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的发展逻辑应该是先上下游其他厂商加入鸿蒙模块,而后以数量引导其他手机厂商加入。
举一个例子,现在智能家居做的成熟并且完整的应该是小米,但是小米有一个弊端就是品牌的壁垒还在,也就是说所有的家电必须是小米的才可以,尤其是主流的家电,如果我正好想用创维的电视或者格力的空调,那么这两样就被孤立哎智能家居的场景之外了。鸿蒙的逻辑是只要是加入鸿蒙模块的都可以接入智能家居这个场景里面,打破了品牌的壁垒,空调你可以选美的,格力或者其他,甚至以后的电视你也可以不买华为的如果有其他电视供应商选择加入鸿蒙的话。鸿蒙的劣势是观望者多,是被动的,因为鸿蒙有不确定性,小米的优势是都是加盟或者自己的品牌,可以主动的去推广。但是最后的模式应该是鸿蒙更有前景,也许最后不是鸿蒙成功,但是往远了看这种模式应该是对的。
举一个例子,现在智能家居做的成熟并且完整的应该是小米,但是小米有一个弊端就是品牌的壁垒还在,也就是说所有的家电必须是小米的才可以,尤其是主流的家电,如果我正好想用创维的电视或者格力的空调,那么这两样就被孤立哎智能家居的场景之外了。鸿蒙的逻辑是只要是加入鸿蒙模块的都可以接入智能家居这个场景里面,打破了品牌的壁垒,空调你可以选美的,格力或者其他,甚至以后的电视你也可以不买华为的如果有其他电视供应商选择加入鸿蒙的话。鸿蒙的劣势是观望者多,是被动的,因为鸿蒙有不确定性,小米的优势是都是加盟或者自己的品牌,可以主动的去推广。但是最后的模式应该是鸿蒙更有前景,也许最后不是鸿蒙成功,但是往远了看这种模式应该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