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算通雷达原理的人,只是具有电子技术基础知识。我猜雷达的反导和防空不能同时进行,是防空模式不能用于反导,反之是可行的。
反导系统以接受尽可能远的回波为主要目标,应该是以最低仰角旋转一两圈为一个周期,每个点假定探测1000公里,往返延迟就达到了6.7毫秒。这样,若每度一个探测脉冲,转一圈需要2.4秒。这时候若有落入波束的飞机,也会提前产生回波。
防空模式就要兼顾近中远的目标,探测距离也不需要那么远,最多500公里就够了。探测距离分别要500公里,150公里和40公里,每个探测点的时间延迟也会有不同,综合下来探测整个上空半球约4秒。
当然,我这是按点防空反导,面对所有方向来计算的。如果是扇形防御,采用有源相控阵雷达,则波束控制可以更快更灵活,可以把两种模式揉合一起运行。
但是,两种作业的模式不同,这不是什么技术先进落后的问题,而是雷达本身探测原理决定的,不能瞎想瞎说。
反导系统以接受尽可能远的回波为主要目标,应该是以最低仰角旋转一两圈为一个周期,每个点假定探测1000公里,往返延迟就达到了6.7毫秒。这样,若每度一个探测脉冲,转一圈需要2.4秒。这时候若有落入波束的飞机,也会提前产生回波。
防空模式就要兼顾近中远的目标,探测距离也不需要那么远,最多500公里就够了。探测距离分别要500公里,150公里和40公里,每个探测点的时间延迟也会有不同,综合下来探测整个上空半球约4秒。
当然,我这是按点防空反导,面对所有方向来计算的。如果是扇形防御,采用有源相控阵雷达,则波束控制可以更快更灵活,可以把两种模式揉合一起运行。
但是,两种作业的模式不同,这不是什么技术先进落后的问题,而是雷达本身探测原理决定的,不能瞎想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