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刘备用人之一
最近重看吴宇森导演的三国史诗钜作《赤壁(上集)》,被曹操的一句台词触动:「刘备屡战屡败,却还有那麼多猛将追随,有朝一日我要把他们通通都收服过来!」
刘备帐下文臣武将虽谈不上如云如雨,但各有专精可述之处。
关羽、张飞被誉为万人敌、熊虎,却终身与曹操对立。
历史上,曹操未必认得赵云,但赵云保护刘备血脉贡献特大。曹操宛城之败,若有赵云在麾下,不知能助曹昂脱险否?活赵云总是比死典韦的故事来得有趣。
马超力挫独步海内的曹操,却中离间计而孤掌难鸣,最终投靠刘备阵营,壮年病亡。
黄忠是荆州降将,可能与曹操见过面。「及曹公克荆州,(黄忠)假行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守韩玄。」(《黄忠传》)可惜!曹操不能拔擢於帐下,终致妙才授首,魂丧定军,成全一段宝刀未老的典故。将虽老,尚能饭也。
刘备对庞统、蒋琬的初期印象不佳,蒋琬甚至差点掉脑袋,但两人都身怀大才且深藏不露。庞统献孤军悬远的取益州三计,又是刘备麾下首位亲临前线的军师,可惜死於雒城之役;蒋琬当诸葛亮新丧之时,不悲不喜一如平日,群僚渐安众望咸服,稳定后诸葛亮时代。庞、蒋二人皆有国士之风。
黄权闻曹操破张鲁,进言「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为割蜀之股臂也。」这是蜀汉茁壮的国策,故史载其有取汉中之本谋。
魏延成功守卫汉中不失,更有吞十万曹军之壮志,虽是半截英雄功业不完,却不能以先主麾下良将;诸葛帐下废将目之。
近来失业率高涨,让我想起刘备在荆州担任刘表客将时,席间如厕看见大腿两侧因久不骑马所长出的赘肉(髀肉复生)而感叹。中年男子一事无成,虽寄人篱下,却不失进取之心,仍有再战沙场之志,渐能明白刘备以织屦贩履之徒,逐步成为横跨荆、益雄霸一方的割据势力,绝非侥幸。
先天不良的刘备,依仗刘氏宗亲的微薄关连,打著中山靖王苗裔的旗帜,不占天时亦缺地利,光杆一身而得关羽、张飞辅弼,从笼络人心做起,走人和路线。
刘备对冠冕之士较难敞开胸怀,反而「士之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先主传》裴注引《魏书》)刘玄德担任平原相时,郡民刘平派遣刺客前往行刺,刘备竟款待刺客,让刺客不忍下手而去。寻常平民所觅之刺客,社会地位与经济水准想必也高不到哪去,刘备才能放下身段与之亲厚。士之上者,如「南州士之冠冕」庞统;弱冠知名的「社稷之器」蒋琬,不经一番波折及贤达亲近的举荐,实难获刘备青睐。
最近重看吴宇森导演的三国史诗钜作《赤壁(上集)》,被曹操的一句台词触动:「刘备屡战屡败,却还有那麼多猛将追随,有朝一日我要把他们通通都收服过来!」
刘备帐下文臣武将虽谈不上如云如雨,但各有专精可述之处。
关羽、张飞被誉为万人敌、熊虎,却终身与曹操对立。
历史上,曹操未必认得赵云,但赵云保护刘备血脉贡献特大。曹操宛城之败,若有赵云在麾下,不知能助曹昂脱险否?活赵云总是比死典韦的故事来得有趣。
马超力挫独步海内的曹操,却中离间计而孤掌难鸣,最终投靠刘备阵营,壮年病亡。
黄忠是荆州降将,可能与曹操见过面。「及曹公克荆州,(黄忠)假行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守韩玄。」(《黄忠传》)可惜!曹操不能拔擢於帐下,终致妙才授首,魂丧定军,成全一段宝刀未老的典故。将虽老,尚能饭也。
刘备对庞统、蒋琬的初期印象不佳,蒋琬甚至差点掉脑袋,但两人都身怀大才且深藏不露。庞统献孤军悬远的取益州三计,又是刘备麾下首位亲临前线的军师,可惜死於雒城之役;蒋琬当诸葛亮新丧之时,不悲不喜一如平日,群僚渐安众望咸服,稳定后诸葛亮时代。庞、蒋二人皆有国士之风。
黄权闻曹操破张鲁,进言「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为割蜀之股臂也。」这是蜀汉茁壮的国策,故史载其有取汉中之本谋。
魏延成功守卫汉中不失,更有吞十万曹军之壮志,虽是半截英雄功业不完,却不能以先主麾下良将;诸葛帐下废将目之。
近来失业率高涨,让我想起刘备在荆州担任刘表客将时,席间如厕看见大腿两侧因久不骑马所长出的赘肉(髀肉复生)而感叹。中年男子一事无成,虽寄人篱下,却不失进取之心,仍有再战沙场之志,渐能明白刘备以织屦贩履之徒,逐步成为横跨荆、益雄霸一方的割据势力,绝非侥幸。
先天不良的刘备,依仗刘氏宗亲的微薄关连,打著中山靖王苗裔的旗帜,不占天时亦缺地利,光杆一身而得关羽、张飞辅弼,从笼络人心做起,走人和路线。
刘备对冠冕之士较难敞开胸怀,反而「士之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先主传》裴注引《魏书》)刘玄德担任平原相时,郡民刘平派遣刺客前往行刺,刘备竟款待刺客,让刺客不忍下手而去。寻常平民所觅之刺客,社会地位与经济水准想必也高不到哪去,刘备才能放下身段与之亲厚。士之上者,如「南州士之冠冕」庞统;弱冠知名的「社稷之器」蒋琬,不经一番波折及贤达亲近的举荐,实难获刘备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