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的过程是“激动的”、“兴奋的”,或者是“枯燥的”、“烦恼的”。如何能够在几年的论文研究过程中多一点激动与兴奋,少一点枯燥与烦恼?在此,结合别人的观点,谈一下我自己的体会。
1、“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做科研
就世界范围的科研来看,全新的研究少之又少。我们实验室的多数课题研究是应用型的,仅仅在某一些方面是“新的”,相关的、类似的或者基础理论的研究成果可能已有报道。
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实验和计算之前,一定要花大量的时间去阅读文献,特别是导师、师兄、师姐的相关研究论文,了解、学习和掌握别人的研究情况和研究成果;然后再确定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案。
2、不可“尽信书”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科学研究是无止境的、不断发展的;昨天的真理可能会变成今天的谬误。前人发表的研究成果,我们需要学习、借鉴,但同时需要学会质疑,善于比较,不要盲从。国内期刊发表的科研论文,其“重复试验成功率还不到5%”,这也说明我们需要对别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科学鉴别。如果接师兄、师姐的工作往下做,一定要看原始实验记录,而不仅仅看毕业论文。
如果对别人的研究报道感觉可疑,那么在自己的研究过程中就需要特别注意,是真正的研究结果有问题,还是自己的怀疑错误,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去验证。无论研究的结果如何,这样的研究过程都会使自己受益颇丰的。
3、文献的阅读与管理
为提高阅读效率,可以遵循以下几条建议:1) 先看综述,后看论著。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著掌握方法。2) 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阅读全文是时间的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3) 集中时间看文献。文献看过一段时候后会遗忘,这是不可避免的。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4) 做好记录和标记。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进行标记或批注;从“学术期刊网”上下载论文,最好保存为PDF格式文件,然后在阅读的时候可以用编辑器的高亮工具对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标亮,便于以后复习。
对文献进行合理的管理,也能够提高文献的利用效率,节省阅读和查阅时间。文献的管理也有几条建议可以遵循:1) 不同主题的文献存入不同文件夹。2) 对于下载的电子版文献,可以将“年份-作者-文章题名”作为文件名,这样所有的文献都会一幕了然。3) 跟课题密切相关的、重要的文献需要有特殊的标记,以便于日后复习和使用。
4、重视论文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
“磨刀不误砍柴工”。研究前期的知识积累、文献储备、材料预备、方案制订以及熟悉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可以避免临时的手忙脚乱。充分的预实验会使实验者充满信心,一步一个脚印,就不必“从头再来”。如果在前期的准备工作偷懒,那么往往在后续的研究过程中碰到一系列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造成一些无法排除的障碍。如此,不仅浪费时间、精力和费用,而且可能因为受到挫折和打击而觉得烦恼。
5、研究工作需要循序渐进
做科研不要指望一步登天,需要制订合理可行的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忌“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做过实验的人都经历过失败和挫折,有些失败应当在预实验阶段发生,我们一般能坦然接受,毕竟“失败乃成功之母”。但是,假如不进行预实验,而在正式的实验过程中遭遇失败,那么我们往往会感到沮丧。
实验失败后需要及时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存在的问题,然后逐一解决。每当找出一个问题并把它解决掉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比较兴奋。当解决了所有的问题,实验成功后,我们的心情可以说是激动的(当然,一次实验就成功时可能没有这种感觉)。在品尝了研究的“甜头”之后,再去开展下一步的研究工作,主动性和效率会有所提高。实验失败后不可不仔细认真思考原因而反复去重复实验,殊不知“最大的错误是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实验研究最忌心浮气燥。假如因为赶时间、着急出实验数据、或者心不在焉等而误操作导致实验失败,我们也会感觉烦躁。假如早晨来到实验室之前还不知道今天到底要干什么,那么最好是想好了再去进行相关的研究工作。
1、“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做科研
就世界范围的科研来看,全新的研究少之又少。我们实验室的多数课题研究是应用型的,仅仅在某一些方面是“新的”,相关的、类似的或者基础理论的研究成果可能已有报道。
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实验和计算之前,一定要花大量的时间去阅读文献,特别是导师、师兄、师姐的相关研究论文,了解、学习和掌握别人的研究情况和研究成果;然后再确定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案。
2、不可“尽信书”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科学研究是无止境的、不断发展的;昨天的真理可能会变成今天的谬误。前人发表的研究成果,我们需要学习、借鉴,但同时需要学会质疑,善于比较,不要盲从。国内期刊发表的科研论文,其“重复试验成功率还不到5%”,这也说明我们需要对别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科学鉴别。如果接师兄、师姐的工作往下做,一定要看原始实验记录,而不仅仅看毕业论文。
如果对别人的研究报道感觉可疑,那么在自己的研究过程中就需要特别注意,是真正的研究结果有问题,还是自己的怀疑错误,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去验证。无论研究的结果如何,这样的研究过程都会使自己受益颇丰的。
3、文献的阅读与管理
为提高阅读效率,可以遵循以下几条建议:1) 先看综述,后看论著。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著掌握方法。2) 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阅读全文是时间的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3) 集中时间看文献。文献看过一段时候后会遗忘,这是不可避免的。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4) 做好记录和标记。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进行标记或批注;从“学术期刊网”上下载论文,最好保存为PDF格式文件,然后在阅读的时候可以用编辑器的高亮工具对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标亮,便于以后复习。
对文献进行合理的管理,也能够提高文献的利用效率,节省阅读和查阅时间。文献的管理也有几条建议可以遵循:1) 不同主题的文献存入不同文件夹。2) 对于下载的电子版文献,可以将“年份-作者-文章题名”作为文件名,这样所有的文献都会一幕了然。3) 跟课题密切相关的、重要的文献需要有特殊的标记,以便于日后复习和使用。
4、重视论文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
“磨刀不误砍柴工”。研究前期的知识积累、文献储备、材料预备、方案制订以及熟悉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可以避免临时的手忙脚乱。充分的预实验会使实验者充满信心,一步一个脚印,就不必“从头再来”。如果在前期的准备工作偷懒,那么往往在后续的研究过程中碰到一系列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造成一些无法排除的障碍。如此,不仅浪费时间、精力和费用,而且可能因为受到挫折和打击而觉得烦恼。
5、研究工作需要循序渐进
做科研不要指望一步登天,需要制订合理可行的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忌“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做过实验的人都经历过失败和挫折,有些失败应当在预实验阶段发生,我们一般能坦然接受,毕竟“失败乃成功之母”。但是,假如不进行预实验,而在正式的实验过程中遭遇失败,那么我们往往会感到沮丧。
实验失败后需要及时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存在的问题,然后逐一解决。每当找出一个问题并把它解决掉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比较兴奋。当解决了所有的问题,实验成功后,我们的心情可以说是激动的(当然,一次实验就成功时可能没有这种感觉)。在品尝了研究的“甜头”之后,再去开展下一步的研究工作,主动性和效率会有所提高。实验失败后不可不仔细认真思考原因而反复去重复实验,殊不知“最大的错误是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实验研究最忌心浮气燥。假如因为赶时间、着急出实验数据、或者心不在焉等而误操作导致实验失败,我们也会感觉烦躁。假如早晨来到实验室之前还不知道今天到底要干什么,那么最好是想好了再去进行相关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