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小舟(2010-03-22 10:20:51)
标签:情感上戏同学 分类:恰同学少年
这篇文章我写了好久。
我写不好。
可还是要写出来。
因为我希望我们,或者更多的人,能够记住她。
3月11日,星期四,在去图书馆的路上,我忽然担心起小舟。不知道她最近过得好不好。于是我开始拨打她的手机,可是打了很久,没有打通。我想,明天再打吧。
3月12日,星期五,早晨我接到王琦老师的电话。她说:“小舟去世了。”
第一次见到小舟是在七年前的上戏考场外。她穿着洁白的羽绒服站在绿茵茵的草坪边,在一群盛装打扮的女孩中,清纯得像一捧春雪。
最后一次见到小舟是在去年秋天的北京。她幽幽地对我说:“我到今天才真的体会到林黛玉的心境。”
小舟生于1984年3月9日,卒于2010年3月10日。时年26岁。
送她走的那天,漫天飞雪。
我不想再繁述她是如何优秀如何完美。毕竟人们总是容易质疑完美的真实性。只有我们在现实中亲眼所见的人才知道,一个能把每件事情都做到极致的人是何等的难得。我只是不知道在小舟离去后,还会不会有一个人,一个与我如此亲近的人,让我在课业上如此地崇拜,在生活中又如此地喜爱?
我承认自己骨子里略有些骄傲自大的成分,这个讨厌的东西使得我不会轻易为谁折服。然而我亦感谢上苍让一些无比优秀的女孩出现在我的生命里,令我为之折服,为之向往。可惜,她们停留的时间都是如此短暂,不是生离,就是死别。生离还有重逢的一天,死别呢?
小舟,我再也见不到你了。
那天我看到用来放哀乐的机器是你大学四年一直用着的蓝色录音机,于是我想起你用你标准的美式发音为我录制口语朗读材料时的情形;
想起你的海豚音,你宛如天籁般的圣母颂;
想起入党决议中你平实善良的发言;
想起慰问演出时你翩然的舞姿;
想起你装小猴子的可爱表情;
想起南湖的菱角,乌镇的棕子;我们买了顶蜡染的蓝布帽子,装扮得土土的,在洒满阳光的青石板路上欢乐奔跑……
小舟,想起这些怎不叫人难过呢?
然而我最难过的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时我的粗心大意。你那时述说起进入社会的烦恼,感叹人性的丑恶,我却没有在意——当时的我刚刚经历完一场旷日持久的混战,觉得人生有烦恼是再正常不过了。甚至你向我提到黛玉时,我亦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句:“若像林黛玉一样就没法活了。”
你一定是失望了。你以为我可以理解你,而我没有。
或许正如轶华说,你太为人着想,有烦恼也不愿意倾诉。什么也不明白的我,完全没能领会你话中的深意。我怎能将素日开朗的你与林黛玉联系起来?
等我明白的时候,已经迟了。
小舟,你听过这个故事吗?有一位当医生的父亲,永远只给他的孩子喝纯净水,因为他觉得别的水里都是细菌,太脏了,可是喝着纯净水长大的孩子,因为缺乏对细菌的免疫力,有一天突然死去了。林黛玉的悲哀,就在于她太纯粹,而社会并不纯粹。纯粹的人如何存活于不纯粹的社会?曾经有一个大观园让黛玉纯粹地活着,这个大观园我们也曾有过,那就是我们的校园。那里是我们的净土,我们的天堂,那里有我们最美好的时光。
可是终于有一天,我们毕业了。
年底吴老师打来电话,询问你的状况。他说:在学校里我们太保护你们了,可社会和学校是不一样的,你们要学着适应社会,要坚强,不要被一些不好的东西打垮,这些话你一定要转告小舟。
可是我还没有来得及转告,你就去了。你走得那么匆忙。
你的一生那么完美,那么干净,那么……短。你铺了上好的纸,研了上好的墨,蘸了上好的笔……却没有来得及作画。
那天阿姨反反复复说着两句话,叫人肝肠寸断。
“小舟好多心愿都没有完成,我们余下的日子便是替她完成心愿。”
“小舟啊,就这样干干净净去了,连场恋爱都没谈过呢!”
是啊,在那段青春的岁月,在那个美丽的地方,在大家都做着甜美的梦的时候,只有你,孑然一身,安静悠然。问你为什么,你说,总要找个能心灵相通的嘛!
可是能和你心灵相通的男孩子,在哪里呢?
原来这个世上真正做到“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是你,小舟。
你在人世间轻轻走这一遭,似轻燕拂水,没有留下太多的痕迹。可是在我们心中,你已经定格成你最美好,最美好的样子。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永远不忘记。
标签:情感上戏同学 分类:恰同学少年
这篇文章我写了好久。
我写不好。
可还是要写出来。
因为我希望我们,或者更多的人,能够记住她。
3月11日,星期四,在去图书馆的路上,我忽然担心起小舟。不知道她最近过得好不好。于是我开始拨打她的手机,可是打了很久,没有打通。我想,明天再打吧。
3月12日,星期五,早晨我接到王琦老师的电话。她说:“小舟去世了。”
第一次见到小舟是在七年前的上戏考场外。她穿着洁白的羽绒服站在绿茵茵的草坪边,在一群盛装打扮的女孩中,清纯得像一捧春雪。
最后一次见到小舟是在去年秋天的北京。她幽幽地对我说:“我到今天才真的体会到林黛玉的心境。”
小舟生于1984年3月9日,卒于2010年3月10日。时年26岁。
送她走的那天,漫天飞雪。
我不想再繁述她是如何优秀如何完美。毕竟人们总是容易质疑完美的真实性。只有我们在现实中亲眼所见的人才知道,一个能把每件事情都做到极致的人是何等的难得。我只是不知道在小舟离去后,还会不会有一个人,一个与我如此亲近的人,让我在课业上如此地崇拜,在生活中又如此地喜爱?
我承认自己骨子里略有些骄傲自大的成分,这个讨厌的东西使得我不会轻易为谁折服。然而我亦感谢上苍让一些无比优秀的女孩出现在我的生命里,令我为之折服,为之向往。可惜,她们停留的时间都是如此短暂,不是生离,就是死别。生离还有重逢的一天,死别呢?
小舟,我再也见不到你了。
那天我看到用来放哀乐的机器是你大学四年一直用着的蓝色录音机,于是我想起你用你标准的美式发音为我录制口语朗读材料时的情形;
想起你的海豚音,你宛如天籁般的圣母颂;
想起入党决议中你平实善良的发言;
想起慰问演出时你翩然的舞姿;
想起你装小猴子的可爱表情;
想起南湖的菱角,乌镇的棕子;我们买了顶蜡染的蓝布帽子,装扮得土土的,在洒满阳光的青石板路上欢乐奔跑……
小舟,想起这些怎不叫人难过呢?
然而我最难过的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时我的粗心大意。你那时述说起进入社会的烦恼,感叹人性的丑恶,我却没有在意——当时的我刚刚经历完一场旷日持久的混战,觉得人生有烦恼是再正常不过了。甚至你向我提到黛玉时,我亦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句:“若像林黛玉一样就没法活了。”
你一定是失望了。你以为我可以理解你,而我没有。
或许正如轶华说,你太为人着想,有烦恼也不愿意倾诉。什么也不明白的我,完全没能领会你话中的深意。我怎能将素日开朗的你与林黛玉联系起来?
等我明白的时候,已经迟了。
小舟,你听过这个故事吗?有一位当医生的父亲,永远只给他的孩子喝纯净水,因为他觉得别的水里都是细菌,太脏了,可是喝着纯净水长大的孩子,因为缺乏对细菌的免疫力,有一天突然死去了。林黛玉的悲哀,就在于她太纯粹,而社会并不纯粹。纯粹的人如何存活于不纯粹的社会?曾经有一个大观园让黛玉纯粹地活着,这个大观园我们也曾有过,那就是我们的校园。那里是我们的净土,我们的天堂,那里有我们最美好的时光。
可是终于有一天,我们毕业了。
年底吴老师打来电话,询问你的状况。他说:在学校里我们太保护你们了,可社会和学校是不一样的,你们要学着适应社会,要坚强,不要被一些不好的东西打垮,这些话你一定要转告小舟。
可是我还没有来得及转告,你就去了。你走得那么匆忙。
你的一生那么完美,那么干净,那么……短。你铺了上好的纸,研了上好的墨,蘸了上好的笔……却没有来得及作画。
那天阿姨反反复复说着两句话,叫人肝肠寸断。
“小舟好多心愿都没有完成,我们余下的日子便是替她完成心愿。”
“小舟啊,就这样干干净净去了,连场恋爱都没谈过呢!”
是啊,在那段青春的岁月,在那个美丽的地方,在大家都做着甜美的梦的时候,只有你,孑然一身,安静悠然。问你为什么,你说,总要找个能心灵相通的嘛!
可是能和你心灵相通的男孩子,在哪里呢?
原来这个世上真正做到“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是你,小舟。
你在人世间轻轻走这一遭,似轻燕拂水,没有留下太多的痕迹。可是在我们心中,你已经定格成你最美好,最美好的样子。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永远不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