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滕县有顺口溜:金仓沟银王开,党家村鲁家寨,先数泰昌李二泉。提起桑村大地主李二泉,那真是四邻八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晚清时期,滕县乡村“八大家”一般指两张、一鲁、李、党、龙、杨、王八个家族,即张崇玉、王开村张凤阁、鲁寨村鲁景龙、桑村李二泉、党村党金石、峄庄龙振彪、和福杨姓家族、仓沟王修甫。桑村李二泉,从民国初到1938年间,在桑村和县城开设多处作坊、店铺,他发放的“宏泰号”纸币曾流通于滕县以东一百多个村庄。桑村泰昌府李家在当时是赫赫有名的“滕县八大家”之一。

桑村老街
清朝末年,以滕县为中心向山亭区境内辐射一条古道,从西湖里过滕县城,经东沙河再到桑村,桑村往东是茫茫的群山,用咱当地人的话说那叫“入了山套了”。从县城往东一路慢上坡,行约30里路就到了桑村西岭,过去这地方被称作“金沙岭,皇姑林,万丈欲高”,曾经是桑村一景。
爬上桑村西岭,高大的桑村围寨映入眼帘,一座石桥横跨“海河”,过了桥这就来到了西门外,围子墙高大壮观,有三人多高,外用条石垒砌,内填三合土夯打,顶宽近4米,上面设置了炮台、马面、垛口等。厚重的大木门,上面铆钉密布,围子门上方筑有阁门楼子。门前有专人把守,到了晚上围子门关闭,围寨内一片安宁祥和。这桑村围寨虽小,可谓固若金汤,比那县城的城墙都毫不逊色。
进入桑村围寨,一条大街直通东门,大街两侧商铺林立,店铺沿街而建,砖木结构,是鲁南地区典型的前店后坊式私营店铺模式。有蒸酒坊、杂货铺、豆油坊、钱庄、药铺等,贩夫走卒,往来商贾,络绎不绝。桑村又被称为“东城”,是进出东山里的门户,往来的客商必然会在这里打个尖,歇歇脚。
继续前行,就来到了大路口,东西大街和南北大街交汇的地方叫大路口,沿着大路口往南建有“三官庙”,往北不远有秦家胡同。大路口还有“对角三座庙”,关帝庙在大路口西北角,紧邻关帝庙北侧建有观音堂,观音堂门朝东,是座家庙似的庙堂。大路口东南角建有送子娘娘庙,当年求子纳福都要去找庙里的绿带子奶奶。这“对角三座庙”也是桑村一景。
一路东行,道路两旁是泰昌府的大宅子,瓦房林立,雕梁画栋,甚是气派。靠近东门的地方建有“火神阁”,桑村街里还建有奶奶庙(泰山行宫)、土地庙、龙王庙等。当年奶奶庙香火最盛,大殿里供奉着‘三仙奶奶’,每逢农历庙会,道首张教清带着十余名道士开坛做法,诵读经文,祈求风调雨顺,四季平安。桑村人常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那时候的人信仰积德行善,因果福报。
山西(音:找)子转世
道光年间,有山西商人来滕县经商,他们诚信待人,善于经营。做买卖的路子十分广泛,从针头线脑、芙秸杆草,上至绸缎,下至葱蒜,在他们手中都能做成大生意。本地人管他们叫山西(音:找)子。相传有个山西商人和桑村李瑞(字晓友)合伙贩杆草,山西人善经营,李瑞耐劳苦,二人通力合作,把生意做的风生水起。不数年,就攒下了不少银子。
桑村三面环山,明水环绕,山西商人渐渐喜欢上了这方风水宝地,于是花重金在桑村街路南建了几进院子的大宅子。宅院落成后,周边的老百姓纷纷前来看热闹,都夸山西人的房子气派,在桑村街那是蝎子拉屎——独(毒)一份。看热闹的人群里有一个老头儿,呵呵了两声说:房子可不孬,就是没有鼻。意思是房子建的再好,也抬不走啊。
过了不久,山西商人家中突遇变故,由于所攒银两都用来建了大宅院,一时犯起了难。这时候,李瑞倾囊相助,拿出自己攒下的银票资助他回乡。山西商人把账本、房契、地契全部交给李瑞保管,就匆匆返乡料理家事去了。这山西商人一去就好像人间蒸发了一样,二十余年,杳无音讯。有传言山西商人在路上病死,也有人说路遇土匪被劫财害命。这些年李瑞认真地经营着合伙的生意,每年都托人打听山西商人的下落,默默祈求上天保佑朋友早日归来。
一日,李瑞在门面房的过道里打了个盹,梦见山西商人牵着高头大马从大街上走来,笑盈盈地打量着他的大宅子。李瑞正欲上前说话,却被丫鬟吵醒了,原来是二儿子李兴德又添了个男丁。李瑞从梦中醒来,沉思良久,心说:这八成是子托生来请受家业的。这男孩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李二泉。李二泉名文祺(字文蔚),自幼聪明,善于经营,为人侠肝义胆,仗义疏财,人送雅号:李侠山,滕县人习惯直呼其乳名李二泉。
桑村酒香飘滕城
李二泉于民国年间先后开设“荣昌”、“宏泰”、“裕丰”、“春曦堂”等商号。“荣昌号”杂货店位于阁门里路北,坐北朝南,经营京广杂货、果品糕点等。“裕丰号”酒坊在老街路南,经营当地所产地瓜干酿造的薯干烧酒,还有高粱散酒。民国初年,李二泉尝试着把烧酒店开到了滕县城。因西湖盛产高粱,高粱散酒已非常出名,县城内大的酒馆有本源生、瑞兴公、兴盛和等,还有东沙河党家所开的德泉、瑞源等商号,李二泉经营的薯干烧酒一时打不开局面。
李二泉可是个精明人,于是就制定了各种促销方法。他让伙计在门前摆上桌子,用小酒盅倒满酒,让路上免费品尝;还推出行酒令,对仗工整者赠酒一壶。这样一来,吸引了各种层次的人前来品尝。接着又推出:前十人买三赠一,前百人逢九送酒的活动,引得众人争相购买。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这薯干烧酒是用东山产的地瓜干做原料,配以郭村泉的泉水酿造,酒品醇香四溢,绵甜爽口,一下子征服了县城人的味蕾。薯干烧酒开始大销,一时供不应求。
东山里盛产地瓜,家庭烧酒作坊还有很多,于是李二泉组织起这些散户,对酒水品质严格把关,帮着他们分销城乡,老百姓的地瓜干可以换成钱,日子也就不那么紧巴了。因售卖数量不限,还可以用地瓜干易换,所以销量很大,桑村的薯干烧酒还远销济宁、邹县、临沂、徐州等地区。李二泉又一鼓作气,把酱园、京广杂货店、果子店等开到了县城内,生意作的是风生水起,日进斗金,这个农村来的土财主渐渐令人刮目相看。

桑村老街
清朝末年,以滕县为中心向山亭区境内辐射一条古道,从西湖里过滕县城,经东沙河再到桑村,桑村往东是茫茫的群山,用咱当地人的话说那叫“入了山套了”。从县城往东一路慢上坡,行约30里路就到了桑村西岭,过去这地方被称作“金沙岭,皇姑林,万丈欲高”,曾经是桑村一景。
爬上桑村西岭,高大的桑村围寨映入眼帘,一座石桥横跨“海河”,过了桥这就来到了西门外,围子墙高大壮观,有三人多高,外用条石垒砌,内填三合土夯打,顶宽近4米,上面设置了炮台、马面、垛口等。厚重的大木门,上面铆钉密布,围子门上方筑有阁门楼子。门前有专人把守,到了晚上围子门关闭,围寨内一片安宁祥和。这桑村围寨虽小,可谓固若金汤,比那县城的城墙都毫不逊色。
进入桑村围寨,一条大街直通东门,大街两侧商铺林立,店铺沿街而建,砖木结构,是鲁南地区典型的前店后坊式私营店铺模式。有蒸酒坊、杂货铺、豆油坊、钱庄、药铺等,贩夫走卒,往来商贾,络绎不绝。桑村又被称为“东城”,是进出东山里的门户,往来的客商必然会在这里打个尖,歇歇脚。
继续前行,就来到了大路口,东西大街和南北大街交汇的地方叫大路口,沿着大路口往南建有“三官庙”,往北不远有秦家胡同。大路口还有“对角三座庙”,关帝庙在大路口西北角,紧邻关帝庙北侧建有观音堂,观音堂门朝东,是座家庙似的庙堂。大路口东南角建有送子娘娘庙,当年求子纳福都要去找庙里的绿带子奶奶。这“对角三座庙”也是桑村一景。
一路东行,道路两旁是泰昌府的大宅子,瓦房林立,雕梁画栋,甚是气派。靠近东门的地方建有“火神阁”,桑村街里还建有奶奶庙(泰山行宫)、土地庙、龙王庙等。当年奶奶庙香火最盛,大殿里供奉着‘三仙奶奶’,每逢农历庙会,道首张教清带着十余名道士开坛做法,诵读经文,祈求风调雨顺,四季平安。桑村人常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那时候的人信仰积德行善,因果福报。
山西(音:找)子转世
道光年间,有山西商人来滕县经商,他们诚信待人,善于经营。做买卖的路子十分广泛,从针头线脑、芙秸杆草,上至绸缎,下至葱蒜,在他们手中都能做成大生意。本地人管他们叫山西(音:找)子。相传有个山西商人和桑村李瑞(字晓友)合伙贩杆草,山西人善经营,李瑞耐劳苦,二人通力合作,把生意做的风生水起。不数年,就攒下了不少银子。
桑村三面环山,明水环绕,山西商人渐渐喜欢上了这方风水宝地,于是花重金在桑村街路南建了几进院子的大宅子。宅院落成后,周边的老百姓纷纷前来看热闹,都夸山西人的房子气派,在桑村街那是蝎子拉屎——独(毒)一份。看热闹的人群里有一个老头儿,呵呵了两声说:房子可不孬,就是没有鼻。意思是房子建的再好,也抬不走啊。
过了不久,山西商人家中突遇变故,由于所攒银两都用来建了大宅院,一时犯起了难。这时候,李瑞倾囊相助,拿出自己攒下的银票资助他回乡。山西商人把账本、房契、地契全部交给李瑞保管,就匆匆返乡料理家事去了。这山西商人一去就好像人间蒸发了一样,二十余年,杳无音讯。有传言山西商人在路上病死,也有人说路遇土匪被劫财害命。这些年李瑞认真地经营着合伙的生意,每年都托人打听山西商人的下落,默默祈求上天保佑朋友早日归来。
一日,李瑞在门面房的过道里打了个盹,梦见山西商人牵着高头大马从大街上走来,笑盈盈地打量着他的大宅子。李瑞正欲上前说话,却被丫鬟吵醒了,原来是二儿子李兴德又添了个男丁。李瑞从梦中醒来,沉思良久,心说:这八成是子托生来请受家业的。这男孩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李二泉。李二泉名文祺(字文蔚),自幼聪明,善于经营,为人侠肝义胆,仗义疏财,人送雅号:李侠山,滕县人习惯直呼其乳名李二泉。
桑村酒香飘滕城
李二泉于民国年间先后开设“荣昌”、“宏泰”、“裕丰”、“春曦堂”等商号。“荣昌号”杂货店位于阁门里路北,坐北朝南,经营京广杂货、果品糕点等。“裕丰号”酒坊在老街路南,经营当地所产地瓜干酿造的薯干烧酒,还有高粱散酒。民国初年,李二泉尝试着把烧酒店开到了滕县城。因西湖盛产高粱,高粱散酒已非常出名,县城内大的酒馆有本源生、瑞兴公、兴盛和等,还有东沙河党家所开的德泉、瑞源等商号,李二泉经营的薯干烧酒一时打不开局面。
李二泉可是个精明人,于是就制定了各种促销方法。他让伙计在门前摆上桌子,用小酒盅倒满酒,让路上免费品尝;还推出行酒令,对仗工整者赠酒一壶。这样一来,吸引了各种层次的人前来品尝。接着又推出:前十人买三赠一,前百人逢九送酒的活动,引得众人争相购买。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这薯干烧酒是用东山产的地瓜干做原料,配以郭村泉的泉水酿造,酒品醇香四溢,绵甜爽口,一下子征服了县城人的味蕾。薯干烧酒开始大销,一时供不应求。
东山里盛产地瓜,家庭烧酒作坊还有很多,于是李二泉组织起这些散户,对酒水品质严格把关,帮着他们分销城乡,老百姓的地瓜干可以换成钱,日子也就不那么紧巴了。因售卖数量不限,还可以用地瓜干易换,所以销量很大,桑村的薯干烧酒还远销济宁、邹县、临沂、徐州等地区。李二泉又一鼓作气,把酱园、京广杂货店、果子店等开到了县城内,生意作的是风生水起,日进斗金,这个农村来的土财主渐渐令人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