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爱好者吧 关注:11贴子:18
  • 0回复贴,共1

非遗小常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1世纪初,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将长期以来进行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保护工作整体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我国于2004年8月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11年2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从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步入依法保护阶段。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总数位居世界第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
  (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五)传统体育和游艺;
  (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由来?
2005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2017年“文化遗产日”更名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何分类?
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有哪些?
独特性、活态流变性、传承性、综合性、民族性、地域性。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针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应当履行哪些义务:
(一)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
(二)妥善保存相关的实物、资料;
(三)配合文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
(四)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性宣传。


IP属地:陕西1楼2021-05-25 15:0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