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乐哥说我读水浒很细,其实我没读已经很久了。从学校门出来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带着三本书,其中有一本就是水浒,那本书被我密密麻麻的写了很多东西,非常可惜被我落在一个网吧里了,也许对那本书太珍爱了,一直没想着再买本新的带上。
我读小说很多,但只有两个情节让我在梦中惊醒,一个是《白痴》里那把杀人的小刀,另一个就是山神庙里的林冲,但那已经是几年前的事情了,随着年龄的变化,对书没那么痴迷,也很少做梦都想书了。在社会里打拼久了,开心过,也愤怒过、失落过、伤心过,每天拖着疲惫着身躯从机器的轰鸣中出来,洗完澡躺着床上我就会想曾经看过的书,那样会消除疲劳、无奈、忧伤和愤慨。每次都带着非常平静的心睡去是我对自己最大的慰劳。想的久了,那些人物就像真的一样在我眼前走过,伴随着我的脚步,我也伴随着他们的脚步,一起去走人生路。
呵呵,天还没黑我就开始做梦了。
不再闲扯了。我说林冲还是从他的名字说起。林冲几乎就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一个人物,在水浒成书之前他就是个符号而已,作者不仅给他一个骨架,还给了他非常丰满的血肉。读水浒可以感觉到作者几乎是用自己的心和感情在写林冲,林冲是个武者,但带着非常浓厚的文人气质,作者对着林冲,又像是雕刻家在对着自己手里的作品,一点一滴、一个小小的眼神甚至一个衣服角都雕刻的那么细致,让我非常敬佩和叹服。
作者为什么花费那么大的精神如此对待一个本细微到不能再细微的人物呢?我是河南人,“中”在河南方言中就是可以、行的意思,中和水联系到一起就有点意思了,水的这边可以,水的那边就不可以,它和水浒的浒几乎是一个意思(当然是在书中),也只有带着枷锁从京城里出来的林冲,才能让我们更大理解水浒为什么是水浒,水浒里的英雄们为什么要反抗,“冲”也能让我们理解为什么京城里的林冲为什么那么无奈,出了京城又那么威风。一个林冲代表了半个水浒。当然冲也有冲在前面的意思,但那已经是上了梁山的事了。
双木为林,林在春夏是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但林又并不总是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它随着四季的变化会有不同的形态,特别是冬季的时候,当寒风带着呼啸袭来,无数个绿叶变黄、枯萎,带着不情愿和无奈离开大树,树失去叶子,只有光秃秃的枝杈随风摇摆,发出难听的声音,那枝杈刺向天空又带着愤慨和反抗。如果你留意,那无数个枝杈又像是一双双瘦削的手臂,要反抗的手臂。
这也许是作者赋予林冲的意义,也许只是我瞎扯,但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因为我们有个林冲,如同活人一样的林冲。
我读小说很多,但只有两个情节让我在梦中惊醒,一个是《白痴》里那把杀人的小刀,另一个就是山神庙里的林冲,但那已经是几年前的事情了,随着年龄的变化,对书没那么痴迷,也很少做梦都想书了。在社会里打拼久了,开心过,也愤怒过、失落过、伤心过,每天拖着疲惫着身躯从机器的轰鸣中出来,洗完澡躺着床上我就会想曾经看过的书,那样会消除疲劳、无奈、忧伤和愤慨。每次都带着非常平静的心睡去是我对自己最大的慰劳。想的久了,那些人物就像真的一样在我眼前走过,伴随着我的脚步,我也伴随着他们的脚步,一起去走人生路。
呵呵,天还没黑我就开始做梦了。
不再闲扯了。我说林冲还是从他的名字说起。林冲几乎就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一个人物,在水浒成书之前他就是个符号而已,作者不仅给他一个骨架,还给了他非常丰满的血肉。读水浒可以感觉到作者几乎是用自己的心和感情在写林冲,林冲是个武者,但带着非常浓厚的文人气质,作者对着林冲,又像是雕刻家在对着自己手里的作品,一点一滴、一个小小的眼神甚至一个衣服角都雕刻的那么细致,让我非常敬佩和叹服。
作者为什么花费那么大的精神如此对待一个本细微到不能再细微的人物呢?我是河南人,“中”在河南方言中就是可以、行的意思,中和水联系到一起就有点意思了,水的这边可以,水的那边就不可以,它和水浒的浒几乎是一个意思(当然是在书中),也只有带着枷锁从京城里出来的林冲,才能让我们更大理解水浒为什么是水浒,水浒里的英雄们为什么要反抗,“冲”也能让我们理解为什么京城里的林冲为什么那么无奈,出了京城又那么威风。一个林冲代表了半个水浒。当然冲也有冲在前面的意思,但那已经是上了梁山的事了。
双木为林,林在春夏是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但林又并不总是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它随着四季的变化会有不同的形态,特别是冬季的时候,当寒风带着呼啸袭来,无数个绿叶变黄、枯萎,带着不情愿和无奈离开大树,树失去叶子,只有光秃秃的枝杈随风摇摆,发出难听的声音,那枝杈刺向天空又带着愤慨和反抗。如果你留意,那无数个枝杈又像是一双双瘦削的手臂,要反抗的手臂。
这也许是作者赋予林冲的意义,也许只是我瞎扯,但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因为我们有个林冲,如同活人一样的林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