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艺术吧 关注:514贴子:4,530

回复:转载(李少春吧)李少春武功艺术浅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李少春先生流传后世的《野猪林》,武打确实是“盖派”风格。《响马传-观阵》的舞蹈据说是“余派”亲传。两出戏的唱腔,是综合“余、谭、麒”三派的李氏风格。


18楼2011-01-26 18:25
回复
    (转载)
    首先,因为王宪成的一篇文章劳神各位(不去搞自己的创作)在这里耽误时光!王宪成深感不安!王宪成的文章不是在搞什么学问更不是在附庸风雅!王宪成说点自己的心里话,似乎挨不着谁!喜欢则看不喜欢可以绕道而行,没有必要扯皮!真懂,王宪成前来学习,不懂装懂者,王宪成向您致敬啦!“然而却在某些“戏迷”中还在贩卖这类陈货,实在是可悲!确实可悲!”著书立说讲究实用事实说话,您讲不出依据,用文革的语言说话,您才最悲哀!用真名实姓讲真话,才是为人之道!那位说梅兰芳与谭富英不是一辈人的先生张口闭口“小谭”合适吗?小谭者是区分于老谭者——是那个年代(至少年龄高于谭富英先生的专家学者的)术语!如今“小谭”的儿子元寿先生已经高龄!您直呼“小谭”除了显示您不懂根本的礼貌之外,还能说明什么!一言以蔽之,王宪成做这篇文章属于一家之言,不代表任何人的意愿!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中,被转贴到此。各位同仁如觉不妥,可以用事实批评咱!无的放矢不属于做学问的本性!下面是王宪成针对对立面的意见新发表的一篇,欢迎正人君子批评指正!还是那句话,不懂装懂的伪君子请闭上尊贵的眼睛!!!李少春拜周信芳究竟学什么


    19楼2011-01-28 22:36
    回复
      (转载)
         周信芳所创立的“麒派”,在“海派”艺术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位置。然而京剧毕竟姓“京”。所以李少春之父李桂春艺名小达子,梆子班出身,工老生。又学皮黄,宗黄派武生。《独木关》《风波亭》《请宋灵》《打金砖》《狸猫换太子》都是他的拿手好戏。别看他外表“粗线条”,却很有些头脑,自己唱了一辈子戏,钱也赚了不少却落个“海派”称号。所以他要把儿子培养成京派大角。在少春幼年时便请两位北方教师名宿陈秀华说(余派)老生戏,丁永利说(杨派)武生戏。路子当然正宗,最终又让儿子拜在继谭鑫培之后又一老生圭臬余叔岩先生门下!当时就京派与海派的取舍曾经有过一番比较有趣的争论。1939年的《十日戏剧》发表多篇文章,标题就是《李少春完了》、《李少春真要完了》;其中有一篇《李少春可以不“完”》的文章这样写道:既打算投到京朝派的怀抱里,就该把海派色彩完全洗净。否则,“还要落一个摧毁京朝派的罪名”。李少春不负厚望,终于成为贯南北艺压群芳的京派大角,且声名远远高于“海派”艺术。
         京剧的主要表现程式基本就体现在“唱做念打”。先说“唱”,笔者有幸听过李少春早年的录音,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战太平》“号炮一响震天地”那段【西皮】,乍一听,简直跟余叔岩先生唱的一个味儿。此外,他演唱的《打渔杀家》、《奇冤报》、《定军山》、《击鼓骂曹》、《洪洋洞》等剧目,都颇具“余派”特色,且能在40年代的京剧舞台上,与其师兄谭富英先生的演唱争相媲美、难分轩轾。京剧现代戏《红灯记》中李玉和的舞台艺术形象,也是由李少春率先树立起来的。从珍贵的实况录音中,我们听到了他那精简的过门,口语化的唱段“提篮小卖拾煤渣”;以及那段脍炙人口的“临行喝妈一碗酒”,尤其是在“时令不好风雪来得骤”的“来”字上,李少春采用了中州韵的四声发音,把阳平的“来”字唱成“赖”字,仿佛梅兰芳先生唱《凤还巢》那句“女儿言来听根源”一样地韵味盎然……这是海派艺术根本无法比拟的。


      20楼2011-01-28 22:39
      回复
            再说“做”,京剧《野猪林》是杨小楼、郝寿臣的代表剧目。李少春把头本《野猪林》与二本《山神庙》串联起来,使剧中英雄的“豹子头”林冲有了雪恨作结的“豹子尾”。原来“菜园子”一场戏没有舞剑,杨小楼先生总想添上而终究未能,李少春酬其遗志;“长亭”一场则增加了生、旦的对唱,衬托出了林冲夫妻生死别离的凄惨;“发配”一场为了表现林冲在起解途中的落魄,李少春设计出新颖的“拨子”唱腔,并且戴着“手肘”走了一个“吊毛”;“山神庙”一场,林冲孤雄群战,一个人破十二个打手;现代戏《白毛女》李少春塑造的杨白劳,在逼写文书一场,杨白劳跪步上前,抓住穆仁智手里的笔,拉回来,被甩开后再扑上去,等他被抓住手在文书上按了手印后,紧紧盯住那个指头,一个“僵尸”挺倒下去,观众的眼泪也就随着流下来。这一点海派艺术望尘莫及。


        21楼2011-01-28 22:40
        回复
          (转载)
             继而说“念”;从留下来的实况录音中,我们听到了李少春那考究的念白。像《野猪林·白虎堂》一场斥责高球的大段念白:……卑职身为八十万禁军教头,怎能擅入白虎节堂?只因卑职在长街上购得宝刀一口,吹毛断发削铁如泥,正在欣喜之际,陆谦奉太尉之命传唤卑职带刀进府与太尉观看。陆谦之言我是怎得不信,太尉之命我是焉敢不遵?因此带刀进府,不想他……引来引去将俺引入白虎节堂!太尉到来不容分辩道卑职带刀行刺,就要斩首……这,这……这岂不是冤(呢)沉——海(呀)底——!接下来揭露高球阴谋的念白和“山神庙”一场“俺林冲自被奸命陷害就困沧州,在这老营之中充当一名军卒……京字京韵,也是海派艺术可望而不可即也!
             最后再说“打”;李少春的武功是继杨小楼之后的又一杰出代表。杨小楼以猴戏《水帘洞》闻名,李少春也以此为头炮戏,但在《水帘洞》后加上《闹地府》而别开生面。此戏在天津中国大戏院一演便轰动了天津。李少春扮演的孙悟空在“闹水”一场中跟头翻得高、起得冲;在闯“龙宫”时,轻轻拄点金箍棒(此为李少春从撑杆跳中的动作所演化),飘然如叶,一跃蹿登上(三张堂桌搭起的)高台,台下顿时掌声雷鸣。京剧《打金砖》是李桂春先生的杰作,李少春得其亲传。他在学习父亲的基础上,又想出许多新点子。李桂春在“绑子上殿”一场唱的是江阳辙,李少春则根据自己的嗓音,改唱余派的人辰辙;李桂春在“太庙惊魂”一场摔三个硬僵尸前后雷同,李少春则结合自己的武功,把“吊毛”、“抢背”和“倒扎虎”分别揉进三个硬僵尸里。在观众热烈的喝彩声中,李桂春先颔首自慰:“李门有子。”海派武打戏繁多,却没有一出能够超过李少春的精湛艺术。
            
             作为李少春表演声腔艺术的忠实崇拜者,俗人——我,真的不明白!李少春这位超级艺术大师,拜师周信芳究竟想“问”什么艺?


          22楼2011-01-28 22:43
          回复
               楼上朋友把“海派”说的一无是处;
            (1)李少春《野猪林》开打一场,“林冲揪住陆谦,左手扭臂、左脚踏肩,右手举刀,头微微左偏,眼睛怒目左斜视陆谦,然后刀劈陆谦,亮相。”典型的、高档次的“盖派”风格。
            (2)《野猪林》白虎公堂上高唱:“到如今这冤屈何处能申....”此乃标准的“麒派”唱腔。
            如果说“拜师周信芳究竟想“问”什么艺?”,不知这可算得一艺?
            其实名家大师“虚怀若谷,海纳百川”是一种艺术家的伟大意境。
            


            23楼2011-01-29 10:48
            回复
              “南派”在中国自成一大派系,当然有其独特的精妙之处。和武术界的“南拳北腿”的意思也差不多。各自都有“神功绝技”。


              24楼2011-02-01 13:11
              回复
                    这些根本不懂欣赏“李少春艺术”的棒槌,居然高谈阔论的评价“少派”艺术,不可思议,杯具的很。


                25楼2011-02-16 23:02
                回复
                  (转载)
                  无弦斋主
                  11位粉丝   44楼
                  此人有一个观点,当引起注意,这是一些人攻击或非议或不解少春先生的。就是所谓“没有听余叔岩的话”,“没有放弃其余而一门心思在余门扎到底”,“李少春学余却不像余,未真正学到余”。这种违背历史和当时实际,完全不符事实的怪论在某些一味崇余、将余“神化”、将余派艺术僵化者中有一定市场。故,光愤慨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剖析这种偏见的谬误所在。
                  2011-2-17 08:55 回复  
                  


                  26楼2011-02-17 11:34
                  回复

                    李少春启蒙恩师南盖北李之--李兰亭大师《乾元山》


                    27楼2011-02-21 22:36
                    回复
                      哪吒!


                      28楼2011-02-22 12:21
                      回复
                        过去的老武生名家往那里一站,就有大武生的气魄。


                        29楼2011-03-13 19:46
                        回复
                          楼上少说了一个,裴艳玲也是李少春先生的学生。


                          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18-07-05 08: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