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综合体吧 关注:166贴子:678
  • 0回复贴,共1

传统农村向未来新乡村的历史性转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传统农村向未来新乡村转型的发展路径,主要通过传统农业转变成现代乡村产业,传统社会性农民向现代产业型农民,传统村庄向现代乡村社区发展的整体转型来实现。
1. 新农民化。新农民化将围绕传统的社会性农民向新型产业农民转型来进行。劳动型、组织型及业主型农民将随着农村的大变革,不断产生,成为未来乡村发展的新主体,支撑新乡村的大发展。随着产权制度改革,农民资产的股权化,租赁、转让推动生产要素的加快流动重组,“业主性农民”得以加快发展。随着农村进一步改革开放,乡村功能加快创新,乡村产业创新将吸引与组织起非农人员加快投资乡村,将推动“新农人”群体的形成。以市场化为动力,以乡村产业为纽带的新型乡村产业工人群体不断壮大。
2.新农业化。一是农业经营主体法人化。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及其联合的产业共同体支撑乡村产业的发展。二是农业资源园区化与基地化。推动优势农业产业形成,促进优质农产品的原产地化创新。三是农业产业将以乡村产业的发展形态来呈现。主要通过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多元融合推动康养产业的发展,以及乡村新型服务产业的不断壮大来实现。四是适应市场多元需求的新变化,生态型农业、科技型农业、创意型农业、休闲养生型农业等新型农业加快创建,农业将由生产导向的单一业态向市场导向的多元融合发展的新业态转型。
3.新农村化。我国农村正在由传统农户为主体的自然村庄,向生态宜居、美丽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乡村转型。特色村庄加快发展,农村区域多样化中心加快形成。未来乡村将形成“特色小镇带特色村庄”乡村发展的新格局。未来乡村功能,也必将由单一的农民自组织,满足农户自身需求,向满足农户需要与对外提供多元化社会性综合服务相结合的综合服务体转型。未来乡村是产业兴旺、生活宜居、生态文明相结合的乡村社区。
4.新区域化。传统的工农、城乡、县域是相对分割独立运行的社会区域单元。未来新乡村将由工农、城乡相对分离转型到融合发展的新乡村。呈现特色小镇并特色村庄形成乡村中心,发挥乡村中心综合服务功能,乡村中心带动并引领村庄发展,村镇融合、村村一体,城乡融合互动,支撑区域社会经济创新发展,为乡村居民生产与生活提供综合服务的综合体。特色小镇、特色产业、特色村庄、新服务、新农民、新治理将成为未来新乡村的有力支撑。通过推进新乡村的新乡村经济、新乡村文化、新乡村社区、新乡村生态、新乡村政治建设来实现未来新乡村的发展。


1楼2021-06-22 21:2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