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玉吧 关注:2,790贴子:22,574
  • 7回复贴,共1

屠苏,红玉重返天墉城,紫胤真人和红玉关于情、道的论辩“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屠苏,红玉重返天墉城,紫胤真人和红玉关于情、道的论辩
“道”——若应了禅意,自来处来,往去处去,虚空中无处是起始与归途,活着越久,周遭人与物皆化尘土,人海茫茫,说穿亦是孑然一身。
“情”——人的感情真好,执着,炽烈……即便许多时候在那些成仙得道者眼中,全无道理,愚不可及,那又如何?太上忘情亦并非无情啊……
庄子齐物论:虽说引人唏嘘,但从古至今世间变幻不正如此?相传女仙麻姑有云“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来亦非夸大之词。沧海桑田,在无尽的千年万载之下不过转瞬,人有寿限、国有寿限,万物皆然。
红玉的这段话与庄子也非常契合,让我想起:“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清代胡文英如此说庄子。
这一句“冷眼看穿,热肠挂住”,即是逍遥。
执于“情”之所衷,情是红玉姐身上的一个重要标示——主人放眼望去,这山下滚滚红尘,又有几人不是痴傻无明?而换作红玉,倒宁可永远莫要窥得天道、莫要无爱无恨……
在这世上,无论活得长久还是短暂,能够寻到一人陪你一同看这锦绣天地,便已胜过无数。
她早该看透了,紫胤的话也是传达这样的意思。但终究还是“不愿”,不愿勘破,毋宁说是舍不得勘破,红玉非常恋眷红尘。
其实红玉姐心里喜欢的那个人是师尊,游戏内外已经明确。但从双方的对白里,我们还是能看到不同,像是在辩述一件无关对方也无关于己的事,以论道问道的方式来谈“情”——主人曾言,身为剑灵,早该抛却浮生爱恨……如今想来,我的确是窥不破,这世间种种情仇,我依然……放不下了、释怀不了。
让红玉姐释怀不了的是“这世间种种”,而非一人,一事。
那么对于“我”自己的情呢?红玉的态度:红玉从来不求寻觅大道,也不求超凡入圣,仅仅思慕一人……何错之有?
然而之前红玉确实犹疑了——一开始,虽遵从主人之命,于公子身边护守,然而日渐相处……已将公子视作自已亲人一般……剑灵早该抛却七情六欲,此话或许可笑,却乃我肺腑之言……
剑灵本该抛却浮生爱恨,这大约是紫胤一直劝导她的,所以才有后来这一段对白。
并且关于红玉姐的去留问题,之前师尊一直把这个提上日程——待那处事了,我……仍会回到昆仑……
今次……若能再次回到天墉城,之后千年万载,红玉仍有许多时日陪伴主人左右,已觉幸甚。
如有来日,许下约定。这里紫胤是想着屠苏的事了结后,仍是归还红玉自由。红玉是若还有命在,仍然相伴万载来守候。你是我的归宿,如今我要和朋友们一起赴一场生死患难。这世上如果没有可以让你甘愿赴死的人,活着何其无趣?屠苏之于红玉,是亲人。同样重要。屠苏承情——承此盛情,无以为报,惟望此行顺遂,换得……万千生灵一夕太平。
屠苏与红玉是一路人,红玉是可托付的。他想,红玉是明白的。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一段感情线,非关风月,只为真心。
这是我对这段对白的全部理解。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5-08 11:55回复
    紫胤真人和红玉姐关于道的相执相左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和关键点。我想说其实红玉认可的是屠苏,他们是同一路人。红玉和紫胤接近一种较危险的感情关系。灵魂相伴,而谁也无法说服对方。这才是成年人之间的感情达现。
    “远方有位故人,我想和他一起终老”,能相伴余年的知己,是于千帆过尽,爱情燃熄过后的亲人。他们是亲人,而这种身份已经高于一切。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5-08 12:14
    回复
      2025-05-18 11:13:11
      广告
      紫胤和红玉的对话正是在谈道与情。
      我想关于道和情,两人都是深知对方想法的,但都无法说服对方。所以千百年过去,再次谈起,只能是淡然平静诉说自己的想法。我想紫尊重红的这种想法,所以并不辩驳,只是为了表示自己不能认同,而轻轻说一句“当真痴儿”。
      当时截了两人对话的图,我当时给红玉穿的是她平时所穿样式,但配蓝色的衣服。山颠之上,清气所钟,夕阳中两人的背影给人一种肃然又爽朗的感觉。好象人与景已融为一体,没有任何突兀。
      我觉得红玉之所以仍要回到昆仑更像是要去陪伴知己而非伴侣。虽然紫、红两人关于道和情有着不同的看法,但他们各自的执著又是如此相似,加之两人又都不被世俗礼法所困,或许正是被对方的执著和洒脱所吸引,而使两人看起来十分合拍。
      玩游戏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这两人之间会有什么儿女之情,是来贴吧才看到,当时非常震惊,至今不解。
      包括后来去玩DLC,还特别想要找到胤玉CP的蛛丝马迹,结果豪无所获。他二人相遇及一些对话,似乎更印证了两人之间思想上的不同,但又有种相通的更深层的东西。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05-08 22:05
      回复
        两个人的感情是水到渠成,感情到了双方的关系自然不言而喻。没有撕心裂肺也没有误会重重。而紫胤的性情是外寓清寒,而内里温润若水,润物细无声。他在天墉拘谨,而千古剑灵中则又是颇有江湖气,和各色人物打交道,处世淡泊,心远自安,出世感强的一个人。而要出世必先入世,红玉姐让他开始思考了修仙为何,也开始思考自己的情。红玉的道并不倡导一味苦修,人这一生,不只是给人家做儿女,还有为人妻为人夫,给人家做父母。在每个位置上都承担不同的责任。使他的生命变得完整。
        不懂干什么要写成悲一路的情感互动。他们的感情应该是inner peace——心灵的宁静。红玉回转天墉,对紫胤她更像是去陪伴知己,而非伴侣。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05-13 10:56
        回复
          主题诗词——紫胤真人
          昆仑百千丈,不知日月衰。
          花光侵长袂,流云向人飞。
          净色寒如水,歌啸动清辉。
          天道虽已悟,犹解浮生悲。
          “花光侵长袂,流云向人飞”,高雅负于流云。花色光彩更如滚滚红尘。“侵”字暗示身染红尘,紫胤未负流云,反身入缥缈,天道已悟,然终尝“浮生悲”。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陶渊明《闲情赋》
          将一片柔情淡化在了俗世里,将高雅的情志寄于浮云。和其光,同其尘。“与世浮沉,随波逐流而不立异”。
          “涵蓄着光耀,混同着诟尘”,含敛光耀,混同尘世。不为外物所羁。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05-14 11:52
          回复
            关于喜欢,得到:红玉对紫胤不是喜欢爱豆的追星式恋爱恋情。非要比照的话,襄铃喜爱屠苏是把他当成自己的爱豆一样喜欢。
            知君仙骨无寒暑,千载相逢犹旦暮。
            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这里的陈述都经历过了相当大的时间跨度。无关乎一见倾心和一见钟情的第一印象带给人的情感冲动,并由敬爱相知之情生发。而他们却仍是令人一眼万年的初见,两人有过一段相视的镜头,又别过脸,各自打量。初次见面就是两者相互之间打的哑谜。也理解作:这是禅机,
            红玉并非一见钟情于紫胤或对方一见钟情于她
            紫胤大概第一眼觉察了红玉可能是剑灵
            岁月不知数。
            不拘泥于形貌,也不被一些不同寻常的特异所吓退,屠苏和少恭这样的人需要的是没有杂质的包容。少恭遇到了巽芳,而屠苏则遇见晴雪。
            或许他人多少也能够做到这些,但是始终陪伴在身边不离不弃倾心相待的,一人足矣。
            而红玉和紫胤又是另外的故事。
            红玉对爱情的想法在此处已经表露无疑。
            喜欢一个人不是依附他或者被动地接受保护,即便对方再如何强大也是一样,因为心灵的强弱并非以武力来衡量。
            这一点上,故事里的红玉、晴雪、巽芳无疑都已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而襄铃这个年纪尚幼的狐妖却还处在懵懵懂懂的成长之中。
            屠苏晴雪作为主角要串联起整个故事,其余人都是他们感情的见证者。而能见证夕阳恋的,唯有时间。经年之后,在红玉回想起安陆时初见,紫胤真人仗剑白雪,负手浩荡间仿似涛生云灭。这才是真正的“千载相逢犹旦暮”,在忆及初时才惊觉往昔之人风华灼灼,光阴荏苒不会令故人风采消磨,反而更加的熠熠生辉。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05-25 23:14
            回复
              我对胤玉的情感定位在敬爱和相知之情。男女情爱不能说没有,而是没那么多。紫胤真人红玉关于道与情的理解是一个问题,两个方面,此消彼长。一个求“忘情”,一个证“逍遥”。
              如果论大悟,那这个人一定是红玉而非紫胤。
              真正窥不破的是紫胤。
              人生而有性,性受外物所动而生情,情无高下、无正误,情生喜恶,喜恶致念想,而滚滚红尘中,痴傻无明之人,何尝是因为有“情”呢?分明是因为为念想所累。
              红玉有一句话,“太上忘情并非无情”,确是“大悟”无疑。而红玉——“此后千年万载,红玉仍有许多时日陪伴在主人左右,已觉幸甚。”
              正应了古人“圣人应物而不累于物”之说。“忘情”并非“无情”。《世说新语》中有言:“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正是指人在抛却喜恶、不存念想之时,才能做到“情之至”。
              心来则往,顺遂自然,方至“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境界。
              紫胤想做到忘情,曾于红尘行走的他对世间情爱之事已看极淡。紫胤曾经行走于红尘之间,未有涉身尘世,心远即自安。终究是隔岸观火,心系故人、心系爱徒,爱剑成痴,虽不外露,又与常人何异?淡泊如他,却也不能免俗。未曾历由,如何勘破?不经情,又谈何忘情?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1-06-11 00:39
              回复
                ……是啊,人的心如何能说放下就放下,落花固有意,流水却无情,我又怎么会不知道呢……
                有什么笑不笑的,活得久了,许多心念便被消磨掉,不敢再去争些什么……少恭这样,叫我羡慕还来不及。
                前尘旧事,不提也罢。
                这种时候女子的失望和难过,这样“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心有灵犀一般的感觉,通常是相互的,女子非常确定男子也对她有情,于是抛下女性的矜持大胆表白,却惨遭拒绝,那种感觉实在不好受。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1-07-04 22: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