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叔业是萧鸾的心腹,帮助萧鸾收拾了不少藩王,和北魏也交过几次手。
当然裴叔业最值得说道的还是涡阳之战,起因自然是北魏孝文帝元宏南征。
元宏率兵数十万大举南攻,连克齐新野、南阳等地。北魏镇南将军王肃攻齐义阳,裴叔业领兵5万围北魏涡阳以救义阳,来了个围魏救赵。
涡阳被围之后,北魏先是徐州刺史元衍、再派刘藻高聪,这两支援军都被裴叔业击败,一万多人被杀,三千多人做了俘虏。孝文帝显然对涡阳很重视,宁愿放弃围攻义阳也要王肃用义阳之兵保住涡阳。
王肃只得解义阳之围,与统军杨大眼、奚康生等率步骑十余万再救涡阳。由于兵力的绝对劣势,裴叔业撤退,虽然在撤退途中也有不少的损伤,不过裴叔业的目的却已经达到了。
虽然这个战果从账面数字看不算太大,不过从北魏诸将的结局来看,“永至悬瓠,高祖俱锁之。聪、藻徙为边民,永免官爵而已”,此战诸将全都受到了惩罚,尤其傅永还是“独收散卒徐还,贼追至,又设伏击之,挫其锋锐。四军之兵,多赖之以免”,都没能逃过免去官爵的处罚(当然,另外俩哥们比他更惨倒是真的),所以尽管裴叔业最后跑路也有不小的战损,从元宏的处置来看,涡阳一役当属南齐一方胜利(但不代表南齐胜利,因为元宏本人在北边拿下了不少地盘)。此战裴叔业居功至伟。
只可惜齐明帝萧鸾死后,上位的萧宝卷不断诛杀大臣,再加上有陈显达这样的前车之鉴,裴叔业一怒之下以寿阳举城降魏,从此南齐不仅失去诸位宿将(包括之前的陈显达),淮南一带也成为魏军能肆意驰骋的战场,对建康一度形成莫大的压力,这个战略劣势直到后来的韦睿攻拔合肥后才得以解决。
当然裴叔业最值得说道的还是涡阳之战,起因自然是北魏孝文帝元宏南征。
元宏率兵数十万大举南攻,连克齐新野、南阳等地。北魏镇南将军王肃攻齐义阳,裴叔业领兵5万围北魏涡阳以救义阳,来了个围魏救赵。
涡阳被围之后,北魏先是徐州刺史元衍、再派刘藻高聪,这两支援军都被裴叔业击败,一万多人被杀,三千多人做了俘虏。孝文帝显然对涡阳很重视,宁愿放弃围攻义阳也要王肃用义阳之兵保住涡阳。
王肃只得解义阳之围,与统军杨大眼、奚康生等率步骑十余万再救涡阳。由于兵力的绝对劣势,裴叔业撤退,虽然在撤退途中也有不少的损伤,不过裴叔业的目的却已经达到了。
虽然这个战果从账面数字看不算太大,不过从北魏诸将的结局来看,“永至悬瓠,高祖俱锁之。聪、藻徙为边民,永免官爵而已”,此战诸将全都受到了惩罚,尤其傅永还是“独收散卒徐还,贼追至,又设伏击之,挫其锋锐。四军之兵,多赖之以免”,都没能逃过免去官爵的处罚(当然,另外俩哥们比他更惨倒是真的),所以尽管裴叔业最后跑路也有不小的战损,从元宏的处置来看,涡阳一役当属南齐一方胜利(但不代表南齐胜利,因为元宏本人在北边拿下了不少地盘)。此战裴叔业居功至伟。
只可惜齐明帝萧鸾死后,上位的萧宝卷不断诛杀大臣,再加上有陈显达这样的前车之鉴,裴叔业一怒之下以寿阳举城降魏,从此南齐不仅失去诸位宿将(包括之前的陈显达),淮南一带也成为魏军能肆意驰骋的战场,对建康一度形成莫大的压力,这个战略劣势直到后来的韦睿攻拔合肥后才得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