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己情况介绍
初试成绩:英语56分,政治71分,数学120分,专业课(控制原理816)120分本科江苏苏州某一二本院校,华理很公平的,不会因为你本科的缘故,而对你印象不好,复试很公平的。
英语大一第一次过了四级,然后每次都参加了六级,每次都没过,基本320分左右。
由于疫情,我是暑假去学校才开始准备复习的,个人感觉不早也不晚(可能有些晚了)。
二、初试各科
首先,华理控制这个专业学硕和专硕都是考的是数一和英一,即:学硕和专硕考试内容完全一样。学硕名称是控制科学与工程,专硕是电子信息(控制工程)。通常学硕的分数线会比专硕高,但是学硕会有推免的名额(一般专硕没有),专硕的名额会比学硕多很多。比如2021年,就是49个学硕,166个专硕。
数学
对于数学,我考的是数学一,今年数学大纲改了,数学一改动不是很大,主要是各个部分的分值不同了,增加了对反常积分和正项级数的要求。反正数学重要的是基础,我的感觉是在最开始的时候打好数学的基础是很重要的。我就是暑假来学校的时候,就开始做的数学,我当时还没有确定学校,就反正数学都要考,于是就学数学,我买的资料是武忠详的辅导讲义。我没有听课,我就是先看他的例题,他一般有蛮多例题的,前面几个例题,就是看看他这么做的,后面的例题就尽量自己做,不会做的就看,这个其实开始挺难啃得,感觉数学第一轮是最难受的时候,看啥啥不会,写啥啥不懂的感觉,但是坚持把第一轮,就是辅导讲义的例题和每一章后面的习题做了一遍以后,之后就会好很多。我是高数,线性代数,概率论一科一本辅导讲义,就做。这是第一轮。不建议听课,很多能看懂的题目,就自己看答案,自己琢磨琢磨,实在看不懂再去看视频课,因为看视频太久了,就很浪费时间,而且,我一拿到手机,就忍不住去打开其他app,甚至于,我把手机娱乐软件卸载干净了,就是指南针啊,相机啊这种系统软件我也能鼓捣好久,可能是我的自制能力太差了,害。
第二轮,我身边的同学们,就是好多都重新买了资料,比如说660啊之类的。但是我没有,我去把之前的辅导讲义重新做了一遍,就是所以例题和课后习题。我就是每个题每个题写在本子上,就是标准格式,黑笔写,红笔打勾打叉,然后我会总结一些规律,在同一类型的题目下面写上可以用的方法,然后用就是彩色的记号笔画出来,晚上或者学累的时候,把这些规律誊写到另一个本子上面,不直接写在规律那个本子上是因为,开始整理的时候,总是不齐,直接写就会很乱,很乱我就不想看。
第三轮:我第三轮是写真题,我当时,嗯,比较晚,应该是前两轮我太慢了,所以我是05年开始做的,开始的时候,上午一套,下午或者晚上订正,就一天一套,后来习惯了(其实就是来不及了),就上午一套,下午一套,然后订正,真题我是05年到20年所有的都做了两遍,用的张宇的真题大全解,没有在题目上做记号,所有的回答都是写在本子上面。
最后模拟题我只做了李林的六套和四套,如果有时间的话,还是建议大家多做一些。但是,一定是在真题完全搞懂的情况下。
总结: 第一轮:基础,做辅导讲义
第二轮:强化,二刷辅导讲义,整理规律
第三轮:冲刺,真题+模拟题,找出做题的感觉。
其实我感觉数学用什么资料没关系,主要是你会那些题目就行,主流的辅导资料都是可以滴。并且,买了三本辅导讲义就不要买数学全书了,数学全书基本上是三本讲义加起来,很少不一样的地方。我就都买了,然后数学全书全白,没用,浪费了。还有,不要跟风买很多资料,把你手上有的好好做,就没问题。
英语
英语老大难问题了,我英语也是不太好,从大一开始考六级,考到大四了,基本每次都是320左右,高的时候考到380,也就是一次。英语,不要买模拟题,就真题,英语一会比英语二难,我没有做过英语二的题目,室友考英语二,做了英语一,说主要难在阅读和翻译,翻译,英语一基本翻不出来,就是词汇拼凑上去连不顺利。
英语,首先,词汇,开始的越早越好,就单词软件,我用过扇贝,墨墨和不背单词,最开始用的扇贝,然后去用了墨墨,花了50买了单词,后来不够,去买了破解版,然后我账号被官方封了,一生气,我就去用了不被单词,使用体验的话,扇贝挺好的,但是可能是我点多了,复习好久,各种形式,有些没必要,墨墨太贵了啊喂,不背单词的话,句子很多是美剧或者歌词的原音,这点真是很舒服,但是会让我想去看剧,就因人而异吧。
然后,就是阅读,提高阅读主要是通过真题。真题是要多好多次的。真题,一般就是,先做一遍,然后把不会的单词画线画出来,然后查了单词的意思,写在一个本子上,再看自己的答案,看答案会不会变化,最后再去订正答案,看解析,思考为什么这么选,如果有耐性有时间的话,还可以把文章中自己没看明白的长难句写在本子上,第二天早上起来读一下,读多了,感觉句子结构自己就会清晰,我是先做了00到10的,然后重复做00到10的,就时间跨度比较长的话阅读的话
初试成绩:英语56分,政治71分,数学120分,专业课(控制原理816)120分本科江苏苏州某一二本院校,华理很公平的,不会因为你本科的缘故,而对你印象不好,复试很公平的。
英语大一第一次过了四级,然后每次都参加了六级,每次都没过,基本320分左右。
由于疫情,我是暑假去学校才开始准备复习的,个人感觉不早也不晚(可能有些晚了)。
二、初试各科
首先,华理控制这个专业学硕和专硕都是考的是数一和英一,即:学硕和专硕考试内容完全一样。学硕名称是控制科学与工程,专硕是电子信息(控制工程)。通常学硕的分数线会比专硕高,但是学硕会有推免的名额(一般专硕没有),专硕的名额会比学硕多很多。比如2021年,就是49个学硕,166个专硕。
数学
对于数学,我考的是数学一,今年数学大纲改了,数学一改动不是很大,主要是各个部分的分值不同了,增加了对反常积分和正项级数的要求。反正数学重要的是基础,我的感觉是在最开始的时候打好数学的基础是很重要的。我就是暑假来学校的时候,就开始做的数学,我当时还没有确定学校,就反正数学都要考,于是就学数学,我买的资料是武忠详的辅导讲义。我没有听课,我就是先看他的例题,他一般有蛮多例题的,前面几个例题,就是看看他这么做的,后面的例题就尽量自己做,不会做的就看,这个其实开始挺难啃得,感觉数学第一轮是最难受的时候,看啥啥不会,写啥啥不懂的感觉,但是坚持把第一轮,就是辅导讲义的例题和每一章后面的习题做了一遍以后,之后就会好很多。我是高数,线性代数,概率论一科一本辅导讲义,就做。这是第一轮。不建议听课,很多能看懂的题目,就自己看答案,自己琢磨琢磨,实在看不懂再去看视频课,因为看视频太久了,就很浪费时间,而且,我一拿到手机,就忍不住去打开其他app,甚至于,我把手机娱乐软件卸载干净了,就是指南针啊,相机啊这种系统软件我也能鼓捣好久,可能是我的自制能力太差了,害。
第二轮,我身边的同学们,就是好多都重新买了资料,比如说660啊之类的。但是我没有,我去把之前的辅导讲义重新做了一遍,就是所以例题和课后习题。我就是每个题每个题写在本子上,就是标准格式,黑笔写,红笔打勾打叉,然后我会总结一些规律,在同一类型的题目下面写上可以用的方法,然后用就是彩色的记号笔画出来,晚上或者学累的时候,把这些规律誊写到另一个本子上面,不直接写在规律那个本子上是因为,开始整理的时候,总是不齐,直接写就会很乱,很乱我就不想看。
第三轮:我第三轮是写真题,我当时,嗯,比较晚,应该是前两轮我太慢了,所以我是05年开始做的,开始的时候,上午一套,下午或者晚上订正,就一天一套,后来习惯了(其实就是来不及了),就上午一套,下午一套,然后订正,真题我是05年到20年所有的都做了两遍,用的张宇的真题大全解,没有在题目上做记号,所有的回答都是写在本子上面。
最后模拟题我只做了李林的六套和四套,如果有时间的话,还是建议大家多做一些。但是,一定是在真题完全搞懂的情况下。
总结: 第一轮:基础,做辅导讲义
第二轮:强化,二刷辅导讲义,整理规律
第三轮:冲刺,真题+模拟题,找出做题的感觉。
其实我感觉数学用什么资料没关系,主要是你会那些题目就行,主流的辅导资料都是可以滴。并且,买了三本辅导讲义就不要买数学全书了,数学全书基本上是三本讲义加起来,很少不一样的地方。我就都买了,然后数学全书全白,没用,浪费了。还有,不要跟风买很多资料,把你手上有的好好做,就没问题。
英语
英语老大难问题了,我英语也是不太好,从大一开始考六级,考到大四了,基本每次都是320左右,高的时候考到380,也就是一次。英语,不要买模拟题,就真题,英语一会比英语二难,我没有做过英语二的题目,室友考英语二,做了英语一,说主要难在阅读和翻译,翻译,英语一基本翻不出来,就是词汇拼凑上去连不顺利。
英语,首先,词汇,开始的越早越好,就单词软件,我用过扇贝,墨墨和不背单词,最开始用的扇贝,然后去用了墨墨,花了50买了单词,后来不够,去买了破解版,然后我账号被官方封了,一生气,我就去用了不被单词,使用体验的话,扇贝挺好的,但是可能是我点多了,复习好久,各种形式,有些没必要,墨墨太贵了啊喂,不背单词的话,句子很多是美剧或者歌词的原音,这点真是很舒服,但是会让我想去看剧,就因人而异吧。
然后,就是阅读,提高阅读主要是通过真题。真题是要多好多次的。真题,一般就是,先做一遍,然后把不会的单词画线画出来,然后查了单词的意思,写在一个本子上,再看自己的答案,看答案会不会变化,最后再去订正答案,看解析,思考为什么这么选,如果有耐性有时间的话,还可以把文章中自己没看明白的长难句写在本子上,第二天早上起来读一下,读多了,感觉句子结构自己就会清晰,我是先做了00到10的,然后重复做00到10的,就时间跨度比较长的话阅读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