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7月26日漏签0天
汽车保养吧 关注:62,933贴子:147,347
  • 看贴

  • 吧主推荐

  • 游戏

  • 0回复贴,共1页
<<返回汽车保养吧
>0< 加载中...

怎么来判断您的爱车存在烧机油的情况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易誌
  • 高级粉丝
    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烧机油的话题是经常都会被谈论到的了。我经常听到人们谈论汽车烧机油的情况,但同时,许多人都想知道烧机油的原因是什么?怎么来判断您的爱车存在烧机油的情况呢?
  先来看看什么是烧机油
  烧油装置的油进入发动机的燃烧室,并与所述气体混合物燃烧参与。在正常情况下,当发动机将润滑油使用的气缸,活塞和气门烧的一部分,但很少被消耗掉,而一旦超出正常范围,即使是俗称“烧机油”错一个。
  烧机油的原因
  1.使用质量差或粘度等级不符合要求的油。此外,机油粘度低或高会导致发动机润滑不良,增加活塞环和气缸壁的磨损,降低密封性能和燃油消耗。
  2.活塞槽中的碳沉积导致活塞环粘在一起,导致活塞环卡住不能完全密封,"卡住"活塞环大大减少刮油密封能力,此外,油泥也会堵塞回油孔,油不能正常返回,导致油耗增加。
  3.老化前和老化曲轴油封,前部和后部曲轴油封和大面积连续接触,杂质和发动机油温度之后连续变化,以使密封效果逐渐降低,导致油的泄漏或泄漏。
  4.气门密封圈密封性能差,曲轴箱正压通风阀(PCV)损坏或曲轴箱通风口堵塞,会使曲轴箱内压力过大,使机油随曲轴箱气体进入气缸参与燃烧。
  5.活塞环与气缸壁的配合间隙过大,活塞环未正确安装或密封变差,气缸壁上的油进入燃烧室,导致烧机油现象。
  6.涡轮增压器的油。安装在排气管端的涡轮增压器,工作温度高时,涡轮机叶轮并且当发动机在满负荷运行的泵,速度可以达到每分钟10,000-20,000转。它使用浮动油润滑轴承涡轮轴,车上有一个油路通到涡轮增压器。油管或轴承可能穿透涡轮增压器的排气管使油。
  7.如果空气滤清器堵塞,进气就会堵塞,进气压力降低,形成负压,发动机机油在负压下被吸入燃烧室,导致发动机烧机油。
  8.滤油器堵塞,导致油耗增加。

  9.排气阀(油分离器,曲轴箱强制通风阀PVC阀)堵塞或损坏,其中空气混合物将遵循排气入口管到回收凝固后,得到的油消耗。
  10.机油加注过量,超过刻度上限。
  如何判断您的爱车中存在燃油的存在性
  排气看到:烧机油主要是蓝色的尾巴排气排放的同时驱动,即过多的油进入燃烧室参与燃烧其中的装置。
  成都汽车保养师傅教你怎么看?具体操作如下:
  A.早上冷车启动后,检查排气管是否会喷出蓝色的烟雾。因为当发动机长期不运转时,油会在重力作用下通过气门密封间隙流入气缸。发动机一启动,气缸中的油就会在高温高压作用下燃烧,产生大量的蓝色烟雾。
  B.地点或在车辆行驶踏板到金属中,排气管被发射大量蓝色烟雾。这种检测方法是检查是否有气缸壁之间的发动机活塞环和密封不良。车辆处于急加速时,活塞上下移动速度加快容易润滑油进入燃烧室活塞环的气缸壁残部,导致“烧机油”。
  C.除排气管外,还要观察机油口是否会不时冒出蓝烟。无论如何,如果排气管冒出蓝烟,发动机油口不时冒出蓝烟,说明发动机磨损相当严重,车辆需要及时修理,否则后果非常严重。
  (2)检查是否有较少的油(除油外外)。注:在高温、发动机的氧化(泄漏)情况下,必须有消耗。一般消费标准为汽油的1%。如果发动机机油超过标准,有理由怀疑它是烧机油。
  (3)无论是在汽车动力下降。该方面可被用于测量的原始的方式,这是打汽缸压力(也倒入少许油比较气缸压力测量)时,如果气缸内压力不够,存在至少解释活塞环密封不良现象,而且根据气缸压力推断烧机油的严重程度。
  相信看完这篇文章您已经明白了怎么判断您的爱车存在烧机油情况,想知道细节来电:028-85082208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0回复贴,共1页
<<返回汽车保养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