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终结吧 关注:7贴子:37
  • 2回复贴,共1

【趣味/来分析下】疫情第二年,4月是生产端通胀爆发的开始,岛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通胀对中国更不利,对岛国的影响更小。生产者通胀不一定会传导到消费者,就算传导到,对岛国的影响应该也是更小。反正已经死猪不怕开水烫了。岛国有过长期的通缩状态,他本来就用尽各种方法想摆脱通缩,导致岛国变成了欧美的试验场,参考日本经验的发达国家用CPI涨幅衡量什么时候提高利率(比如2013年2%的通胀目标),日本病走在发达国家之先,日本病就是僵尸病,利率高不起来增长也高不起来,自己买国债,困难突出表现为经济上的通缩,社会上的低欲望。
2020年的全球疫情让岛国重新坠入通缩。现在全球大宗商品通胀之下岛国仍然只是温和通胀。有别于消费者通胀,这次的通胀目前主要集中在生产者。生产者可能会传导会消费者,也可能不会。(不管核心通胀率。全口径。)
中日都有大宗商品进口的依赖(原油、铁矿石等),因而中日都面临输入型通胀的风险。但岛国仍旧宽松。

中国4月单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6.8%,问题是购进价指数同比+9%。按照往年经验(我做过年度的,懒得再翻出来了),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那今年强劲的规工利润势头是否可以保持下去是奇怪的。
岛国4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3.6%,低于中国+6.8%也低于美国+4.2%。在过去的2020年,岛国这个指标经历了长期负值。直到2021年3月,才同比+2.1%,恢复正值。恢复正值的时间比中国晚。中国出厂价指数2021年1月回正。
好在,本来2020年日本的通缩幅度就低于上次危机,即2009年的暴跌幅度。这次确实不同于上次是世界经济结构性的矛盾。
那么岛国的进出口价格指数同样在2021年3月以来恢复正增长,而且4月是进口价格指数大幅高于出口(按日元年同比3月进口+5.7%>出口+5.5%、4月进口+15%>出口+8.2%)。
所以4月就是全球大宗商品通胀爆发的月份无疑。

添柴加火上面:
疫情期间老美是大放水了,不涉及。岛国的情况。2020年1月岛国的M2是1042.8万亿日元,至年底是1136.9万亿,2021年4月是1161.8万亿,一年增幅9%,一年零四个月增幅11.4%。基础货币从2020年1月的514.1万亿日元至年底到606.5万亿,2021年4月来到644.9万亿,一年增幅17.9%,一年零四个月增幅25.4%。
日本的M2增幅跟中国差不多:2020年1月中国的M2是2023066.49亿元,至年底是2186795.89亿,2021年4月是2262107.12亿,一年增幅8.1%,一年零四个月增幅11.8%。区别在基础货币,中国基础货币从2020年1月的321597.94亿元至年底到330428.14亿,2021年4月来到318677.99亿,一年增幅微弱的2.7%,一年零四个月下降0.9%。中国显得很有节制,在2021年应该是考虑到大宗商品价格暴走,不便再刺激。没有基础货币点火,M2再强劲也不会持续太久。
那日本为什么继续添柴加火呢?我觉得是日本已经有经验了,知道自己国内需求疲软,再宽松增加基础货币,效果也就那样。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5-18 17:30回复
    所以岛国公司如果是利用央行购买公司债券促进利率下降这种宽松条件去周转海外业务的话,哪怕就促进了僵尸化,反正死猪不怕开水烫。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5-22 16: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