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上的,因为印度擅长的刚好是中国不擅长的,印度近年才特别强调印度制造并从各方面准备土地、修改劳动条件等跟中国直接竞争,而且竞争的是电子制造业,中国虽处于转型期,也不会腾笼换鸟到能够都转给印度的地步。但印度在21世纪前十年没有这样对单一供应链高度不信任的外部环境。总的来说,两国互补性本来挺高。以前之所以关系不好,主要是地缘和超级大国在背后。
最后是中国证明了高度利用外需的低端工业化模式更适合这种人口大国的国情,相反,印度则是经常账户赤字。
印度发展不如中国的原因很多,印度那种发展高端服务业的模式会跟西方发达国家更接近,所以他容易碰到发展“天花板”。中国当年看到了亚洲四小龙的成功选择走这条路的,亚洲四小龙是后发经济体,印度道路前面没有四小龙这样的样本。
但这也让印度跟中国的直接冲突减少。
举例,印度擅长的非专利药/仿制药(世界药房)、外包软件(世界办公室)、电影工业(五莱坞)、“出口”印度裔职业经理人都不算中国的长项,航天算是各有千秋吧。
拿近年在国内火爆的印度商业电影来说,是老早就有其辉煌的历史了。在冷战年代,苏联观看人数最多的前二十部电影,其中印度电影占6部,从50年代至80年代,印度电影在苏联市场火过。美国奥斯卡国际影片奖项在冷战年代,亚洲国家得主最多的是日本(13部),其次是印度(2部)。
国内以前的不说了,近年引进的题材(体育残障教育宗教等社会问题)因为是国产电影比较少兼顾到的,创造了很多印度电影粉。近年印度电影制作上也越来越接近好莱坞,已经对好莱坞形成了竞争力。
最后是中国证明了高度利用外需的低端工业化模式更适合这种人口大国的国情,相反,印度则是经常账户赤字。
印度发展不如中国的原因很多,印度那种发展高端服务业的模式会跟西方发达国家更接近,所以他容易碰到发展“天花板”。中国当年看到了亚洲四小龙的成功选择走这条路的,亚洲四小龙是后发经济体,印度道路前面没有四小龙这样的样本。
但这也让印度跟中国的直接冲突减少。
举例,印度擅长的非专利药/仿制药(世界药房)、外包软件(世界办公室)、电影工业(五莱坞)、“出口”印度裔职业经理人都不算中国的长项,航天算是各有千秋吧。
拿近年在国内火爆的印度商业电影来说,是老早就有其辉煌的历史了。在冷战年代,苏联观看人数最多的前二十部电影,其中印度电影占6部,从50年代至80年代,印度电影在苏联市场火过。美国奥斯卡国际影片奖项在冷战年代,亚洲国家得主最多的是日本(13部),其次是印度(2部)。
国内以前的不说了,近年引进的题材(体育残障教育宗教等社会问题)因为是国产电影比较少兼顾到的,创造了很多印度电影粉。近年印度电影制作上也越来越接近好莱坞,已经对好莱坞形成了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