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暴风雨的儿女》
安德烈·伍姆赛
本文原载《法兰西文学报》(1957年10月10—16日)。雪光译
罗曼,罗兰说过:“任何一次革命的最伟大的创造——便是由革命造就的人们。”的确如此,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还在成为苏维埃文学中一部杰作的作者之前,他本人就已经是十月革命的一个杰作了。
革命爆发的时候,他十二岁;二十岁时,他四肢瘫痪了,!而且双目失明;他这个盲人和瘫痪者,写了一部卓越的长篇小说,又开始写另一部,刚刚迈过自己的三十周岁就快要与世长辞了。
他是厨房的小厮,铁路员工,红军战土(只有十五岁!)共青团员,共产党人。如果说少年人在他的作品里占着重要地位,那么这是因为他的正常人的生活是同少年时代一起结束的:无论是在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还是在长篇小说《暴风雨的儿女》中描写的都是青少年,他们的友谊抑制着爱情,从他们身上不住地进发着人生的欢乐。
“青春啊,美好的青春!这时,情欲还没有露头,只能从急促的心跳中模糊地感觉到,这时,手无意中触到女友的胸脯,便惊慌地颤抖着,急忙躲开,这时,青春的纯真友谊约束着不让迈开最后的一步。在这样的时刻,还有什么能比心爱姑娘的手更可亲呢?这双手紧紧搂住脖子,接着就是热烈的亲吻,象电触到身上一样。”
(应贴吧要求,删节)。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生是传奇式的,但也是典型的——对于一定的时代,一定类型的人们、真正的人们来说是典型的;而奥斯特洛夫斯基之所以把自己的作品建立在亲身经历的生活的基础上,是因为他自己也认为这种生活是典型的,完全不是贪图虚名而写出这部广义的自传体小说。
安德烈·伍姆赛
本文原载《法兰西文学报》(1957年10月10—16日)。雪光译
罗曼,罗兰说过:“任何一次革命的最伟大的创造——便是由革命造就的人们。”的确如此,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还在成为苏维埃文学中一部杰作的作者之前,他本人就已经是十月革命的一个杰作了。
革命爆发的时候,他十二岁;二十岁时,他四肢瘫痪了,!而且双目失明;他这个盲人和瘫痪者,写了一部卓越的长篇小说,又开始写另一部,刚刚迈过自己的三十周岁就快要与世长辞了。
他是厨房的小厮,铁路员工,红军战土(只有十五岁!)共青团员,共产党人。如果说少年人在他的作品里占着重要地位,那么这是因为他的正常人的生活是同少年时代一起结束的:无论是在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还是在长篇小说《暴风雨的儿女》中描写的都是青少年,他们的友谊抑制着爱情,从他们身上不住地进发着人生的欢乐。
“青春啊,美好的青春!这时,情欲还没有露头,只能从急促的心跳中模糊地感觉到,这时,手无意中触到女友的胸脯,便惊慌地颤抖着,急忙躲开,这时,青春的纯真友谊约束着不让迈开最后的一步。在这样的时刻,还有什么能比心爱姑娘的手更可亲呢?这双手紧紧搂住脖子,接着就是热烈的亲吻,象电触到身上一样。”
(应贴吧要求,删节)。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生是传奇式的,但也是典型的——对于一定的时代,一定类型的人们、真正的人们来说是典型的;而奥斯特洛夫斯基之所以把自己的作品建立在亲身经历的生活的基础上,是因为他自己也认为这种生活是典型的,完全不是贪图虚名而写出这部广义的自传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