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转行吧 关注:3,196贴子:17,356
  • 8回复贴,共1
我特别佩服转行的人。
如果说跳槽是另谋良机,那么转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就是从头开始。
所以有句话,叫做「跳槽穷半年,转行穷三年」,未免绝对正确,但确实有点道理。
然而,如果你在一个行业的发展,已经到了瓶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平台期」,你感觉很难有突破了;或者,你干了三年、五年,才发现它跟你的长远规划相悖;又或者,你已经试过多个岗位,但就是无法热爱自己的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跟继续熬下去相比,转行,或许是最不坏的选择。
如果你正在谋求转行,或者开始产生这种念头的话,我有几个建议要给你。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4-10 09:26回复
    一、花时间了解你要去的行业
    绝大多数人想要跳过去的行业,多半不外乎两种:特别有钱的,比如互联网、金融,或者长期发展比较有利的。
    这种情形下,非常容易产生一种情况:
    我们会过多地考虑「行业」的问题,而忽视了「自己」。
    这也许是一个非常繁荣的行业,也许能给到年薪30万、50万,也许有非常光鲜亮丽的环境——但是,这一切,跟你有什么关系?
    或者说,你有能力得到吗?
    实际上,我见过好几个这样的例子:什么行业有钱就往什么行业跳,但却完全不考虑自己是否适合。导致做了几年,还是在最基础的职位,离一开始的想法差距巨大,不得已,只好又重新跳出来。
    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你没有任何行业背景,贸然跳过来,你就相当于跟广大的应届生在竞争。那么,别人比你年轻,比你便宜,比你有学习热情和动力,也比你听话,老板为什么要选你,而不是别人?
    你真的能适应这个行业吗,真的能在这个行业站稳脚跟吗?
    所以,在你考虑转行之前,不妨花一点时间,对你感兴趣的行业,进行全面的了解:
    这个行业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分别是什么?
    行业里有哪些顶尖公司,它们有什么特点?
    这个行业有哪些职位?
    这些职位的工作模式和要求(出差、加班、能力图谱等)是什么?
    日常的生活状态是什么?
    自己能不能适应这种模式?
    这个事情,请在你辞职之前做好。
    网上有非常多的公开资料——比如各种职场、行业类公众号。我建议你选好行业之后,关注几个这类行业的媒体、KOL,从他们的推送中,对行业和工作状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然后再考虑适不适合自己。
    我见过有个小朋友,从国企跳到互联网,做基础运营。但是,她进来之后,非常不适应互联网的高强度和快节奏。每天的工作效率落后一大截,做事也永远慢半拍,每天都要加班到深夜,脸色永远是疲倦的。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很难习惯这种「信息量巨大的工作模式」。过了几个月,只好自己请辞。
    实际上,不同的行业,对性格都有基本要求的。如果你外向开朗,特别喜欢挑战,总是有用不完的动力,喜欢快节奏的生活,那互联网会比较适合你,否则,也许需要再考虑一下。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4-10 09:26
    回复
      二、找到一个切入点
      确定行业之后,下一步,就是找到切入点:
      你想通过哪个职位,来进入这个行业?
      同一个行业,不同职位之间,可能天差地别。
      以互联网为例,运营,推广,广告,商务,开发,就是完完全全不同的几个部门,各自的职能、要求都完全不一样;
      广告的话,创意部天天加班到凌晨是常事,媒体部却大多6点下班;
      金融的话,前台、中台、后台,跨度之大,几乎不像是同一个行业。
      所以,选对职位,比行业更重要。
      这一步怎么做呢?很简单,选一个岗位,上招聘网站,把你能找到的、公司靠谱的JD,仔仔细细全部看一遍。
      看完之后,你基本就能了解,这个职位是做什么的,需要什么样的人。
      如果有「有较强的抗压能力」,那就是要加班;「沟通能力强」,就一定要对外,过于内向的朋友可以斟酌了;「细心负责」,就是工作非常繁琐、枯燥,多半是要处理大量的数据……诸如此类。
      永远不要抱着「我现在不行,但是我愿意学习」的心态——比你愿意学习、又有经验的人一大把,你要问自己的是:我有什么理由让企业选中我?我能够为企业带来什么?
      如果你觉得,自己在这个职位上,没有任何长处和突出的地方,那就不要选。因为就算能得到这个职位,你短时间内也做不出亮点,会在上面停留很久。
      所以,如果要转行的话,最好不要选择离得太远的行业和职位。你要思考的是:我之前的经验和技能,可以在这个职位上做到什么?可以如何说服企业接纳我?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04-10 09:26
      回复
        三、大量的学习
        如果确定了行业和职位,下一步,就是大量的学习,为进入这个行业做准备。
        转行的话,不要想着骑驴找马,那是绝无可能的。我建议,先辞职,然后留出至少三个月的时间,专心学习,弄懂这个行业,这样才有闯过重围的机会。
        所以,在你辞职前,需要做好这几个准备:
        你可能需要找到一个代理公司,挂靠社保,以免断掉;
        你需要准备好三个月到半年的生活费,支撑自己的日常开支;
        你可能需要另一笔钱和一段集中的时间,如果你想报培训班、考证的话。
        这是一个艰苦的道路,但也是必经之路。
        具体要如何学习呢?
        不同的行业和职位,会有不同的要求。有些是作品导向(比如文案、设计),有些是技术导向(开发、推广),有些是资源导向(广告、商务、金融前台),还有些特别依赖资格证书,不一而足。
        弄清楚你想进入的职业是什么导向,然后,持之以恒地往这个方向努力。
        例如,你想做新媒体,那么,你可以学好文案、PS、排版、运营,花三个月时间做一个公众号出来,这就是你的作品。如果做得好的话,单凭这一点,完全可以突围。
        你想做前端,那么,把HTML、CSS、JS学一遍,读读经典书籍和技术博客,把前端和后台的交互弄懂,做几个页面出来,就差不多了。
        诸如此类。
        注意,学习的过程中,不要局限于这个职位的相关内容。你要做的,是从点到面——从职位技能,到与其他岗位、部门的协作,再到整个行业的背景,你都必须弄懂。起码,对这个行业,你得能说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和认识。
        我面过许多这样的人,应聘产品运营,说自己逻辑思维能力强,有想法,OK,那你平时用过哪些APP?能不能简单分析一下,它们好在哪里,为什么?有哪些需要提高的地方,为什么?如果你要做一款相似的产品,你会从什么角度着手?——往往,他们就张口结舌,说不上来了。
        不需要强求你说出来的东西有多专业,但最起码,你总得能说上点什么,来表达你对行业的认识和热情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04-10 09:26
        回复
          四、大量的面试练习
          这一点可能有些人会反对,但我认为,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那就是,在你正式去面试心仪的职位之前,不妨多接几个面试,在面试中主动地跟面试官聊天,学习这个行业,也让自己尽快进入状态。
          我当初从广告跳到互联网的时候,用了两个月,平均每周跑七八个面试,跟面试官聊天,各种聊。主动提问,问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点——当然,不涉及具体的商业机密。
          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能积累大量的面试经验——毕竟面试都时有套路的,练习多了就熟悉了;另一方面,也对这个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如果说之前的准备都是学习,那么,面试就是对你学习成果的测试。
          只有真的去面试,对着面试官开聊,你才会知道你的学习有没有效果,才能真正把它们内化成你的知识。
          这个过程中, 也需要一点情商——如果你觉得面试官太忙,没有时间,那就不要聊,尽量节省别人的时间。如果面试官愿意聊,气氛也融洽,不妨多说一点,尽管这也许并不是你最心仪的地方,但就权当多交个朋友吧。
          实际上,在我那两个月的面试过程中,和不少面试官交上了朋友。虽然没有共事,但也许以后会有合作的机会呢?
          当然,见好就收,不要太过分——毕竟,你是在占用别人的工作时间,增加别人的工作负担。要学会察言观色。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04-10 09:27
          回复
            给想转行的朋友几句话:
            没有一个人的人生,能够按照自己写好的脚本去走。
            从一而终是幸运的,但也是不幸的,因为他失去了许许多多的可能性。
            更多的人,都是在不断的试错和碰壁中,调整自己的方向。
            从头开始并不可耻,更多时候,它意味着对舒适区的打破,对自己的一种挑战。
            也意味着,我们离理想的自己,更近了一步。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04-10 09:28
            回复
              咨询请联系qq1842084131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04-10 09:28
              回复
                谢谢楼主,收获颇多


                IP属地:湖南8楼2021-04-20 15:3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