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看到了同学深夜发给我的独立学院转设职业本科的消息。
这件事说白了,还是政策和现实之间的博弈。
从理念来讲,民国时期,职业教育家黄炎培就一直在鼓励“职业教育的地位应该是一贯的、整个的、正统的”。
从趋势来讲,我国发展职业教育,是大势所趋。
从风声来讲,之前我看到过职业教育慢慢会给本科学历的新闻。
从宏观层面,这样的政策出发点绝对不是为了降低“独立学院”的地位,而是为了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且转设后的职业本科,是本科而不是专科。
所以从政策来说,其实是不存在#本科变专科#
但是政策和现实之间,有层层叠嶂。
比如走在教育改革前列的上海,初中升高中的时候,就要有一半的孩子上职业学校,上不了高中。所以才会有焦虑的家长,奋斗的“鸡娃”。
比如非全日制研究生。即便政策上鼓励,在就业现实中,还是很多企业不买账。
再如这次#转设#的事件,政策的推行是迅即的,甚至很多学生发现自己的学信网信息已经更新,如#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转设#,更新为xxx工程科技职业大学。
这符合国家政策层面提到的“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吗?
说白了,这种政策推行遇到阻力,不是学生的问题,是整个社会、用人单位对职业教育的看法问题。
在社会没有给予#转设#后的院校学生足够的“安全感”的时候,政策提到的“老人老办法”非常重要。
应重视学生的诉求,对于正在就读此类院校的学生,按照原来的名称注册学籍,获得普通本科学历。且校方与学信网保持一致,不可变更。
这本就是国家政策的提倡内容,希望在落实的过程中,校方真正妥善处理学生的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