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对市场上的任何异动都会十分警觉,造成市场异动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不乏含有机构的观点;最近,就有这么一份研报引起市场的注意。著名投行(丹麦盛宝银行)发布报告称,“大宗商品价格将会继续上涨,通胀恐面临压力”。
大宗商品价格一直是市场非常关注的一个指标,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不仅能够反映经济的运行状况,它还是一个预测通胀压力很好的指标,不要小瞧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它们的异动有时将会直接影响到政府机构的决策、经济增长等,还可能影响到股市整体的估值。
那么,盛宝银行对大宗商品的这份研报,是如何看待未来市场表现的呢?盛宝预计,在未来的六个月内以下的三个因素将会推动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

第一,大宗商品需求端将会持续扩张。未来半年在受到快速增长的旅游需求推动下,原油的需求和平均每天增长520万桶的数量,使得原油的价格可能涨到80美元每桶。同样受需求影响而涨价的还有铜,随着大规模的复工,铜的价格可能重回2011年的高点,达到11000美元每吨。
第二,大宗商品供应端的相对短缺。根据盛宝银行的调查,目前的价格上涨部分原因是由于许多大宗商品生产商主观上没有大规模增产的意愿,他们一旦增产就将会打压价格。与此同时,这些生产商客观上也并没有完全从疫情中恢复,依然面临着生产的问题,这也抑制了产能的增速。
第三,货币因素。美元过去一个月的走弱,也提振了大宗商品的价格。因为大宗商品价格和美元指数往往是负相关的,如果未来美元可以持续保持目前下跌或者横盘的态势,同样会对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提供支持。
大宗商品的涨价还会继续上涨吗
从过去两个月内各国所发布的物价指数(PCE)、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以及企业生产物价指数(PPI)等指标均呈不断上升的态势来看,价格的上涨似乎也印证了盛宝的观点,即:未来短期内大宗商品的价格,还会继续上涨。因此通胀所带来的压力不容小视。

除了盛宝银行,很多大机构也都看好2021年的大宗商品市场。高盛认为,拜登的1.9万亿美元刺激计划将对大宗商品形成更强大的需求,大宗商品的结构性牛市正在启动。惠誉也认为,全球经济复苏将继续刺激工业技术需求,而因为供应短期内还是跟不上,所以工业金属价格仍将继续上涨。
2021年的大宗商品看起来还会涨,不过投资者也不用太过与担心,他应该是渐进式的;像去年那样的价格猛涨不大可能。大宗商品跟股票债券这些投资品有个很大的区别,它的储存成本很高,不管是铁矿石原油粮食,都需要储存场地和设备;另外,储存时也会有损耗,资本可以把大宗商品的价格炒高,但高价的大宗商品最终必须要有人来接盘;换句话说,不管工业原料的价格炒到多高,最后都必须要消耗掉,否则涨价就不可能持续。
当未来不可预知时,历史就是一面最好的镜子(独立见解,仅供参考)
大宗商品曾有过三轮大牛市,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有一个超级买家。
从历史经验看,大宗商品想要有牛市必须满足两个前提;第一,全球经济发展得不错。第二,必须是有一个或者多个人口大国在搞工业化和城镇化。这两个因素会消耗掉大量工业原材料,也因此能支撑得住商品市场的牛市。但是去年至今已经造成了全球至少10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这个损失让全球经济元气大伤,未来五至十年都很难缓过来。历史上的每一次危机都会对经济造成巨大伤害,2008年之前全球经济增速很高,但次贷危机之后,经济增速就下了一个台阶。

可以预见,疫情之后的经济增速相比2008至2019年还会再下一个台阶,全球经济不行,消耗的大宗商品必然会减少。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已经过半,而后起之秀的印度或者越南这些国家短期来看还达不到中国入世之后的发展程度。在没有新的超级买家出现之前,需求不可能大增,大宗商品的价格不大可能像之前一样长得那么快;再加上去年各类资产的大牛市都是放水涨起来的,如果看基本面,多数资产的价格都是虚高。对大宗商品来说,真正的供需才是决定价格的关键,对于那些可能供大于需的大宗商品,还是要注意大水退去之后的价格回落。

而在通胀方面,通胀应该算是目前市场上投资者最担心的因素之一,它对于市场的影响是系统性的,就拿美股三月份成长股的大幅下跌表现来看,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投资者担心利率的快速上涨,从而引发通胀的担忧;虽然目前通胀依旧温和,但投资者要持续关注大宗商品的价格变化,大宗商品价格的缓慢增长对经济和股市都是好事,一旦上涨过快引发通胀的担忧,甚至出现滞胀,届时市场很可能会迎来巨幅的波动。
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文内容来自汇查查(https://www.hcchk.org/),观点仅作为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大宗商品价格一直是市场非常关注的一个指标,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不仅能够反映经济的运行状况,它还是一个预测通胀压力很好的指标,不要小瞧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它们的异动有时将会直接影响到政府机构的决策、经济增长等,还可能影响到股市整体的估值。
那么,盛宝银行对大宗商品的这份研报,是如何看待未来市场表现的呢?盛宝预计,在未来的六个月内以下的三个因素将会推动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

第一,大宗商品需求端将会持续扩张。未来半年在受到快速增长的旅游需求推动下,原油的需求和平均每天增长520万桶的数量,使得原油的价格可能涨到80美元每桶。同样受需求影响而涨价的还有铜,随着大规模的复工,铜的价格可能重回2011年的高点,达到11000美元每吨。
第二,大宗商品供应端的相对短缺。根据盛宝银行的调查,目前的价格上涨部分原因是由于许多大宗商品生产商主观上没有大规模增产的意愿,他们一旦增产就将会打压价格。与此同时,这些生产商客观上也并没有完全从疫情中恢复,依然面临着生产的问题,这也抑制了产能的增速。
第三,货币因素。美元过去一个月的走弱,也提振了大宗商品的价格。因为大宗商品价格和美元指数往往是负相关的,如果未来美元可以持续保持目前下跌或者横盘的态势,同样会对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提供支持。
大宗商品的涨价还会继续上涨吗
从过去两个月内各国所发布的物价指数(PCE)、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以及企业生产物价指数(PPI)等指标均呈不断上升的态势来看,价格的上涨似乎也印证了盛宝的观点,即:未来短期内大宗商品的价格,还会继续上涨。因此通胀所带来的压力不容小视。

除了盛宝银行,很多大机构也都看好2021年的大宗商品市场。高盛认为,拜登的1.9万亿美元刺激计划将对大宗商品形成更强大的需求,大宗商品的结构性牛市正在启动。惠誉也认为,全球经济复苏将继续刺激工业技术需求,而因为供应短期内还是跟不上,所以工业金属价格仍将继续上涨。
2021年的大宗商品看起来还会涨,不过投资者也不用太过与担心,他应该是渐进式的;像去年那样的价格猛涨不大可能。大宗商品跟股票债券这些投资品有个很大的区别,它的储存成本很高,不管是铁矿石原油粮食,都需要储存场地和设备;另外,储存时也会有损耗,资本可以把大宗商品的价格炒高,但高价的大宗商品最终必须要有人来接盘;换句话说,不管工业原料的价格炒到多高,最后都必须要消耗掉,否则涨价就不可能持续。
当未来不可预知时,历史就是一面最好的镜子(独立见解,仅供参考)
大宗商品曾有过三轮大牛市,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有一个超级买家。
从历史经验看,大宗商品想要有牛市必须满足两个前提;第一,全球经济发展得不错。第二,必须是有一个或者多个人口大国在搞工业化和城镇化。这两个因素会消耗掉大量工业原材料,也因此能支撑得住商品市场的牛市。但是去年至今已经造成了全球至少10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这个损失让全球经济元气大伤,未来五至十年都很难缓过来。历史上的每一次危机都会对经济造成巨大伤害,2008年之前全球经济增速很高,但次贷危机之后,经济增速就下了一个台阶。

可以预见,疫情之后的经济增速相比2008至2019年还会再下一个台阶,全球经济不行,消耗的大宗商品必然会减少。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已经过半,而后起之秀的印度或者越南这些国家短期来看还达不到中国入世之后的发展程度。在没有新的超级买家出现之前,需求不可能大增,大宗商品的价格不大可能像之前一样长得那么快;再加上去年各类资产的大牛市都是放水涨起来的,如果看基本面,多数资产的价格都是虚高。对大宗商品来说,真正的供需才是决定价格的关键,对于那些可能供大于需的大宗商品,还是要注意大水退去之后的价格回落。

而在通胀方面,通胀应该算是目前市场上投资者最担心的因素之一,它对于市场的影响是系统性的,就拿美股三月份成长股的大幅下跌表现来看,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投资者担心利率的快速上涨,从而引发通胀的担忧;虽然目前通胀依旧温和,但投资者要持续关注大宗商品的价格变化,大宗商品价格的缓慢增长对经济和股市都是好事,一旦上涨过快引发通胀的担忧,甚至出现滞胀,届时市场很可能会迎来巨幅的波动。
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文内容来自汇查查(https://www.hcchk.org/),观点仅作为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