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淡季的三月电影市场今春注定不平静,上映四天就斩获6000万的《越光宝盒》在票房走高的同时,也迎来口碑的两极分化:一边是90后年轻观众认为“笑了就好”,力挺《越光宝盒》是一部不错的喜剧片;另一边是曾经的“大话迷”痛斥“葡萄”刘镇伟晚节不保,名为向经典致敬,实为圈钱糊弄观众。
老影迷“倒戈”批“骗钱”
尽管刘镇伟在写给80后的公开信中称《越光宝盒》是他送给影迷的礼物,但连他自己都始料不及的是,对《越光宝盒》提出最大质疑的恰恰是那些曾经最忠实的“大话迷”。这些曾经的“大话迷”们犀利地指出刘镇伟早已“江郎才尽”,《越光宝盒》不仅无法达到《大话西游》让人“笑中有泪”的水准,使用的笑料也是恶俗低劣,胡乱拼凑的“恶搞”在一个半小时里对观众狂轰滥炸,让人食之无味。而网友“三错”更毫不客气地将《越光宝盒》评价为“贱片”,近音“钱片”,反过来读就是“骗钱”。
记者在影院的随机采访中也发现,很多观众对《越光宝盒》中过度的“恶搞”并不看好:如曾志伟版诸葛亮念叨个不停的“略懂”、郭德纲版曹操的挥洒长发扮女装、郑中基扮演的 “清一色”没完没了的 “屎尿”、包租婆包租公反复重复《功夫》等段落都被认为是滥用,不仅让人笑不出来,还多了几分反感。而调侃“鸟巢”、“毒奶粉”和“艳照门”等情节也与剧情没有直接联系,有生搬硬套之嫌,“除了特效和明星,大部分桥段大学生自己剪辑都可以做得出来。 ”观众黄先生如是说。
引自:http://www.changher.cn/wenhualishi/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