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将对他人的【理解】规定为四层
第一层:表象层
指对具体意义或感受的理解。
例:词句义的解读,音乐的共情。
第二层:渠道层
指对行为模式的理解。
例:通过动机分析推断后续行为。
第三层:人格层
指对行为模式如何因刺激而改变的规律,即人格的理解。
例:通过需求分析推断后续动机。
第四层:超越层
指对人类本能和思维机制如何根据环境生成人格的理解。
例:根据认知科学研究如何诱导人的因果判定发生偏差。
又到了惯例的删楼整理时间,有几条回复一起被删了,希望不要介意
信任,最早的含义指相信对方的能力并加以任用,用于描述皇帝任用大臣,反映了信任实际上是居高临下,基于需求的。随着词义演变,信任泛指相信,引申出了信仰,听从和认为...正确的意思。
一、信任的严谨判定/定义?
考察当误解发生时信任发挥作用的场合,存在信任时人倾向于有利于对方的猜想,会因此刻意延迟与之相悖的判断,哪怕当前后者得到了更多的事实支持。(这时我们会主张去寻找更多的情报)
继续咬文嚼字,【有利于对方】具体指什么?这里很明显不是指利益上有利于对方,而是指能将对方正当化,那么正当化的标准是什么?指对方的动机符合自己的期望。提炼关键词:【期望】
于其他谈及信任的场合寻找【期望】的踪迹,不难发现信任其实就是“相信...能够胜任自己的期望”。
对【胜任】一词进行更加严谨的表述,得到定义:对对象行动结果的【预期】符合自身【需求】,则称在这一行动上信任对方。
注意到部分场合信任一词的使用省略了“在某一行动上”,此时被省略的部分可以结合语境进行补充。
二、信任的隐含意义
①基于需求:举个实际例子,当别人不相信你的解释的时候,不妨考虑一下,对方到底是希望你能给出一个具有说服力的解释,还是话里有话,向你暗示他对某种利益的需要或是别的诉求。注意到这一点,就能够解释为什么我们会莫名其妙地失去他人的信任,并不是因为说谎或是把事情搞砸,而是因为没有理解对方真正的需求。
②居高临下:期望的产生完全是其中一方单方面的行为,被寄托了期望的人立场上实际上是很被动的。如果期望过高,期望的破灭便理所当然,这完全是甲方的傲慢而非乙方的怠慢。
③期望判断:期望是根据已知推断未知的实践方法。无论是直接根据对方特定行为模式简单推断出的期望,还是根据对方人格复杂推演出的期望,都基于对对方的了解。因此信任的基础是理解,商业信任也至少要认识到彼此间的共同利益才行。
观看视频的话不能眼跳,比较难形成上下文的思维联系,不利于构建知识体系,不适合作为传播复杂知识的形式。
原生家庭对我最大的影响果然是对我过高的期望吧,目前这种说法的解释力最强,能说明为什么我有着强烈的结果主义倾向,对他人的看法敏感,容易感到自责,高估自己的能力,害怕承担责任,在考试和表演时过分紧张。
6.6
关于学习方法,删改自聊天记录:
有种错觉,就是努力自控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这个假设就好像假设人不睡觉就可以完成多倍的工作一样不太现实。人的前额叶就这么大,自控力是十分有限的,如何增加自控时间本身就是一门学问,而自责并不像我们无意识设想的那样能够生产自控力。
以课业学习为例,善于学习的人有驱动自身学习的技巧,比如,已经有的好学生形象会形成人设压力,寻找一个身边的人都在学习的环境则会形成环境压力,把作业压到截止线前能形成时间压力,这些压力对于你学习的需求都是正向的,尤其是好学生的形象会生成正反馈。
与增加驱动力相对,消除分心因素也能延长自控时间,例如寻找一个安静的环境,把手机等物品交给身边的人保管,通过加锁等方式增加打开游戏的繁琐程度,把需要关注的东西集中摆放在显眼的地方……
最后是关于目标评估的问题,高估自控力的同时往往会规划一个难以实现的目标,不能实现这个目标会生成负面情绪,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客观地评估自己的实力也很重要,比起考虑“我觉得自己能做到的”,记录自己前段时间的效率,基于此稍微提高要求,是更加符合实际并且有激励性的规划方式。
学习方法很重要,共勉。
6.7
有契约只有才有责任,否则只有无情延续的因果业力。然而弱小的个体更多时候没有拒绝庇护的力量,我们只是承受着别人的安排,很难有责任感可言。在社会上,责任和贡献一般仅仅是分摊成本和分配成果的工具。
《雨忆》(灵感来自3.28雨中散步,最终完成于6.7)
一
这只是一场普通的夜雨,却毫无缘由地与我结缘。那一天我神差鬼使,走出房间,走下楼梯,走入雨中,仿佛走入一个不可思议的梦——哪里来?哪里去?
二
情思在伞面上翻涌,滚滚淌落耳边;诗意在胸口凝滞,彷徨失了言语。
无名的树,无名的云,无名的天空,拥有名字的我便在这一片世界中无所适从了。被遗忘的风景披上夜色跃入雨幕,化作苦涩渗进双眼。我奢望有一本雨的辞典来为我注释雨中万物,而雨的文字的河流依旧自天空流入大地——逝者如斯,不曾停息。
三
长明灯的光芒自空中飘摇而下,飘入枯叶丛中,为我的双眼拾掇。阴影衬光斑轻舞,观者亦随影入画。一瞬,心弦为明暗的对比所牵动;又一瞬,视线因构图的巧思而流连,在雨幕摇晃的朦胧下融化了焦点……街与树与楼与天空,连成一片,而那灯的残影恍若远在天边。
四
奏鸣曲不息地鼓动我的耳膜,那洗刷伞面的雨花是回响的主旋律,那细密的击打声汇成弦乐不断绵延,吹开了屋檐垂珠的悠悠鼓点。我踢踏的足音在浅浅的水洼里划动,把黑色的小舟荡进下一段乐章,而船行的轨迹只是画出一串波纹,一点点融入茫茫雨夜,回归最初的寂静。
五
踏过一块块地砖,走过一盏盏街灯,我驻足在一条没有路灯的小径路口,黑暗好像扼住了我,把我拖入那条阴暗的林中道路。我的脚步踉跄,我的视野模糊,我脱力地蹲坐在地上,几乎要沉沉地睡去。雨一成不变,而感官在索要聒噪,索要痛觉,索要炫目的霓虹灯——然而小径前方只有黑暗……雨伞脱手,扑面而来的凉意将我惊醒,我抓起雨伞狂奔逃回了大路上。
六
湿意拉扯着我的裤脚,我拖拽着并未清醒的身躯勉强地前进,惦念着需要坚持的剩余距离。与人擦肩而过,诗意生发而无心言语;踏上一地落花,画意入眼而无意沉醉;途经一池小曲,音乐入耳而无暇倾听。目标的乌云漂浮在头顶,我仿佛是在追逐一场暴雨,心灵却因暴雨的临近愈发的压抑彷徨了,因为追逐使我一无所有。
七
雨停,收伞,将雨珠抖落,一时无言——这便是雨留给我的全部纪念吗?我似乎徒然浪费了时间。但有的雨珠还沾在伞上,而一种模糊的印象同样挂在我情绪的末端,当我试图追忆,一股暖流忽然溢满我的胸腔,使喜悦化作眼泪夺眶而出。再走一步就是街区,路灯由冷转暖。雨是冰冷的、悲伤的,然而却给我留下了回忆,使我不再一无所有,因此苦涩也变成了一种宽慰,使我感激起来。我回想起晒在阳台的衣物没有收进来,但这些现在都已经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