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吧 关注:1,694贴子:4,791
  • 1回复贴,共1

学习与实践。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学习与实践。》
改造大自然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实践),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能促进意识能力的提高,但这种提高还是要具体分析情况,在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效果通过我们的感知(也就是生成信息反映给意识),生成新的认知或者知识,从而促进意识能力的提高。
但有时候,实践获得的认知和知识,并没有我们通过学习来促进和提升意识能力来得多和快,只不过,我们要推动事物的发展,必需要通过实践,而提升意识能力方面,更多的在于学习,学以致用,就是学习和实践的结合。至于该如何学习和实践,仍然取决于意识。
所以,实实在在能更好地推动事物发展,就应该处理好学习和实践的关系,处理好学习和实践的连接;对很多人来说,我们不能学了很多知识却不会实践,同样,我们也不能盲目的去干(实践),而不去学习和思考。
其实,更确切地说,要实实在在地更好地推动事物的发展,应该在于“学习”、“实践”和“思考”。我们的教育,在培养人方面,也可以在这三方面多思考一下。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3-28 02:03回复
    你想表达的就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但中国的教育没这么简单,有时某些候理论总是带有很强烈的理想主义味道,是与现实不符以至于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实现的空想。
    中国的教育问题非常之复杂,是不同领域对其产生不同方面影响后,诞下的畸形儿。政体,国体,民族文化上对教育问题产生了一些非常不好的影响。
    正如马克思所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我认为一个国家民族的传统思维方式就是经济基础,教育问题就是上层建筑。如果思维方式不发生改变,仅仅改变上层建筑,那永远都是隔靴搔痒。
    我民族某些传统意义上的价值观念,决定了我民族的后代具有很强的奴性。
    例如所谓的忠孝礼仪信,在某种程度上过于过分,达到了一种近乎“PUA”的效果,我民族后代在这些不符合时代背景的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下,逐渐失去“自我性”。并没有将其作为一个人尊重,反而强调的是,你属于XXX,其次你是一个人。
    这种带有强烈处于“思想,肉体”双重被统治地位味道的处境,决定其行为模式处于一种“你告诉我做什么,我才知道做什么,你不告诉我该怎么做,我就处于迷茫状态”的境况。
    中国的教育也是如此,学生的目的不是学知识,而是学做题,以便应付人生中几个只和分数有关的坎儿,这些坎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
    中国的学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学什么,为什么学,他们的家长也不会遵循他们的主观意愿,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学习,只知道,学习是为了考试,是为了拿高分上名校,其他的一概不懂。
    社会风气也非常推崇“唯分数论”“唯名校论”,国家也仅仅在近几年才加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至今还未见成效。唯分数论甚至已经形成了一种“分数阶级”,且存在阶级矛盾。
    不仅仅是教育,许多人乐此不疲的去考公务员,入党,但他们不知道这些东西都意味着什么,他们有没有那么高的思想觉悟,仅仅是为了铁饭碗,为了福利而“混”入队伍,滥竽充数。
    一句话总结,中国的教育,一定要让学生,学生的家长知道,让社会知道,让国家教育部知道。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分数上名校,还是让自己生命不那么无知,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抱负,或者热衷的爱好。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4-20 09:55
    回复