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缘吧 关注:27,969贴子:386,445
  • 0回复贴,共1

关于锯缘究竟有多大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个问题牵涉到产地,亚种,环境、食物、公母、结构、寿命等因素。锯缘的分布范围极为广阔,举例来讲:广西产地有上三斤的(广东未知),海南产地有上四斤的,国外以越南产地为代表的也有上四斤的,历史上曾经有五斤多。
Q1:为何现在大锯少了?如今三斤锯都声名远播,影响广,不再细谈。
Q2:产生远超于寻常两斤的大种锯原因?
值得思考,不单是模奥亚种之分(很多巨龟反而是模式),也非简单的越南方龟体型就越大。纵观锯缘发展的源流,分析不同产地的不同风格,个人推测以前大锯是群体式出现,即以相对封闭的山区为代表,其种群一方面出生即从种龟处取得优势(强生苗),一方面和环境相互依托,占据生态优势位。
Q3:“大种”锯缘与“小种”锯缘有基因上差距吗?
这个问题往往还伴生一斤种锯的后代能多大等形式质疑?揣摩基因就很坑,因为没法去否认它,但也很难令人信服。哪怕拿去科学检测也好,特定环境中出现的锯缘群,基因上与隔几个山头的几乎毫无差距。
但是基因在龟类中的作用是非常玄妙的,异地同种龟万分之一的碱基序列差距,就可能造成外貌显著的分化。从北到南多处都出现硕大锯缘,不好用基因去解释。当然,同山区里长期高海拔活动的一斤种锯,后代能否成长为坦克也令人怀疑。万般无奈,只能说以环境为主导,理想的情况应当兼顾健壮的头苗,较温暖的区域,异常丰富的食物,长时间的发育等。大锯真的有基因上的优胜性吗?更倾向于适应了当地环境的需要,有较强的生态位。基于环境喂食对龟影响的考量,冥冥之中的直觉,小种锯缘的数代后龟,应当能实现迅速成长。
Q4:人工能养成多大的锯缘?
目前来看,人工种上两斤是完全没问题的,老厂里有三斤的个体,但是四斤的尚需要契机和缘分。展望未来,Cb的优势摆在那里:丰富充沛的食物有助于从小骨架的成长,再加上年龄积累,就跟如今人均身高的提升一样,物质条件的提升会使得身体方面越来越拔萃。随着时代推移,养殖者自觉性日益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也逐渐加强,人工大锯会从原始状态中脱离出来,更具价值,成为比较纯粹的杰作。
Q5:锯缘喂得太肥长太胖会得脂肪肝,影响寿命吗?
骨架的形成不仅需要蛋白质,糖类,钙鳞等微量元素摄入,理论上还需要配合充足的锻炼保障健康,人工下由于环境受限等因素,需要权衡利弊,不必为了追求成型快而填鸭式饲喂。
关于大锯的成因还在思考中,并未自圆其说,分析终难跳出旧有窠臼。过往浩如烟海,龟的变化丰富多样,旧时期的优秀个体曾经是不胜枚举。由于后生见识短浅,年代久远产地亦不可考,可惜大型锯缘不见于记载,甚至是否活着后续都不为他人所知。仅当开个头吧,饭后谈资,日后有缘遇到相关再补叙,力求做到斯文有益,而裨后学。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4-18 06:0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