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山东省安丘市的文物普查工作者在位于安丘市吾山镇境内的太平山上,发现了一座距今140多年的防御工事―――太平寨,是早年当地人为躲避捻军而建,因为距刘家峪村较近,也叫刘家峪围子。安丘市文化局已将其申报国家及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寨全貌依稀可见
据《安丘县乡土志》载:太平山上“多古寨、石城,昔人避乱之处”。3月14日,记者驱车来到了位于太平山北麓的太平寨,目睹了这处修建于140多年前的防御工事。
太平寨修建在太平山向北延伸的一条山腿上,当地人也叫它“围子山”,其南对蜂腰路,北接鹰嘴山,四周陡峭,易守难攻。太平寨四周围墙全用玄武岩石板砌成。最宽处有2米,最高处有6米,周长1400米,整个山寨面积约46000平方米。
记者看到,南门瓮城内有射击孔和瞭望台,三个射击孔正对蜂腰路,蜂腰路地势险要,仅容一二人并排通过,可凭险而固守。围墙的东面、西面各有凸出的方形石堡,石堡的三面都有射击孔,用于抵挡来犯之敌。整个围子依山势而建,整体形状略呈三角状分布。
据刘家峪村刘桂登老人讲,山寨当时建有东门、南门、北门三个大门,可惜现在只有南门处的瓮城保存较为完整。寨子中部偏南旧时建有泰山行宫,庙北侧有水井,并建有蓄水池,今已荒废,围子墙外瓮城南侧建有山神庙。新中国成立初期,庙宇倒塌,现在又有信徒在围子里新建两座小庙,用于祭祀。后来增修时,围墙内部原有数百间石块、泥巴混筑的房屋,供避难民众住宿,据说,当年这里曾容纳一万多人。记者看到,这些房屋已经不复存在,只有房屋的石基任凭岁月的冲刷仍裸露在外面,清晰可见。
八村民众筑寨自保
太平寨作为一处军事防御设施,在历史上起到了保护当地村民免受战乱纷扰的作用。刘家峪村57岁的刘世宗正在山上放羊,他对记者讲,建太平寨是为防捻军的,日本鬼子来的时候附近村里的妇女儿童也都到这儿来躲避,鬼子几次来扫荡都没伤着人。
据史料记载,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农历二月二十三,农民起义军捻军自潍县进入安丘,为防捻军,当地富户地主,组织民众建堡、筑寨,自行防卫。?N山太平山周边八村公议在太平山北麓建寨。当时每村选一首领,各村民众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积极捐款、出工修建,历经四个月完工。建成后称为“太平山砦”,后演变为太平寨。据说捻军三次来犯,民众毫发未损。
太平山寨建成后,于1867年8月重修,伴随太平山寨的修建,?N山还在大安山修建了大安山寨,在马朗沟村修建了天城堡,在泥沟村修建了龙溪堡,在冷家山村修建了庆善堡。这两寨三堡在防御捻军、抵御匪患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古寨全貌依稀可见
据《安丘县乡土志》载:太平山上“多古寨、石城,昔人避乱之处”。3月14日,记者驱车来到了位于太平山北麓的太平寨,目睹了这处修建于140多年前的防御工事。
太平寨修建在太平山向北延伸的一条山腿上,当地人也叫它“围子山”,其南对蜂腰路,北接鹰嘴山,四周陡峭,易守难攻。太平寨四周围墙全用玄武岩石板砌成。最宽处有2米,最高处有6米,周长1400米,整个山寨面积约46000平方米。
记者看到,南门瓮城内有射击孔和瞭望台,三个射击孔正对蜂腰路,蜂腰路地势险要,仅容一二人并排通过,可凭险而固守。围墙的东面、西面各有凸出的方形石堡,石堡的三面都有射击孔,用于抵挡来犯之敌。整个围子依山势而建,整体形状略呈三角状分布。
据刘家峪村刘桂登老人讲,山寨当时建有东门、南门、北门三个大门,可惜现在只有南门处的瓮城保存较为完整。寨子中部偏南旧时建有泰山行宫,庙北侧有水井,并建有蓄水池,今已荒废,围子墙外瓮城南侧建有山神庙。新中国成立初期,庙宇倒塌,现在又有信徒在围子里新建两座小庙,用于祭祀。后来增修时,围墙内部原有数百间石块、泥巴混筑的房屋,供避难民众住宿,据说,当年这里曾容纳一万多人。记者看到,这些房屋已经不复存在,只有房屋的石基任凭岁月的冲刷仍裸露在外面,清晰可见。
八村民众筑寨自保
太平寨作为一处军事防御设施,在历史上起到了保护当地村民免受战乱纷扰的作用。刘家峪村57岁的刘世宗正在山上放羊,他对记者讲,建太平寨是为防捻军的,日本鬼子来的时候附近村里的妇女儿童也都到这儿来躲避,鬼子几次来扫荡都没伤着人。
据史料记载,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农历二月二十三,农民起义军捻军自潍县进入安丘,为防捻军,当地富户地主,组织民众建堡、筑寨,自行防卫。?N山太平山周边八村公议在太平山北麓建寨。当时每村选一首领,各村民众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积极捐款、出工修建,历经四个月完工。建成后称为“太平山砦”,后演变为太平寨。据说捻军三次来犯,民众毫发未损。
太平山寨建成后,于1867年8月重修,伴随太平山寨的修建,?N山还在大安山修建了大安山寨,在马朗沟村修建了天城堡,在泥沟村修建了龙溪堡,在冷家山村修建了庆善堡。这两寨三堡在防御捻军、抵御匪患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