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吧 关注:8,338贴子:388,792

NGAD 和 FCAS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21-04-13 00:01回复
    Tempest


    2楼2021-04-13 00:10
    回复
      2025-07-20 03:57:20
      广告
      Safrans M88 会用于FCAS。

      “阵风”的M88


      3楼2021-04-13 00:25
      回复
        在4月9日发布的两年期采购报告中,NGAD作为对35和22的补充。。变循环发动机


        5楼2021-04-13 00:38
        回复
          General Atomics的核火箭,22.16m美刀(开发)
          lsp,比化学火箭,高出二到五倍


          6楼2021-04-13 00:51
          收起回复
            这都是些什么奇怪东西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04-13 09:03
            回复
              m88,你也要用一个世纪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1-04-13 09:08
              收起回复
                米國新式戰機有消息嗎


                IP属地:福建9楼2021-04-13 12:22
                收起回复
                  2025-07-20 03:51:20
                  广告
                  这些统统都没用了,以后无人战机包打一切。一架预警指挥机,指挥几百上千架各种大小多层次控制的无人机蜂群,象现在玩电脑游戏一样作战。而且用不着十年就会变成现实。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1-04-13 20:52
                  收起回复
                    第一张图好像B-21加了双垂尾,的确很合理,因为机动性增强了。
                    如果是这样,的确一年就可以研制出来。
                    由于采用了蜂窝吸波外壳,所以吸波能力远超B2和F22


                    IP属地:北京13楼2021-04-15 00:28
                    收起回复
                      已经试飞了,垂尾可折叠,有创意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1-04-15 00:54
                      回复
                        据说是是用了 变循环发动机 和 气动襟副翼
                        变循环发动机,显然是涡扇涡喷两模式,前者用来亚音速巡航,后者用来超音速巡航
                        考虑到大后掠角,所以超音速巡航比F-22快的多,应该能到 1.6以上。
                        气动襟副翼,使用气流来控制升力 和 航向等,
                        比如向左机翼上方吹气, 气流加速升力提高,飞机 向右飞, 反而相反。
                        低速进场, 大后掠角速度快,吹气后,估计 进场速度跟 螺旋桨差不多。
                        这样, 传统机翼后面的 开缝没了,下表面就是i大块平板。
                        隐身增强 。
                        但单纯气动控制效率和反应速率都有问题,所以要有垂直尾翼,垂尾对于隐身不利,对于机动有利, 所以改可放倒。


                        IP属地:北京16楼2021-04-16 02:18
                        收起回复


                          17楼2021-04-16 18:33
                          回复
                            @活宝大象无形
                            回复不显示,这里说,
                            未来空中作战图景,完全不可预测,所以多管齐下。
                            一种意见认为, 远战为主,所以,远程空空导弹攻击百公里外目标,目标机动性不如导弹,所以载机机动性意义不大,只有机载主动防御系统,包括电子战和激光对抗,才是载机生存基础。而这需要大电力供应和大空间,所以,高速 大航程 大空间是必要的,机动性要求降低,轰炸机反倒更合适,所以出现了B-21空优版。
                            进攻导弹也无须机头对准目标在,所以攻防机动性都用途不大。
                            别的意见认为, 近战为主,因为双方都隐性化,导致彼此发现距离近,隐性化对空空导弹影响剧烈,因为导引头能力低,隐身对导引头比对飞机传感器影响更大。 所以,双方会发生近距离空战, 而且导弹失效,只能机头对准目标发射机炮弹, 这样,机动应要求更高了。
                            所以,又出现了无人战斗机模式: 大型非隐身长途飞机携带无人战斗机, 战斗机靠加特林炮或金属风暴炮射击,不用战斗部,机动性可以到2-30个G,这样,波音747成为最好的无人机载机,因为可以在第五发动机架那样挂一架20吨级无人战斗机, 747退役后便宜量大。
                            这样,未来空战图景乱糟糟的,只能同步研发几个模式,超机动性无人战机用炮弹, 隐身有人机用远程导弹,空炸机空优型带主动对抗和攻击导弹,外加无人机蜂群,
                            NGAD只能是多平台多模式


                            IP属地:北京18楼2021-04-19 15:1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