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里巴巴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英国陆军从来都是谨慎、保守、机械的代名词。他们似乎更喜欢敌人堂堂正正的对阵,而不喜欢用计谋和机变取胜。然而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期间担任英荷联军总司令的马尔波罗公爵约翰·丘吉尔却是一位杰出的军事欺骗大师。他一生中最大指挥兵力为11万,参加过5次会战,全部获胜。他既精通战术欺骗,也擅长战略欺骗。凭着自己的杰出天赋,他在1704年改变了欧洲历史的进程。
马尔波罗公爵本名叫约翰·丘吉尔,后来二次大战中的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就是他的后裔。跟其他同时代的名将相比,马尔波罗的出身可以说相当寒微,因为他的家族在内战中是占在王党一边的,所以在马尔波罗小的时候就已经家道中落。也许是贫困的家境养成了马尔波罗吝啬的性格,据说他在欧洲大陆打仗的时候,总是去部下将领那里用晚餐和社交,但是从来不回请别人。
1660年司徒亚特王朝复辟,查理二世登上英国王位,丘吉尔一家才算有出头之日。 约翰·丘吉尔也在1667年投身军旅。他从基层军官一步步干起,曾经历过多次陆海战役。这些经验对他来说非常有价值,使他对战争的现实有着深刻而独到的认识。同时,马尔波罗又是一个善于权谋和冷静判断的人物,他能够在关键时刻放弃自己恩主——詹姆斯二世而拥立威廉为王就是这方面最好的体现。而且他曾经在法国军队中服役(他曾经在法军伟大的统帅——杜伦尼元帅麾下服役过),所以他对法国人的性格有深刻的了解,以后他对自己的对手常能判断如神。
西班牙王位战争的爆发
1700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二世逝世,没有留下子嗣。1700年11月,法王路易十四的次孙、安茹领地的腓力被封为西班牙国王(腓力五世)。当时英国和荷兰担心法国和西班牙联盟势力会过于强大,便替奥地利国王利奥波德一世出面干预,因为利奥波德一世已经宣布自己的次孙查理大公继承王位。结果欧洲形成了两大阵营,一方是以法国为首,有西班牙、巴伐利亚、科隆和其他几个德意志国、萨伏依(很快就转到敌对一方)、巴马所组成的同盟;另一方则是以奥地利和英国为首,有荷兰、普鲁士、葡萄牙、勃兰登堡以及许多德意志小国和意大利小国参加的同盟。1701年,法国和奥地利的军队未经宣战就在意大利采取了行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爆发了。
1702年5月15日,双方正式宣战,对英国方面来说,形式可以说前所未有的严峻。法西两国因为地理条件而形成了一个统一战线,而英国、奥地利、荷兰等组成的所谓大同盟却被割裂成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英国与荷兰,另一个是孤零零的奥地利。奥地利以西的巴伐利亚保守着非常值得怀疑的中立;它与法国之间虽然隔着一个巴登,但巴登的统治者马格拉夫·路易却决定站在利奥波尔德一边。在奥地利的东面是正为叛乱所苦的匈牙利,在其南面则是意大利境内的西班牙人,所以奥地利处于三面受敌的不利地位。
由于萨伏依的维克多·阿曼达斯二世与法国缔有同盟关系,法军早已占领了波河上游,可以对在米兰的西班牙人进行增援。从全局上看,法国占有内线作战的便利,可以分别向荷兰或奥地利出击,西班牙可以直接支援法国,或是以意大利为基地与奥地利作战。
在这种不利的局面下,英国需要一名伟大的统帅来扭转乾坤,他就是约翰·邱吉尔·马尔波罗第一公爵。
1702年,英王威廉驾崩,安妮公主即位,成为安妮女王。她任命马尔波罗出任英荷联军总司令。53岁的马尔波罗第一获得了在一个战略方向上独当一面的机会。
1648年以来在战争艺术方面所发生的变化
在切入正题以前,我想先花点时间介绍下当时战争艺术的特点。在这一时期的欧洲军队里,骑兵仍然是军队的主力,步兵数量还不是很多,没有成为军队的中坚。另外,由于交通运输还处于原始阶段,因此粮秣和弹药的供应很难满足进攻战略的需要,处于补充良好、设防坚固的要塞中防守的军队往往占有巨大的优势。军事将领们普遍认为防御比进攻更为有利,因此围城战成为当时的主要战争形式。这种希望尽可能避免野外会战的心理导致里一种重视运动而非战斗的"闪避战略"在当时非常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