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说明一下我的情况。
本科在双非二本院校国贸专业。2018年全年准备考研,一战2019考研报考清华大学375分复试被淘汰。2019年毕业后去了东京一所语言学校。2020年6月份在东京决定考研,当时受疫情影响语言学校的网课我基本不上,每周自己打工赚生活费,算是在职备考。9月末回国开始全面备考,最终参加2021考研初试380分上岸武汉大学。
考研拼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心态。由于很多考生看到这篇文章时是急于寻找一些知识上的帮助,因此我会先从初试四个科目讲起。但是心态的重要程度绝不亚于学习,因此开篇点出。最后还会说一些其他备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择校问题。
知识的学习
一、英语
把英语放在第一个讲是因为,语言都很吃长期积累,短期不会有太大的成效。有些老师讲英语的时候拿出某年的某篇阅读,用他所谓的方法甚至不用看文章就能做题,当时看着觉得很爽,但是这现实吗?不看文章听了他的课就能直接做题?那英语这科目还有考试的必要吗?英语想拿高分还是要积累词汇、语法、语感、题感。技巧只是次要的。
英语这个科目每个人基础不同,备考方法就会千差万别。比如我语法比较好,所以从来没有听过长难句。初期听了单词课,阅读课。觉得单词课听的词根词缀还是很实用的,阅读课只有一个实用的点就是:先看题目再看文章。另外一个所有人都能借鉴到的经验就是重视单词和真题。
首先,单词一定要坚持背,至于一天背多少,完全看个人。比如我二战的时候可能一天只背10个生词或短语,复习10个背过的单词短语。但我会看单词的英文解释以及每一个生僻意思,并且每一个意思都会看很多例句。所以每天背单词的数量虽然不多,还是要花起码一个小时。而有些同学可能一天背几十个几百个,只背单词最常见的意思,这也是可以的。背多少单词要看个人的英语基础和学习习惯。
其次,分析英语的试卷会发现阅读分数占比高而且比其他题型更容易掌握方法,因此有句话叫“读阅读者得天下”。我是认同这句话的,因为在准备阅读的过程中会掌握很多短语、句子,这些对完形填空和新题型都有帮助。说到底还是那句话:语言的要义就是积累。试想,如果每个单词都认识,那知道了简单的语法就可以猜得到大概意思。如果通篇没几个认识的单词,那再好的语法和做题技巧也于事无补。我第一年曾经背过考研阅读的文章,背了大概三个年份的阅读,放下材料之后能通篇复述出来的那种。这个方法不建议使用,性价比太低了。后来我做了1986年考研英语开始的所有真题(除翻译和写作以外)。到考试的时候好像差了两年没有做。我第一年会把自己做真题时候遇到的生词和乍一看划不好成分的句子都摘抄到笔记本上,有时间就拿出来看一看。已经掌握的单词和句子就Leave it,自己不会的弱处常看常加强。这样缕了十年以上的真题之后就会发现: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生词每过几年可能就会重复。考研英语的词汇其实是比较固定的:不会有太多太偏的生词和短语;同时,也不要指望自己能做到在考场上遇不到生词。我认为阅读主要训练的就是尽最大努力掌握词汇,同时划好句子成分,这样偶尔遇到生词依然能猜到作者想表达什么,或者根据题目跳过生词找出答案。
最后,完形填空由于题目多分值小、新题型由于类型多,我都没有特意准备。单词储备够了、成分划明白了,这两个题型其实也就水到渠成了。翻译同理。写作我第一年看了作文课,我觉得作文的要点就是多练。不用准备太早,九月份左右开始即可。老师讲的套路不要光听,要自己动手写,就像小学时候学语文造句扩句一样。写作一般分三段,掌握每段基本的内容之后,多加练习即可。至于段间逻辑,我认为正反论证法、因果分析法都很好,好上手而且实用。至于是否要背诵范文同样因人而异,我本人没有背。但今年一起上岸武大的女生准备作文的方式就是每天背范文,最后也考了80多分。
以上是第一年备考英语的经验。第一年考研结束之后,毕业之前顺便报了六级,听了听唐迟的六级课程,考了520分。第二年由于时间比较紧,我只做了2010年以来的考研英语真题,写作是10月份之后开始准备。写作一定要注意卷面、字迹工整!这点很重要!我第二年还用有道和一个叫“微软爱写作”的公众号纠正了语法。最后,背单词贯穿每一天,我用的软件叫“不背单词”,个人在此推荐。
二、基础课
基础课还是要理解,只靠背是不行的,不背也是不行的。随着法硕报考人数的增加,培训机构的成熟化,考试难度也一直在增加。最近几年很多题目和法考难度差不多,法本和非法本的客观题大部分也开始重合。
刑法
刑法体系很清晰:总则、分则。总则分为:犯罪论、刑罚论,分则就是八章的罪名。所以刑法学习框架清楚,难的是内容,怎样区分罪与非罪、一罪数罪、此罪彼罪。在学习基础课的时候,要注意理解每一个制度背后的原理。法学是人文社会科学,因此多数时候可以从生活出发理解制度背后的原理,这样总则背诵起来不会太难。背分则也一样,分则乍一看觉得很多,许多同学就被吓住了。其实很多罪名只看名字就能写出四要件,比如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乍一看会觉得好长,其实看罪名就知道了,和税相关:侵犯的客体就是国家税收管理制度;客观方面把罪名稍微讲讲,就是指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行为;主体是自然人和单位;主观方面就是故意。这样的罪名其实有很多。背分则的时候需还要注意两点:一是要背好分则各章有哪几个小节、每个小节下面都有哪些罪名,这样知道了共性的特征可以推出各个具体罪名个性的特征,而且有助于区分罪名之间的区别。比如投放危险物质罪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一个是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一个是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区别就显而易见了。二是共性的内容不要记,只记例外。例如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这一章多数罪名单位可以构成,那就记哪些犯罪单位不能构成。
推荐老师:第一年我听的是陈永生老师的网课,暑期在文运面授班也由陈老师讲授。对于非法本的同学来说,刚接触刑法我觉得陈老师是不错的选择,因为他讲的课通俗易懂。但如果是有一定基础的法本或者二战的同学,我建议听于越老师的课程,更注重框架的梳理、讲的内容也更加深入。
民法
民法内容庞杂,一定要多加梳理。其框架看似简单:总则、人格权、物权、债权、知识产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编。但是每一个部分下面又包含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框架,比如物权和债权,本身就有着自己庞大的体系。因此,个人认为刑法考查窄而深、民法相对稍浅、范围却宽了许多。所以在学习民法时要注重框架的梳理,在此要感谢烁哥!听他讲课非常过瘾,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有的放矢、节奏明朗。烁哥编了很多生动的案例帮助理解知识点,许多制度可能干记是记不住的,但只要记住了烁哥的例子,掌握知识点就变得很轻松。而且烁哥在每节课开头都会回顾一下上节课所讲的内容,有时候甚至要花10多分钟,这个真的很重要,对于梳理好民法体系起到很大作用。前年我和另一位同学还在面授的课间为烁哥献唱了,现在视频还在文运的公众号里,文运面授班的气氛真的很好哈哈。
民法要多做题,许多制度刚接触的时候会觉得很难,比如善意取得、物权的区分原则、物权变动的公式方法。多做题就可以,时间长了之后,在读题的时候就能反应出来物权变动了没有、设立了没有。
各题型
选择题考查的都是基础知识,多做题多理解即可。简答题主要是背诵,但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例如今年的民法简答题:简述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中连带责任的适用情形。这道题就需要在背诵的基础上对所背知识做出整合(当然了,烁哥已经在书中帮大家整合好了,但是也不能存有侥幸心理)。但其实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把侵权责任编那部分几个主要的责任适用情形背下来,稍加整合即可,我就是在考场上拿到题目现场整理思路的。说白了还是基础的东西要理解、理解之后要背诵。
法条分析题很多同学会头疼,这个背起来确实比较难,我买了文运的法条分析和案例分析题的书。里面的内容确实比较多,但大多数内容仍旧是老师平时讲课的重点,同样理解+背诵。觉得背诵太难就多看,考场上有思路就可以,如果精确背诵个人认为有点强人所难。
而案例分析更没什么特殊的,不过是把几个基础的知识点串起来而已。基础知识掌握了,案例分析自然迎刃而解。很多同学会纠结怎样表述,我认为想冲400的同学可以钻研这点。如果没有那么大的野心,还是先保证大方向正确,例如刑法的案例中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民法合同是否成立、物权是否变动。如果大方向判断错误,论述再漂亮也没有分数。而方向判断如果是准确的,只要有条理的表述出来,总不会太差。
本科在双非二本院校国贸专业。2018年全年准备考研,一战2019考研报考清华大学375分复试被淘汰。2019年毕业后去了东京一所语言学校。2020年6月份在东京决定考研,当时受疫情影响语言学校的网课我基本不上,每周自己打工赚生活费,算是在职备考。9月末回国开始全面备考,最终参加2021考研初试380分上岸武汉大学。
考研拼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心态。由于很多考生看到这篇文章时是急于寻找一些知识上的帮助,因此我会先从初试四个科目讲起。但是心态的重要程度绝不亚于学习,因此开篇点出。最后还会说一些其他备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择校问题。
知识的学习
一、英语
把英语放在第一个讲是因为,语言都很吃长期积累,短期不会有太大的成效。有些老师讲英语的时候拿出某年的某篇阅读,用他所谓的方法甚至不用看文章就能做题,当时看着觉得很爽,但是这现实吗?不看文章听了他的课就能直接做题?那英语这科目还有考试的必要吗?英语想拿高分还是要积累词汇、语法、语感、题感。技巧只是次要的。
英语这个科目每个人基础不同,备考方法就会千差万别。比如我语法比较好,所以从来没有听过长难句。初期听了单词课,阅读课。觉得单词课听的词根词缀还是很实用的,阅读课只有一个实用的点就是:先看题目再看文章。另外一个所有人都能借鉴到的经验就是重视单词和真题。
首先,单词一定要坚持背,至于一天背多少,完全看个人。比如我二战的时候可能一天只背10个生词或短语,复习10个背过的单词短语。但我会看单词的英文解释以及每一个生僻意思,并且每一个意思都会看很多例句。所以每天背单词的数量虽然不多,还是要花起码一个小时。而有些同学可能一天背几十个几百个,只背单词最常见的意思,这也是可以的。背多少单词要看个人的英语基础和学习习惯。
其次,分析英语的试卷会发现阅读分数占比高而且比其他题型更容易掌握方法,因此有句话叫“读阅读者得天下”。我是认同这句话的,因为在准备阅读的过程中会掌握很多短语、句子,这些对完形填空和新题型都有帮助。说到底还是那句话:语言的要义就是积累。试想,如果每个单词都认识,那知道了简单的语法就可以猜得到大概意思。如果通篇没几个认识的单词,那再好的语法和做题技巧也于事无补。我第一年曾经背过考研阅读的文章,背了大概三个年份的阅读,放下材料之后能通篇复述出来的那种。这个方法不建议使用,性价比太低了。后来我做了1986年考研英语开始的所有真题(除翻译和写作以外)。到考试的时候好像差了两年没有做。我第一年会把自己做真题时候遇到的生词和乍一看划不好成分的句子都摘抄到笔记本上,有时间就拿出来看一看。已经掌握的单词和句子就Leave it,自己不会的弱处常看常加强。这样缕了十年以上的真题之后就会发现: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生词每过几年可能就会重复。考研英语的词汇其实是比较固定的:不会有太多太偏的生词和短语;同时,也不要指望自己能做到在考场上遇不到生词。我认为阅读主要训练的就是尽最大努力掌握词汇,同时划好句子成分,这样偶尔遇到生词依然能猜到作者想表达什么,或者根据题目跳过生词找出答案。
最后,完形填空由于题目多分值小、新题型由于类型多,我都没有特意准备。单词储备够了、成分划明白了,这两个题型其实也就水到渠成了。翻译同理。写作我第一年看了作文课,我觉得作文的要点就是多练。不用准备太早,九月份左右开始即可。老师讲的套路不要光听,要自己动手写,就像小学时候学语文造句扩句一样。写作一般分三段,掌握每段基本的内容之后,多加练习即可。至于段间逻辑,我认为正反论证法、因果分析法都很好,好上手而且实用。至于是否要背诵范文同样因人而异,我本人没有背。但今年一起上岸武大的女生准备作文的方式就是每天背范文,最后也考了80多分。
以上是第一年备考英语的经验。第一年考研结束之后,毕业之前顺便报了六级,听了听唐迟的六级课程,考了520分。第二年由于时间比较紧,我只做了2010年以来的考研英语真题,写作是10月份之后开始准备。写作一定要注意卷面、字迹工整!这点很重要!我第二年还用有道和一个叫“微软爱写作”的公众号纠正了语法。最后,背单词贯穿每一天,我用的软件叫“不背单词”,个人在此推荐。
二、基础课
基础课还是要理解,只靠背是不行的,不背也是不行的。随着法硕报考人数的增加,培训机构的成熟化,考试难度也一直在增加。最近几年很多题目和法考难度差不多,法本和非法本的客观题大部分也开始重合。
刑法
刑法体系很清晰:总则、分则。总则分为:犯罪论、刑罚论,分则就是八章的罪名。所以刑法学习框架清楚,难的是内容,怎样区分罪与非罪、一罪数罪、此罪彼罪。在学习基础课的时候,要注意理解每一个制度背后的原理。法学是人文社会科学,因此多数时候可以从生活出发理解制度背后的原理,这样总则背诵起来不会太难。背分则也一样,分则乍一看觉得很多,许多同学就被吓住了。其实很多罪名只看名字就能写出四要件,比如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乍一看会觉得好长,其实看罪名就知道了,和税相关:侵犯的客体就是国家税收管理制度;客观方面把罪名稍微讲讲,就是指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行为;主体是自然人和单位;主观方面就是故意。这样的罪名其实有很多。背分则的时候需还要注意两点:一是要背好分则各章有哪几个小节、每个小节下面都有哪些罪名,这样知道了共性的特征可以推出各个具体罪名个性的特征,而且有助于区分罪名之间的区别。比如投放危险物质罪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一个是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一个是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区别就显而易见了。二是共性的内容不要记,只记例外。例如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这一章多数罪名单位可以构成,那就记哪些犯罪单位不能构成。
推荐老师:第一年我听的是陈永生老师的网课,暑期在文运面授班也由陈老师讲授。对于非法本的同学来说,刚接触刑法我觉得陈老师是不错的选择,因为他讲的课通俗易懂。但如果是有一定基础的法本或者二战的同学,我建议听于越老师的课程,更注重框架的梳理、讲的内容也更加深入。
民法
民法内容庞杂,一定要多加梳理。其框架看似简单:总则、人格权、物权、债权、知识产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编。但是每一个部分下面又包含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框架,比如物权和债权,本身就有着自己庞大的体系。因此,个人认为刑法考查窄而深、民法相对稍浅、范围却宽了许多。所以在学习民法时要注重框架的梳理,在此要感谢烁哥!听他讲课非常过瘾,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有的放矢、节奏明朗。烁哥编了很多生动的案例帮助理解知识点,许多制度可能干记是记不住的,但只要记住了烁哥的例子,掌握知识点就变得很轻松。而且烁哥在每节课开头都会回顾一下上节课所讲的内容,有时候甚至要花10多分钟,这个真的很重要,对于梳理好民法体系起到很大作用。前年我和另一位同学还在面授的课间为烁哥献唱了,现在视频还在文运的公众号里,文运面授班的气氛真的很好哈哈。
民法要多做题,许多制度刚接触的时候会觉得很难,比如善意取得、物权的区分原则、物权变动的公式方法。多做题就可以,时间长了之后,在读题的时候就能反应出来物权变动了没有、设立了没有。
各题型
选择题考查的都是基础知识,多做题多理解即可。简答题主要是背诵,但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例如今年的民法简答题:简述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中连带责任的适用情形。这道题就需要在背诵的基础上对所背知识做出整合(当然了,烁哥已经在书中帮大家整合好了,但是也不能存有侥幸心理)。但其实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把侵权责任编那部分几个主要的责任适用情形背下来,稍加整合即可,我就是在考场上拿到题目现场整理思路的。说白了还是基础的东西要理解、理解之后要背诵。
法条分析题很多同学会头疼,这个背起来确实比较难,我买了文运的法条分析和案例分析题的书。里面的内容确实比较多,但大多数内容仍旧是老师平时讲课的重点,同样理解+背诵。觉得背诵太难就多看,考场上有思路就可以,如果精确背诵个人认为有点强人所难。
而案例分析更没什么特殊的,不过是把几个基础的知识点串起来而已。基础知识掌握了,案例分析自然迎刃而解。很多同学会纠结怎样表述,我认为想冲400的同学可以钻研这点。如果没有那么大的野心,还是先保证大方向正确,例如刑法的案例中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民法合同是否成立、物权是否变动。如果大方向判断错误,论述再漂亮也没有分数。而方向判断如果是准确的,只要有条理的表述出来,总不会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