫁女儿赔蟹八件(依照财势用不同的材质,富贵人家就用金银打造,穷人家用普通材质打造)
所以,我觉得陈家女儿出嫁嫁妆中有珍珠塔,也没什么稀奇的,只不过后世戏曲小说作者为了剧情需要把它夸张起来,编到后来,就成了“价值半座襄阳城”的无价之宝了。地方政府挖掘旅游资源,就把它也给“落”到“实”处了,夸大再夸大,又不甘心花钱,于是“无价之宝”在游客眼中,就成了滑天下之大稽的笑话。
(某网友回复的话也蛮经典的:)这个就在边上镶嵌了点珍珠就叫珍珠塔了!!!还不如戏曲表演中的道具了!!再请大家仔细看塔的最下面,好像有N多纸币!!建议改名聚宝塔!!!
下面是陈列在陈家厅堂的一组塑像,表现的是《前见姑》
下图是花园凉亭中的《赠塔》塑像:
没想到回帖子引来好几位网友,好吧,就把《弹词叙录》上关于《玉》的故事传承转摘如下:
<古本玉蜻蜓传>
此书见于清丁日昌查禁小说书目。
按清代徐承烈《听雨轩笔记>卷四所叙:绍兴漓诸隔尘庵尼姑慧音与书生朱绮园恋爱故事。后云,“今吴中《玉蜻蜓》,弹词移其事于申文定公时行(即申时行)之父,其实则本子此。”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九《玉蜻蜓》条于引< 听雨轩笔记》全文后,有按语云:"文定(即申时行)登第时徐姓,弹词作徐元宰,以娄东门客撰时,文定当国故也。〈此句疑有脱文)今吴门申衙前犹禁演《玉蜻蜓》(注意,说这话的人是清朝人),知事出有因,固非子虚依托者矣。据此,弹词所叙,乃信实事。又邓之诚《骨董琐记》卷六《玉蜻蜓》条云“万历间吴县申时行、太仓王锡爵两家私怨相构,王作弹词《玉蜻蜓》以诋申,申作传奇《红梨记》,以报之,皆两家门客所为,相传至今。”
另外:书中沈君卿遇吕胡一事,与明凌蒙初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上半《乌将军一饭必酬》故事略同,当出于同一来源。又按明冯梦龙编话本集《醒世恒言》卷十五《赫大卿遗恨鸳鸯绦》叙明宣德年间监生赫大卿游后庵事,其情节亦略似,而地点、人物则各不相同。
续:上面引用的文白很浅,应该能看懂的吧,诸位。
“其实则本于此”是说:借用“绍兴隔尘庵慧音与书生朱绮园的恋爱故事”张冠李戴了。
“"文定(即申时行)登第时徐姓,弹词作徐元宰,以娄东门客撰时,文定当国故也。”这句是说“申时行中试时说自己姓徐,所以弹词中把志贞的私生子定为徐姓。王锡爵的门客在编这个故事时,(不敢直接写成申元宰)是因为还是申时行当政的期间,(只能隐刺,不敢直指。)
“万历间吴县申时行、太仓王锡爵两家私怨相构,王作弹词《玉蜻蜓》以诋申,申作传奇《红梨记》,以报之,皆两家门客所为,相传至今。”
这句是说:万历年间申、王两家结仇,王家得知申时行是养子,命门客作弹词《玉》诋毁申时行是尼姑私生子。而申家也以牙还牙,命人编出一部传奇《红梨记》,讽刺王家男盗女娼。((红梨记》大意是写北宋赵汝舟慕名妓谢素秋之名,托太守刘辅介绍。刘恐赵恋谢而误了科考,使谢冒名王同知(同知是知府的下级,从五品官级)之女,与赵夜间会面,次日却令人告知赵,说他昨夜所见到的是女鬼,赵大惊,逃去赴考。后赵中状元,刘辅设宴使赵谢见面,并说明真相,使二人成婚。
某网友回复:
因为结怨而写就不朽戏曲篇章的事情在明朝可谓时有发生。
严嵩杀了大才子王世贞的父亲, 从此世间多了许多关于严嵩父子的戏曲、文学作品。其中最有争议的要算《金瓶梅》, 有人认为西门庆的圆形是严世番, 而作者“兰陵笑笑生”即有可能就是严氏父子的冤家王世贞。当然,有人却不这么认为。
还有汤显祖因为写了一份叫做《论辅臣科臣疏》的奏折弹劾申时行却被万历罢官, 49岁的他写就了《还魂记》(后来成为《牡丹亭》)。
这样看来在当时, 做了冤家以后是很有潜力成为戏曲家滴, 前提是一定要先成为冤家里面吃亏倒霉的那一方。

这个王锡爵应该就是与申时行同时进京赶考, 在会试的时候王锡爵得了第一, 然而在殿试的时候他输给了申时行只拿到第二。 所以他在申时行离职以后才当上内阁首辅。
这个王锡爵性格比较刚烈, 曾经跑张居正家中闹事, 逼得张居正拔出宝剑差点当着他的面自尽。
我答:
另有网友问:
我妈妈说珍珠塔里后来方卿又娶了救命恩人的女儿,叫啥来着,和陈翠娥一起娶的。但那方势力较大,后来陈翠娥吃苦头的
这个版本不知道是以前的戏曲还是说书的?
我答:
是,原著中方卿后来娶了两妻一妾。陈翠娥是正妻(即元配,因为订婚在前)雪地救方卿的毕云显的妹妹毕赛金后来也嫁给他,是平妻(即也是妻的名份,不算妾室,与元配平等,但得称翠娥为大姐)一妾是丫环采苹。不过,有一点你妈记错了,这二妻一妾很和睦的。这个版本不是戏曲,还是出自弹词小说。不过是〈珍珠塔〉续书,叫〈麒麟豹〉。〈麒》的作者是清道光年间生人,他是看到《珍珠塔》在社会上流传很广,于是就创作了续书,只不过,这部书未脱忠奸斗争,忠臣之子落难,最后几经周折平冤除奸,合家团圆的俗套,这类弹词小说题材,早已是陈词滥调了,所以这书并不出名,久而久之,后人也几乎把它淡忘,谈到《珍珠塔》,根本想不起来,或根本不知道还有一部叫《麒麟豹》的续作。《麒麟豹》简述:
此书为《珍珠塔》续集。
《珍珠塔》主角方卿之长子方俊,字来英,习文;次子方同,字来耕;与妹飞龙,皆习武艺。后方卿被奸臣罗林害死,时毕赛金、采苹都已亡故,仅翠娥与子女在湖南坟堂居住。方俊奉母命往襄阳岳父裘天相与舅父陈人美家借银.才行,恰方卿表兄杨景春路过河南,见方家清寒,出银相赠。翠娥命方同追兄回。方同路过斜庄,打败恶霸刁龙、刁虎。又过王家庄打擂台,败教师彭通。擂台乃东阁大学士王涓之子王荣所设,王荣见方同英雄气概,请往其家,从之学艺。方同在王家花园中又收服麟麟豹为坐骑,并与王荣、彭通结义为兄弟。王母将女秀英许方同为妻。
裘天相女儿裴采珍,即方俊未婚妻,在紫金山从师学习武艺。方俊至家,岳父裘天相悔婚,杀婢陷害。县令孙邦得贿,捕方俊入狱,问成死罪。
方同至襄阳寻兄,知兄被陷,因入狱探望,途遇裘天相,痛殴之。裘天相又告官诬方同为盗,方同逃离。
陈翠娥见二子皆不归,又命女儿飞龙男装寻访。飞龙过杏花岭,总盗首杨彪,盗伙高冲等奉飞龙为寨主。方同路过,兄妹相会。飞龙知方俊事,遂往襄阳,从狱中劫出方俊。并获裘天相,去其两耳以惩,原聘礼珍珠塔亦收回。此后,飞龙又回河南接母翠娥至山。
方同、飞龙在山,数败官兵,兄妹誓除奸佞,与父报仇。不久,即兴师伐京,官军望风披靡,万历帝被迫斩奸臣罗林以谢罪。
吕宋入侵,攻破凤凰关。敌女将奇赛花能行法术,方同、飞龙等奉命出征,均为奇赛花所败。裘采珍奉师命下山,大破敌军,直攻吕宋京城。吕宋国主投降,奇赛花许与方同为妻。
凯旋归。时方俊己任吏部尚书,即与裘采珍成婚。方同封镇国公,与王秀英、奇赛花成婚。飞龙嫁与二太子为妃。从此一家荣贵,子孙不绝。
其实相比其他曲艺剧种,弹词历史很悠久,受众面广,雅俗共赏,更深入到社会各阶层,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渔樵耕读,都能接受。
还曾听评弹艺人们说过:以前普通百姓不识字,不懂历史,分不清朝代,但若提起严嵩、严兰贞,方卿、何文秀,唐伯虎、申贵升等一系列弹词人物,则如数家珍。
评弹故事是他们淡余饭后的谈资,也是他们获知的唯一途径,虽然其听书的出发点并非获知,但在听书的过程中的确学到了许多东西。
中国讲唱曲艺丰富多采,也被广泛运用到越剧中,比如<何文秀>的算命调,<珍珠塔>道情调,<李娃传>中的莲花落,等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无不为丰富固有音调,烘托剧情起到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