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砥砺奋进、从胜利走向胜利。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从今天起,方志金台推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栏《百年风华》,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积累的宝贵经验及其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今天为大家介绍红色定兴·精干而果敢的女八路谢芳兰
精干而果敢的女八路——谢芳兰

谢芳兰 像
谢芳兰(1922-1984) 定兴县城内四街人。
出生在书香名门,祖籍原是浙江绍兴的显贵,晚清时曾祖赴保定府做官,以后举家北迁定兴县城落户。芳兰的祖父、父亲都以教师为业,长年在京城教书,家境殷实,且有儒雅之风。谢家居住在定兴县城西街的高门深宅,有数十亩良田,长年雇佣几个帮工。但在抗日战乱中谢家曾经两次遭土匪绑票,都是用巨额赎金才躲过灾难,致使家道渐渐败落,但儒雅家风依旧。
芳兰是谢家的二女儿,上有一姐。由于父亲是教师,思想很开明,重视教育,主张男女平等,提倡女孩读书。芳兰和她大姐都在家中读过几年私塾,比当时大多数的平常人家女孩不识字,没文化,要显得文明进步。1940年我与谢芳兰结婚,她比我大三岁,当年她十八岁。我和芳兰的婚姻虽然平凡,但是婚后不久我们先后加入了革命队伍,成为名副其实的革命伴侣。这段经历并不平凡。

王英和妻子谢芳兰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并肩战斗。一对相亲相爱的革命伴侣,为建立新中国奉献青春。图为夫妻二人的合影(拍摄于1946年)
1944年,芳兰在我的影响和带动下参加了抗日战争,由区委书记葛春恒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最初她担任晋察冀中央局城工部的交通员,成为一名地下工作者。她的主要任务是从定兴县火车站接送由北京往返解放区的地下工作者,她就利用谢家的社会名望和居住条件作掩护,进行接送。她胆大心细,每次都能够很好地完成任务,从未出现过差错,深得组织上的信任。
芳兰很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当时她经常从定兴到边区开会,一天一夜要徒步走200里山路,后来又学会了骑马,这对于在平原城镇长大的妇女来说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婚后曾经生过一个女孩,由于芳兰工作环境险恶,生活艰苦,居无定所,孩子得不到很好的养护,几个月就不幸夭折了。
定兴县处于北京、天津、保定三角地区之间,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是斗争最残酷的地区。我任区委书记的二区,是由定兴、易县、涞水三县组合的大区,在方圆十几平方公里土地上,有四万多人口。这一带部署有两个日伪的堡垒,距离定兴县城、北河火车站、京汉线铁路等敌人的大据点只有十几华里路。因此二区经常处于战争状态,枕戈待旦,日夜不敢松懈。我积极组织许多村庄都建立起民兵武装,我在区委还领导一支五、六十人的地方武装——区小队。我作为区委书记,兼任区小队政委。我经常带领这支地区武装活跃在大后方,出其不意歼灭敌军。1945年8月日本侵略军投降以后,芳兰调离城工部到地方工作。她对敌斗争勇敢,工作起来奋不顾身。1946年9月,我军为了牵制国民党部队进攻张家口,大举出击保定北部诸县,攻克了定兴、徐水等一直由国民党统治的县城。我和地委、县委的领导同志随军攻入定兴县城,成立了城关区。这次进城的重要任务是搜捕敌人,把日伪时期和国民党的党政要员基本上抓捕干净。因为我对城内情况比较熟悉,被任命为城关区区委书记。芳兰又是城里人,被任命为区妇联主任。
芳兰在执行这次任务时还有大义灭亲的行动。她的一个姨叔鹿某是国民党警察局督察长。芳兰进城以后就亲自带人从鹿家抓捕了他,并缴获了他藏在茅坑里的手枪。以后这把手枪一直在她手中很久,直到解放后上缴了。由于鹿某罪大恶极,被枪决了。从此谢家与鹿家成了仇人,再不往来。

谢芳兰与战友—— 经过战争洗礼的女八路
1947年党组织派芳兰到晋察冀边区妇婴卫生学校学习,培训妇女和婴幼儿的保健知识。1948年9月,由国民党统治的定兴县城迎来了八路军的队伍,在敌我双方激烈的交战中,芳兰是第一个冒着炮火冲进城门的人。当时城里的居民看到一名女八路骑着马、挎着枪冲进来,都认为是谢玉兰。谢玉兰(原中央候补委员、中共湖南省委原第一书记周小舟夫人,参加革命改名王宁)是谢芳兰的堂姐,是1938年参加革命的老干部,在定兴名气很大,所以定兴老百姓都以为是谢玉兰领着八路军来了呢。
1948年我们夫妻随着大军南下,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芳兰已经锻炼成为精干而果敢的革命干部了。解放以后在芳兰的动员下,她的父母积极支援国家建设,把大部分祖宅和土地都捐献给县政府,仅保留了几间房自用。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砥砺奋进、从胜利走向胜利。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从今天起,方志金台推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栏《百年风华》,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积累的宝贵经验及其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今天为大家介绍红色定兴·精干而果敢的女八路谢芳兰
精干而果敢的女八路——谢芳兰

谢芳兰 像
谢芳兰(1922-1984) 定兴县城内四街人。
出生在书香名门,祖籍原是浙江绍兴的显贵,晚清时曾祖赴保定府做官,以后举家北迁定兴县城落户。芳兰的祖父、父亲都以教师为业,长年在京城教书,家境殷实,且有儒雅之风。谢家居住在定兴县城西街的高门深宅,有数十亩良田,长年雇佣几个帮工。但在抗日战乱中谢家曾经两次遭土匪绑票,都是用巨额赎金才躲过灾难,致使家道渐渐败落,但儒雅家风依旧。
芳兰是谢家的二女儿,上有一姐。由于父亲是教师,思想很开明,重视教育,主张男女平等,提倡女孩读书。芳兰和她大姐都在家中读过几年私塾,比当时大多数的平常人家女孩不识字,没文化,要显得文明进步。1940年我与谢芳兰结婚,她比我大三岁,当年她十八岁。我和芳兰的婚姻虽然平凡,但是婚后不久我们先后加入了革命队伍,成为名副其实的革命伴侣。这段经历并不平凡。

王英和妻子谢芳兰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并肩战斗。一对相亲相爱的革命伴侣,为建立新中国奉献青春。图为夫妻二人的合影(拍摄于1946年)
1944年,芳兰在我的影响和带动下参加了抗日战争,由区委书记葛春恒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最初她担任晋察冀中央局城工部的交通员,成为一名地下工作者。她的主要任务是从定兴县火车站接送由北京往返解放区的地下工作者,她就利用谢家的社会名望和居住条件作掩护,进行接送。她胆大心细,每次都能够很好地完成任务,从未出现过差错,深得组织上的信任。
芳兰很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当时她经常从定兴到边区开会,一天一夜要徒步走200里山路,后来又学会了骑马,这对于在平原城镇长大的妇女来说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婚后曾经生过一个女孩,由于芳兰工作环境险恶,生活艰苦,居无定所,孩子得不到很好的养护,几个月就不幸夭折了。
定兴县处于北京、天津、保定三角地区之间,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是斗争最残酷的地区。我任区委书记的二区,是由定兴、易县、涞水三县组合的大区,在方圆十几平方公里土地上,有四万多人口。这一带部署有两个日伪的堡垒,距离定兴县城、北河火车站、京汉线铁路等敌人的大据点只有十几华里路。因此二区经常处于战争状态,枕戈待旦,日夜不敢松懈。我积极组织许多村庄都建立起民兵武装,我在区委还领导一支五、六十人的地方武装——区小队。我作为区委书记,兼任区小队政委。我经常带领这支地区武装活跃在大后方,出其不意歼灭敌军。1945年8月日本侵略军投降以后,芳兰调离城工部到地方工作。她对敌斗争勇敢,工作起来奋不顾身。1946年9月,我军为了牵制国民党部队进攻张家口,大举出击保定北部诸县,攻克了定兴、徐水等一直由国民党统治的县城。我和地委、县委的领导同志随军攻入定兴县城,成立了城关区。这次进城的重要任务是搜捕敌人,把日伪时期和国民党的党政要员基本上抓捕干净。因为我对城内情况比较熟悉,被任命为城关区区委书记。芳兰又是城里人,被任命为区妇联主任。
芳兰在执行这次任务时还有大义灭亲的行动。她的一个姨叔鹿某是国民党警察局督察长。芳兰进城以后就亲自带人从鹿家抓捕了他,并缴获了他藏在茅坑里的手枪。以后这把手枪一直在她手中很久,直到解放后上缴了。由于鹿某罪大恶极,被枪决了。从此谢家与鹿家成了仇人,再不往来。

谢芳兰与战友—— 经过战争洗礼的女八路
1947年党组织派芳兰到晋察冀边区妇婴卫生学校学习,培训妇女和婴幼儿的保健知识。1948年9月,由国民党统治的定兴县城迎来了八路军的队伍,在敌我双方激烈的交战中,芳兰是第一个冒着炮火冲进城门的人。当时城里的居民看到一名女八路骑着马、挎着枪冲进来,都认为是谢玉兰。谢玉兰(原中央候补委员、中共湖南省委原第一书记周小舟夫人,参加革命改名王宁)是谢芳兰的堂姐,是1938年参加革命的老干部,在定兴名气很大,所以定兴老百姓都以为是谢玉兰领着八路军来了呢。
1948年我们夫妻随着大军南下,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芳兰已经锻炼成为精干而果敢的革命干部了。解放以后在芳兰的动员下,她的父母积极支援国家建设,把大部分祖宅和土地都捐献给县政府,仅保留了几间房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