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 “ 发生型 ”或 “承续性知觉型 ”的艺术,音乐作品没有 “ 定格 ”的固态实体,它的 “ 绝对实体”——物理音响,虽然一直存在着,然而又一直(用黑格尔的话说)被时间否定着,像我们理解“绵延”状态(无区分的继起)的时间一样,我们在“现在”(即不断被音流淹没的可听瞬间)向两端伸展灵魂,既期待着不断涌来的音乐时间流,又记住了不断逝去的音乐时间流,“感觉也随之迁转"。它的 “过去“不断向着“现在“生成,作品的“过去视界”不断的与我们认识一一体验的“现在视界”融合。就 象我们虽生活于、生存于“此刻“却仍然有自己生命的历史感、归宿感、生命时间的整一感一样,音乐 作品的时间整一性、无区分的继起性也一样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中。贡布里希指出,我们实际上是依靠图象记忆”或“ 回声记忆”来达到这一点的。由此,我们才可以说,有一个前后接续的,并不间断的完整的作品存在,音乐本体是完全地内在于我们的,就象时间永远是内在于我们人一 样。
要言之,我们听到的是此刻、是个别、是瞬间,但领悟到的却是绵延、是全体、是整一 。同时对于审美,只有把音乐作品看成是时间上全体而不可分割的绵延态的对象,才是可能的。
要言之,我们听到的是此刻、是个别、是瞬间,但领悟到的却是绵延、是全体、是整一 。同时对于审美,只有把音乐作品看成是时间上全体而不可分割的绵延态的对象,才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